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中国历史上称得上是个多事之秋。曹操在剿除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北方军阀割据势力之后,于是年秋七月亲率大军南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迫使新近继任荆州牧的刘表次子刘琮投降,次后,又于当阳长坂击败视为最危险的潜在劲敌刘备,并轻...  相似文献   

2.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一代枭雄曹操妻妾15人,曹操礼法观念淡薄,视男女间事为正常的生理需求,好美色,不论贵贱、婚否,只要有姿色,就设法甚至以战争掠之,表现出治国平天下与儿女情长的两面性。他为了巩固曹氏政权实施政治联姻,不惜以牺牲女儿的幸福为代价,将三个女儿同嫁于献帝以掌控之,或嫁于官属之子,换取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家族基因间没有关系,"曹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这一说法有误;而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复旦大学课题组日前宣布:完全确定曹操家族DNA,围绕曹操及其家族的身世、遗传之迷也随之逐步破解。曹操身世之迷:非曹参后代亦非夏侯氏抱养2009年,河南安阳对外宣布发现曹操墓,此消息一出即引发轰动,亦引发争议。随后,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宣布,拟用DNA技术开展对曹操家族DNA的研究。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似乎遥不可及。课题随即开始另辟蹊径:用现在人的基因反推曹操的基因,从而破解曹操的身世之迷。要将曹操后人与2000年前的曹操进行"亲子鉴定",首先需要的是可靠的样本。课题组李辉教授称,从2009年起,专家组在全国各地采集了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愿者的静脉血样本,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随后,课题组进一步梳理全国258个曹姓家谱,筛  相似文献   

4.
张斌 《科技信息》2009,(28):171-171,174
历代以来,人们对曹操之评价毁誉参半。曹操于政治军事上拥有极高成就外,在文学创作上也光芒四射。研读曹操诗歌,应抛开既有成见,以客观立场感受其真实情感。本文略论曹操拟乐府《短歌行》浓郁咏怀之情,以此探究曹操人格另一风貌。  相似文献   

5.
兖州之战是关系曹操、吕布双方命运的一次重要战役。关于此次战役,众多论者都忽略了袁绍施加的重要影响。袁绍所敌视的吕布、张邈联合起来如果完全控制兖州,可能使袁绍腹背受敌,这是他支援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役袁绍很可能亲自率军击败吕布占据东郡大部,吕布、曹操撤去后他以曾为张邈弟张超属下的臧洪为东郡太守。后臧洪对袁绍坐视张超被曹操消灭极为不满,与袁绍断绝往来。袁绍出兵经长期围攻重新占据东郡大部。袁绍、曹操后来走向公开分裂,此次兖州之战也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6.
曹操“唯才是举”之政策,非特限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而为自己集团选拔人才,也非特仅如陈寅恪先生之所论,欲摧毁“士大夫儒家体用一致及周孔道德之堡垒”,而为寒族地主阶级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内建立新秩序、新信仰。笔者以为,曹操“唯才是举”之政策,亦且还有针对汉末社会礼崩乐坏、上下失序之政治现实,及综核名实、矫正士风、整新吏治之作用目的在。因而笔者将前述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曹操的思想相当复杂。但在学术界,历来多强调其治乱之术:法儒互补。该文所论,即为人们很少注目的对曹操影响非浅的墨、道思想及其游侠风尚。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曹操的用人方略,认为曹操的用人方略为:“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宽阔的用人胸怀;随才任使的用人方法;机智权变的驭人之术。  相似文献   

9.
《奇闻怪事》2013,(7):47
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他们有的是从家人身上省钱;有的是从手下那里挖钱。这些吝啬之人储蓄钱财成瘾,有人却也因为心疼钱财而丢了性命。曹操堂弟曹洪:太子借绢也心疼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屡征伐有功,被拜为都护将军,是曹操手下诸人中的第一巨富。魏文帝曹丕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找曹洪借一百匹绢。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武帝纪》着力张扬曹操的治武功和卓越才能,而两晋南朝的小说和野史却毫无讳言曹操的缺点,将曹操写成了放纵不拘、奸诈无信、自私残酷的反面人物,这一贬曹倾向的形成对后世写三国故事和曹操的艺作品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曹操诗文成就了一个浑厚博大的思想与精神空间,人文精神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曹操诗文中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对众生生存态势的广泛关注,包括对百姓生态的悲悯,对征夫情愁的体恤以及对才士生命价值之实现的促成。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人物众多,杨修这一人物着墨不多,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修原是曹操相府一掌库主薄,曹操委以军政钱粮之重,是其帐下一大重臣。然杨修自恃博学多才,智识过人,狂放不羁,小觑天下之士,在曹操鞍前马后,处处喧宾夺主,终招杀身之祸,成为三国中一大悲剧人物。把杨修的悲剧与秘书工作相联系,似乎令人费解。二者所从事的工作虽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很多的相关性。秘书是应领导者工作而产生的,严格地说,没有领导者就没有秘书,没有领导工作的需要,秘书工作  相似文献   

13.
曹操身处汉末社会变革时期,在乱世中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始终保持着昂扬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是曹操的一生,还是其诗歌创作,都体现了“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乏志者也”的豪迈精神,暗含了他“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磅礴之气。  相似文献   

14.
吴质(177—230),字季重,山东定陶人,三国魏著名文学家,魏文帝曹丕的谋士和重臣。 吴质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才华超群。在东汉末年群雄争战的时期,兖州牧曹操为扩充实力,广招天下贤士,于公元193年将年轻的吴质招到麾下,并以其才学通博,文才出众任他为五官将。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都很有文学才华,但对吴质的文章简约严明、文词清新,十分欣赏,经常约吴质饮酒赋诗,高谈阔论,关系密切。 吴质善于游处在曹氏诸兄弟之间,他与曹丕的关系尤为密切,曹操的长子在战争中死去,次子曹丕成长子。按照传统办法曹操死去应由曹丕继承王位。而曹操四子曹植才华横溢,最为曹操宠爱,成为曹丕继承王  相似文献   

15.
曹操的诗歌以豪迈奔放见长,但豪迈奔放的诗风中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构成了曹操诗歌的情感基调。本就曹操诗歌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等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 曹操,无论是在历史上,或是在《三国演义》中(以下简称《演义》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陈寿著《三国志》颂历史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后学罗贯中”《演义》里的曹操,却长期以来被憎恨、鞭笞,批操文章屡见不鲜。《演道》曹操落得个骂名,究竟是谁造成的?有同志说是作者。笔者觉得此见地值得探  相似文献   

17.
结合对背景史料的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与曹操二人之间的交游活动。蔡邕比曹操年长22岁,而曹丕曾声称"家父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为后来的著名历史事件"文姬归汉"的动因做出了部分注解。二人或因共同的好友乔玄而相知,由对诗文、音乐等的相同爱好到性情相投,同时,从蔡邕善于知人、乐于奖掖后进的性格来看,他对当时尚无名气的曹操应有一定的知遇之恩。  相似文献   

18.
一、“枭雄”小考 后人论曹操刘备,常有“奸雄”、“枭雄”之称谓。“枭雄”一词,历来有贬有褒。如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操豹狼野心,潜包祸谋,……除灭忠正,专为枭雄。”此处之贬义甚明,故《辞源》、《辞海》释之为“凶狠专横”。考陈琳作此檄时,正在冀州袁绍处,檄文列数曹操罪状上及曹氏三代:“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倌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  相似文献   

19.
用人与容人     
在京剧舞台上粘了百余年"白鼻头"的曹操,得到了宽宏大量的现代人的平反,肯定了他作为"治世之能臣"的历史地位。尤其是他能一贯坚持"唯才是举",不枸一格收揽人才,重用人才,更受到今人的推崇。但是,在不能容人的问题上,曹操终究难脱"乱世奸雄"之名。说曹操是个妒贤忌能之徒,是因为:他借别人之手除掉了"长于笔札、恃才傲物"的弥衡;惨杀了著名文人孔融的全家,使语林里留下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词;害死了博学能言、机敏过人的杨修。此外,赤壁大战前刺死了慷慨陈词的刘馥;校兵场乱棒驱逐了敢于揭其短的张松;到了重病弥留之际,还残杀了直言其病势的华佗。这些人无一不是杰出之士。但他们都或出言不逊、或恃才傲物、或敢于直言,从而触怒了阿瞒,犯了阿瞒之忌,招来杀身之祸。因而,在不能容人的问题上,显出了曹操心胸之窄、气量之小,亦极大地损害了他的霸业。美国现代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认为:"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突出。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说得多么准确,又多么实在!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一、少年曹操之迷少年时代或弱冠以前的曹操是一片空白,而在这片空白中,又存在着许多难解之迷,历千年而未悟。《三国志·武帝纪》说他“不治行业”。注引《曹瞒传》说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似乎少年曹操,但知游手好闲。这带来了许多问题,既然少年时代的曹操“不治行业”、“游荡无度”,那么,他何以能“博览群书?”(注引孙盛《异同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