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深海"风暴"     
在人们的印象中,深海底是一个美丽幽静的世界。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说:海底并不平静,类似陆地上飓风的各种激流,一年四季都在横扫海底世界的一切。海洋科学家把这些激流称为“海底风暴”。它犹如强大的龙卷风,旋转着横扫海底。“海底风暴”的破坏力极强,它会冲掉安装在海底的科学仪器,毁坏海底通信电缆,甚至可能危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20世纪80年代,还很少有人相信海底“风暴”的存在。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海底“风暴”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海底受到上层水的重大压力,表层海流影响不到海…  相似文献   

2.
海底的喧嚣     
Lipkin  R  乔金平 《世界科学》1989,11(1):16-17
人们常以为海底是寂静、安宁的。但是多次的研究表明海底深处常常风暴、席卷海底,带起大量沉积物。了解这种扰动的性质可以影响到环境、军事及公共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大洋奇观     
在人们的印象中,深海底是一个美丽幽静的世界。但海洋科学家说:海 底并不平静。同陆地上相类似,深海底也有飞泻直下的“瀑布”,奔流不息的“巨河”,横扫一切的“风暴”,纷纷扬扬的“雪花”,以及漂浮不定的“云朵”, 等等。深海底是一个动荡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人们想象中的深海,海水是静止的,或者纵然是动的,也是平静似的流动。1960年以来,所拍摄的海底照片,迥异于大洋表面.美国的海洋研究小组确认,即使在大西洋新斯科舍的深海4880米,也会产生风暴. 这个小组从1985年9月起,历经1年,在新斯科舍的水深4880米的海底,每30分钟持续观测水  相似文献   

5.
揭示边缘海的"生命史"——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是地球表层最晚认识的部分,人类对于深海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最近半个多世纪.1968年开始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证明洋底在不断扩张;1978年开始的高能底部边界层计划(HEBBLE),证明几千米海底还有"深海风暴";1970年代末发现大洋中脊喷出热液,支持着非光合作用的"黑暗食物链";1990年代又发现海底以下的地壳深处还有"深部生物圈",可能占据地球总生物量的30%.  相似文献   

6.
没到诗巴丹时,就听说在诗巴丹潜水经常可以看到海狼,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大群“捕猎”的海狼,这就是潜水人俗称的——“海狼风暴”,据说那场面十分壮观,潜水者均为之震撼。几个去过诗巴丹的潜友都有印着海狼的T恤衫,海狼张着大嘴,露出成排的利齿,眼神酷似陆地动物“狼”发现猎物时的神态。而海狼风暴据说是诗巴丹潜水的一大精彩看点之一。“海狼”这个“二战”时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使多少盟军舰船葬身大西洋海底,如今提起它,总会使人回忆起“二战”中许多恐怖的战役。通常我们常说的海狼,是巴拉金梭鱼(Sphyraena barracuda)或黄尾金梭鱼(…  相似文献   

7.
有孔虫指示的珠江口全新世风暴潮沉积信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光庆 《科学通报》1997,42(4):423-426
珠江口每年大约受12个台风袭击,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对香港的部分海滩观测发现,一次强台风引起的巨浪可卷走1m厚的海滩砂。有理由相信,在珠江口全新世沉积序列中台风暴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至今尚未有人对其作过研究。选择有孔虫作为风暴环境的指示物,是因为其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在沉积物中含量丰富;(2)容易区分和鉴别;(3)对环境条件,如盐度、水深等反应敏感;(4)大小和形态与一般沉积颗粒相似,壳径多处于砂和粉砂级,死亡后的壳体易被搬运和分选。研究河口相有孔虫群的性质可以指示水动力搬运作用的强度。风暴期间,强烈的风牵引流和巨浪致使大量的有孔虫壳游离海底而被搬运。因而,风暴层中的有孔虫组合性质必然与正常沉积层中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传说中的大羿时期有九日当空,假如今天海水也被蒸发殆尽,那我们会看到一个怎样鬼斧神工的海底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览海底大势。太平洋底东部是一片海底高原,中部是一条巨大的海底山脉,由海底山群组成,夏威夷群岛就是太平洋海底山脉中的一些山峰。太平洋南部有一些海底平顶山,这是海浪冲刷陡顶的结果。北部是巨大的北太平洋深海盆地,深海盆地在南部和海底山脉东面也有分布。印度洋底被印度洋海底山脉分成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地形切割复杂,是一些面积不大的凹地和起伏的海底山脉;东部是宽广的水下平原,平坦的海底几乎占据半个印度洋。…  相似文献   

9.
正海洋里也有山脉吗?是的,海底山脉指的就是海底的大洋中脊和海岭。大洋中脊是贯穿世界大洋的海底山系;而海岭又叫海脊,是海底山脉的一部分。海底的山脉与峻岭——大洋中脊与海岭海山通常是指大洋深海中位于海面以下、高度大于1000米的隆起地形,而广义上的海山也包括海底中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的海底丘陵。大多数海山是由板块运动及其引发的火山活动形成的,而板块运动常使海山以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地质学家最近发现,一些海底热液泉会向海洋中释放出汞元素。这一新发现显示,海底热液泉有可能是鱼类等生物体内汞污染的来源。 加拿大地质勘探局专家对取自新西兰普伦蒂湾一带海底热液泉的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海底热液泉会将海底沉积物中所含的纯汞和硫化汞释放到海水中,每个海底热液泉每年释放  相似文献   

11.
1988年,在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敷设了越洋的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700 km。这条光缆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为280 Mb/s,中继站距离为67 km。这是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海底光缆,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1989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200 km)也建设成功,从此海底光缆就在跨越海洋的洲际海缆领域取代了同轴电缆,远洋洲际间不再敷设海底电缆。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7,(2):7-7
2006年11月,美国宇航局公布了由卡西尼号飞船最新拍摄的土星超级风暴照片。这场风暴发生在土星南极,这也是首次在地球之外的另一颗行星上发现超级风暴。  相似文献   

13.
1988年,在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敷设了越洋的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 700 km.这条光缆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为280 Mb/s,中继站距离为67 km.这是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海底光缆,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1989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 200 km)也建设成功,从此海底光缆就在跨越海洋的洲际海缆领域取代了同轴电缆,远洋洲际间不再敷设海底电缆.  相似文献   

14.
海底是一个冷寂的世界吗?不,它无时无刻地处在激烈的运动之中,海底火山便是形成这种运动的主要动力。 据科学家统计,在海洋中约有1万座火山,其中只有它们的佼佼者露出海面,更多的火山则深藏于海底。海底火山有其规律,大多分布在地壳运动激烈的地带。沿着整个大西洋中脊,特别是大西洋中脊大裂谷,竟有许许多多的火山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海底火山环,指由一系列位于太平洋腹地的海底活火山构成的环形群岛。2003年,科学家对位于西太平洋海域的马里亚纳群岛的海底进行了考察,发现了一条由50多座海底火山组成的海底火山环。2004年,科学家重返马里亚纳群岛,对那里的海底火山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科学24小时》2012,(12):37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近日宣布,"地球号"海底勘探船在青森县八户市近海钻探到海底以下2132米处,创造了全球最深海底科考钻探纪录。此前的最深海底钻探纪录由美国勘探船于1993年在厄瓜多尔近海创造,其当时到达海底以下2111米。此外,  相似文献   

17.
说来您也许不太相信,科学家对地球表面的认识远没有对金星表面的了解多。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地球表面的70%是被海洋覆盖着的,所以海底世界的大部分尚待考察。海底的许多具体特征长期以来无法观察。 现在,由于水下探测设备和卫星技术的发展,科学考察人员可以对海底进行深入的探索了,他们甚至能够看到海底最幽暗的角落。最近,考察人员发现了可与美国著名的大峡谷媲美的海底深渊,以及生活在喷出炽热熔岩的火山口附近的蠕虫。下面我们逐一简单介绍一下最近发现的几大海底奇观。  相似文献   

18.
潜艇的失踪     
直到上一个世纪的中叶,船只的失踪往往被说成是遭到特大的章鱼或者海蛇的袭击等.反正是在一种庞然大物的手里遭了殃。儒勒·凡尔纳本人,在他的有关海底冒险的小说里也大写特写。有时,人们把船只的失踪归咎于风暴、漩涡或者海浪。但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没找到遇难船只的一个救生圈,一块木板或者漂浮在海面上的任何东西。于是,用这样的观点来解释船只出事的大有人在:"船只停留在平行的空间;外星人劫持了船只,或者遭到不明的潜艇的攻击。"对于后一种解释,如果发生在战时,还说得过去,在和平时期,能说得通吗?失踪的不是普通的船只,而是潜艇!  相似文献   

19.
京津及邻近地区暖季强对流风暴的气候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2003~2007年5~8月天津塘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高时空分辨率三维体积扫描数据, 对京津及邻近地区的强对流风暴的气候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对风暴的识别和追踪结果的统计分析, 给出了京津地区对流风暴的面积、体积、顶高、最大反射率因子、生命史和运动规律等定量的强对流风暴气候统计特征. 结果表明: 京津地区75%的对流风暴持续时间小于30 min, 绝大部分的风暴体积小于400 km3; 从对流风暴整体移动趋势来看, 风暴大多从西南向东北移动, 移动速度集中分布在10~30 km?h-1区间; 风暴顶平均高度约为海拔6 km, 但某些强对流风暴的顶高可达到15 km以上; 京津地区风暴的面积、体积等特征具有西弱东强的特点. 与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静止卫星红外亮温的统计结果相比, 使用雷达资料进行气候统计不仅可以给出对流风暴的三维空间信息的统计结果(如体积和顶高等), 还可以给出风暴的生命史、速度等定量气候分布特征, 从而进一步充实了对该区域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认识.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一些海洋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最近对地球上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新的看法:恐龙可能是在一场令人难以想象的气体燃烧所造成的风暴性大火中灭绝的。他们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在墨西哥海湾的冲撞所释放出来的巨量甲烷气体,引起空气燃烧,从而导致了恐龙的灭亡。 在白垩纪末期,大约6500万年前,大量由腐烂植物所产生的甲烷气体,在海底500米深处的沉淀物中贮存下来。海洋这一深度的低温和高压,导致了甲烷气体与水的结合,形成了固态的甲烷水化合物。 科学家们经过考察证实,今天,在地球表层的下面,潜藏着巨大的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