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风机的风量均以最大风量需求来设计,其传统风量调整方式采用机械方法或电磁转差离合器或液压耦合器调节.分析风机风量调节运行工况,提出将模糊直接转矩控制引入到风机的风量控制上,取代传统风机风量调节方式;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环境下,构建风机电机模糊直接转矩控制的数学模型和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分析系统仿真结果,说明该控制系统的正确性.本系统的研究,为减少调整功率过剩风机风量过程的能量无偿损耗,提供了有效的控制手段,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矿井总风量自动调节系统。此系统系用一种电容变送器,将风量变送为电流和电压,根据风量的测量结果和给定值,微机发出控制信号,可控硅串级调速系统控制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转速,主扇风机的转速,随着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扇风机转速的变化导致了风量的调节。此系统与通过风门来调节风量的传统调节方法相比,不仅实现了风量的自动调节,而且可节约电能和降低噪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生产中矿井风量调节的目的以及目前常规风量调节技术中缺点的分析,总结了矿井通风系统风窗风量自动调节控制装置应具备主要功能,并根据装置要求所具备的功能,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风窗风量自动调节控制装置的基本关键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定风量阀在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几种应用方式,并说明了在工程中适当运用定风量阀,可优化系统设计,有利于送、排风平衡和系统风量平衡及减少调试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定风量阀在通风空调系统中几种应用方式,如:在新风系统中的应用,在排风系统中的应用、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在净化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等,并说明了在工程中适当运用定风量阀,可优化系统设计,有利于送、排风平衡,系统风量平衡,减少调试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变风量空调箱是变风量空调系统中最关键的设备,其串级控制系统由内、外环2个回路组成.作为内环的风量控制回路对变风量空调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将高等过程控制中的软测量技术应用于内环回路的风量测量,使用软测量技术得到的测量结果对风量传感器的运行进行动态监测,当风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与软测量结果相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认为风量传感器出现了故障,在报警的同时,使用软测量结果临时替代风量传感器作为风量的测量值,仍可以使变风量系统具有较好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空调送风系统的气流组织对室内各送风位置送风量的影响,以办公室标准层全空气空调送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建立该空调送风系统物理模型,采用数值迭代法对空调送风管和末端的速度、压力、出口流量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办公室标准层变风量全空气空调送风系统设计较合理,2个主风管的所有圆形支管内速度与压力相差较小,各支管内压力和速度分布较为均匀。与设计送风量相比较,变风量空调箱阀门全开时,各区域送风量误差不超过10%,各末端送风口送风量相差较小,但标准层左右两侧送风量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在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应该减小送风量偏大区域内的变风量空调箱阀门的开度,确保各送风口送风量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对控制方程为线性的物理现象存在着线性叠加原理。保持其他因素不变,通风系统风量变化与风阻变化之间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而不能直接应用线性叠加原理。然而,以泰勒公式的应用为基础,通过将非线性方程线性化,则通风系统风量变化与风阻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可叠加性,即当风阻变化较小时通风系统内某些分支风阻单独变化所产生的通风系统风量变化的叠加总近似等于这些分支风阻同时变化所产生的通风系统风量变化。这种可叠加性的误差随着风阻波动幅度的增加而增加。通风系统的可叠加性对于通风系统风量波动的估计和通风系统风量波动的原因识别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大型复杂通风网络,叠加误差随风阻改变分支数以及随风阻改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定量描述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保证地下工程送风系统各风口的设计风量是保证空调房间温湿度等参数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送风系统安装后,如果设计图纸能提供较详细的资料,包括各风口设计风量以及保证设计风量的各风口阀门开度,那么对系统调节至设计风量,将带来很大方便。但目前设计图纸一般不标注上述资料;况且提供了上述资料,也由于施工安装部件的加工质量的不同,导致风道理论计算阻力和实际阻力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都需在系统安装竣工之后,对系统进行风量调试。所以它是地下工程通风空调系统现场验收,或系统的维护管理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静压差法测风量为基础,建立了风量智能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精确度高,速度快,并有打印、显示等功能.并介绍智能测试系统的硬、软件结构.  相似文献   

11.
矿山应用受控循环通风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工作面的有效风量,进行了应用导风板提高循环区有效风量率的研究,通过研究表明:在循环横巷出风口处安设引导风流的导风板,使循环风流面向回采工作面,背向外来新鲜风流,利用风流动压方向性,使循环风流最大限度地流向工作面,达到了导风板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VAV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效果,分别设计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室内温度(视为回风温度)以及新风模糊PID控制系统,通过调节冷冻水阀门的开度来控制送风温度,通过调节变频风机的转速来控制室内温度,通过调节新风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新风量,通过调节回风阀门的开度来控制回风量.应用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对送风温度、空调房间的温度(即回风温度)以及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进行了实时在线控制,控制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合理,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逆系统设计方法对变风量空调箱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的内环(风量控制回路)和外环(房间温度控制回路),进行逆系统设计.消除了在设计时将非线性系统做近似线性化处理所带来的设计缺陷;同时采用二次型最优控制技术对变风量空调箱的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使控制器的参数达到最优值.逆系统设计方法与二次型最优控制技术相结合能有效地改进和提高变风量箱的控制品质和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了曲柄连杆长度比值影响以后,给出了三缸单作用钻井泵流量的傅立叶级数表达式.在计及排出管线和导管中液体惯性及导管中阻力损失的情况下,建立了钻井泵空气包动力学模型,求出了空气包以后排出管线中流量的表达式.文章分析了影响流量脉动衰减系数的几个因素,给出了空气包最小体积的设计依据,并认为由于获得最小脉动的气包体积受泵工况及谐波次数的影响,难以作为设计依据.还比较了理论剩余体积和真实剩余体积,认为二者相当接近.文章最后指出,在现有钻井泵的实际工况下,空气包的常规计算方法完全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整车空调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流场分布情况,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采用流体分析软件STAR-CCM+对空调系统除霜除雾及吹面模式下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风道出风量风量分配的合理性及前挡风玻璃速度分布的均匀性。结果表明:空调系统内部气流流动较顺畅,在除霜除雾模式工作时前挡玻璃A区、左右两侧窗驾驶员视野区的速度分布不理想;吹面模式下中间风道两出风口的速度及风量分配不均匀,影响了气流均匀性。针对速度分布不均、风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优化后前档风玻璃表面速度明显改善,侧窗玻璃表面速度略有提升,除霜性能满足国标要求;优化后各吹面风道风量分配更加均匀,有利于乘员舱的舒适性。研究结果可为整车空调系统风道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仿真数据支撑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的影响规律,在7.6 m×5.6 m×4.6 m(长×宽×高)的试验空间内,使用旋流施放装置向送风管道内施放示踪剂、控制送风量和采用立体多时段采样化学分析法,对不同送风条件下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有害颗粒物通过通风管路进入室内,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有明显的影响,随送风量增大,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对均方差减小,平均浓度、危害面积以及危害体积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颗粒物污染事故发生后,为减轻受影响建筑室内的危害程度,及时关闭送风是有效处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论证拟建支线机场通航年是否有充足客源,从航空旅客吞吐量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系统的论证方法。比选已有拟建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方法,采用基于快速聚类分析的航空分担率模型进行航空分担率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综合交通客运量预测出通航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对比近年来中国新通航支线机场通航年旅客吞吐量占当年全国航空旅客吞吐量的比重,拟建支线机场所占比重不低于已通航机场所占比重的最低水平即可通航;将该方法应用于石嘴山市拟建支线机场通航年客运分析。应用表明:基于通航年旅客吞吐量预测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论证拟建支线机场通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从垂直气液两相流运行动力学角度,提出超深层曝气工艺中空气量的计算方法.经验证,用此法计算出的风量、风压,可以在工程设计中较合理地选用空压机或鼓风机.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细长管、填砂管氧化和驱替等一系列室内试验以及绝热条件下注空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注空气体积及不同注气阶段和轻质油藏注空气驱油机制的关系。根据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其他气驱过程比较,给出典型轻质油藏空气驱替试验可能取得的原油采收率与注气体积关系理论曲线。结果表明,轻质油藏在不同注气体积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驱油机制:注气体积小于0.5Vp(Vp为孔隙体积)即气体突破之前,烟道气驱为主要的驱油机制,驱油过程为一非混相气驱过程;注气体积大于0.5Vp即气体突破之后,烟道气和高温反应带共同作用的驱替作用表现为其主要机制;当反应带逐步推进至接近产出端时,反应带的热效应有可能成为重要的驱油机制。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除湿转轮的传热传质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基体材料蓄热对传热传质的影响;搭建了进行变风量运行工况下转轮瞬态响应性能研究的实验台.模拟并实验研究了变风量运行方式下除湿转轮的瞬态响应性能,对转轮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对除湿空调系统可节省的显热负荷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处理风速阶跃减小时,处理空气出口相对湿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温度升高,再生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呈小幅上升和减小的趋势,响应时间约1h;风速阶跃增加时,处理空气出口相对湿度随时间增大,温度降低,再生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应呈小幅下降和增大的趋势,响应时间约40min.计算表明,变风量运行方式可节省除湿空调系统显热负荷约20%,若通过调节再生风速和风温,可进一步节省显热负荷约13%.模拟的瞬态响应曲线与实验曲线较为一致,模拟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