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人类细胞遗传学——密切联系医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有很大的进展。它同生化相结合,开辟了预防和治疗的途径;同细胞学相结合,提供了简易的诊断方法。它的研究成果,不论在遗传学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医学上,都有重要的意义。1956年齐亚(J.H.Tjio)和列文(A.Levan)发表了“人的染色体数目”的论文,确定了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是48条,而是2n=46条,这篇论文标志着现代人类细胞遗传学的开始并间接影响着生物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国把人类染色体组的绘制、排序工作列为国家课题.在这令人振奋的开端时便有一些国家加入,当然我们期望还有更多的国家加入.这与1961年肯尼迪总统决定把人送上月球一样,美国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极为明确而重要的目标.确定30多亿个碱基对的人类DNA顺序将有浩翰的工作量,最终所用资金虽然会比送人探查月球少些,但人类染色体组工程对于人类生命的意义似乎更为深远.做为这件工作目前有指导意义的书籍很难找到.当最终破译之后,编入D  相似文献   

3.
人们长期来的疑问:究竟是什么决定子孙后代的性别?现在美国麻萨诸塞州的Whitehead研究所的遗传学家D.Page已弄清了性别之谜.他花了6年时间寻找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中的开关,最近已鉴定Y染色体上一个单基因是构成这种决定性别的开关.而且,其他哺乳动物似乎亦有同样的开关. Page开始寻找少数”性颠倒”人的基因,这种人很稀少,他们的外部性别与其基因组配不一致.通常有两种性染色体:男性具有X和Y染色体,女性具有一对X染色体.但约有两万分之一的男性有两个X染色体,亦有些男性有三个性染色体XXY.而有些女性亦具有XY染色体. 从20年代以来,科学家相信决定性别的物质是在X染色体上,女人所以是女人因为其有两个X染色体.后来科学家发现只有一个X染色体的女人,因而从60年代以后把注意力转向Y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从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以后,人类便开始进入太空。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航天技术已经在三个大的领域得到发展。这三个大的领域,第一个是应用卫星,第二个是深空探测,第三个是载人航天。所以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目前根据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在我们人类太空的活动领域,还主要是局限在近地轨道,也就是在离地面有300~500公里这样一个高度。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载人飞船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天地往返运输器。第三个阶段,是短期的空间实验室阶段。第…  相似文献   

5.
陈瑞阳 《科学通报》1987,32(14):1096-1096
自七十年代以来,染色体分带技术在人类和其它高等动物染色体研究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近年Yunis等人提出的高分辨G-带技术,为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然而,植物染色体分带的研究发展却极为缓慢,一直停留在C-带和N-带的水平上,而应  相似文献   

6.
经过2个国际小组的巨大努力,在鉴定和译解人类所有的10万个基因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后, 他们合在一起开始研究最小的人类染色体:Y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这一研究已经产生出每一染色体与DNA切片按正确的顺序排列组合。科学家期望利用这2张形体图帮助他们尽快地找到新基因。他们还预言,这张Y染色体图将显示出新的人类个体发育。马萨诸塞州剑桥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作出了Y染色体的形体图。以戴维·佩奇(DavidC.Page)为首的这一小组开始先检查一些人的Y染色  相似文献   

7.
DNA是掌管人类遗传的分子 ,它携带着一整套命令 ,指引一个微小的受精卵发育成人。自从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揭示了它的结构 ,这半个世纪里的伟大发现方才拉开了序幕。为了向我们的 2 3对结构紧密的染色体表示敬意 ,本文列举了———  相似文献   

8.
三维基因组     
冯凯  韩龙  石磊 《世界科学》2011,(4):24-28,43
在基因组学领域,细胞核目前仍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对于其动态性状了解得如此之少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为了解基因组的工作方式,仅知道DNA序列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基因组学的下一个前沿是空间结构,即盘绕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的三维结构。染色体的空间结构并不是随机地将2米长的DNA包装进一个横跨可能10微米的球体中,它是随细胞的类型而变化,并  相似文献   

9.
由于发表了说明人与大猿(特别是黑猩猩)间的甚为密切的进化关系的染色体证据,使得人类进化的分子理论受到了又一次的推动。由明尼阿波斯的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尤尼斯和泼拉卡西报告的这些新发现扩大与证实了以前的支持下述推测的染色体证据:大猿和人有着一个共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杂志》1993,(1):4-4
最近,美国科学家戴维·佩奇等和法国科学家丹尼尔·科恩等分别作出了人类Y染色体和第21染色体长臂的图谱,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自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更重要的是,这项成果也使关于人类基因组图谱应采用什么模式及相应技术路线的争论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项维 《科学通报》1962,7(6):40-40
近几年来在人类细胞遗传学方面,由于观察染色体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因此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阐明了某些遗传性疾病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对于医学上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在查明染色体畸变之前,必须先熟悉正常的染色体组型。目前对于中国人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还没有人报告过。我们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工作。用流产胎儿的肾脏、肺、肌肉和皮肤以及羊膜和骨髓等材料来进行组织培养,生长3—5天后,细胞用秋水仙素(6×10~(-7)M/毫升)处理12—17小时,然后再用低渗溶液(0.95%柠檬酸钠)处理半小  相似文献   

12.
晓喻 《科学之友》2005,(10):25-25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通过测试基因或许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院的教授马丁(Nick Martin)为首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在第二染色体和第六染色体上的2个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定智商(IQ)。在这项发表在7月1日《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的研究中,科学家收集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基因研究专家称,人类将迎来女性社会,因为男性基因正在逐渐衰减,男性群体将最终灭绝。不过目前还不必担忧,因为这将发生在500万年以后。男性基因组中必须有一个Y染色体,Y染色体上有一种SRY基因,它能够促进睾丸发育以及男性荷尔蒙的分泌。3亿年前,每个男性的Y染色体上大约有1400个基因,而现在只剩下45个。按照这种衰减速度,500万年后Y染色体上就不再有任何基因了。  相似文献   

14.
周宪庭 《科学通报》1980,25(23):1089-1089
在人类和各种哺乳动物群体中,存在着许多可遗传的、没有表型效应的、比突变更频繁的正常变异,称为多态性。随着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Q带和C带显带技术的发展,揭示了人类群体染色体的显著的变异,并且这种变异和群体、种族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群体遗传学尚属空白。本文应用染色体Q带显带技术,研究了中国人群染色体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蚕豆大M染色体长臂端部的显微切割与PCR扩增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染色体微切与微克隆技术由于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特定染色体区域进行基因定位和结构研究,因此,当Scalenghe首次在果蝇唾腺染色体上取得成功后,很快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小鼠、人的染色体上.并利用该技术对染色体特定区域从分子水平上进行详细研究,并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结果.我国对人类染色体微切与微克隆也已有报道,如:夏家辉等成功地构建了人类7号染色体专特性探针池和14个染色体区带特异性探针池。 但植物染色体的显微切割体外扩增与微克隆技术由于染色体同步化和制片困难与动物相比进展缓慢,目前只有在甜菜中与抗线虫有关染色体及Schondelmaier在大麦IHS染色体、Albani在小麦染色体上作过报道.我国则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可以描述宇宙起源的完整理论,它应该可以被所有的人所理解和掌握,而不仅仅是这个领域的科学家。它也意味着,人类理性获得的巨大成功,和人类透析上帝思考的伟大智慧。  相似文献   

17.
到2020年,人类在对抗疾病的几个重要研究领域内将会有重大突破,特别是治疗癌症."战胜癌症之战不可能只是一个大规模战役就能打赢,"发现第一个人类致癌基因的罗伯特·温伯格说,"尽管如此,我们将取得许多小规模抗癌战役的胜利,癌症死亡率将日益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辐射防护药定量评定工作中,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指标。但细胞水平上染色体畸变率的降低和整体水平上急性放射病转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换句话说,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辐射死亡的关系如何。本文给出的数学模型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初步尝试。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剂量反应  相似文献   

19.
Y染色体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地区出土的人类化石形态上的连续性,一直被认为是支持现代人类多地区起源假说的有力依据,为研究该地区现代人类独立起源的可能性,对来自中国各地的9988例男性随机样本进行了M89,M130和YAP3个Y染色体单倍型的基因分型。这些位于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突变型M89T,M130T和YAP^ 均来自另一Y染色体单倍型M168T,M168是除非洲以外所有现代人及部分非洲人共同具有的一种古老的突变型,在除非洲以外地区没有发现一例个体具有比M168更古老的突变型。在M168突变基础上产生的M89^ ,M130^-和YAP^ 3种Y染色体单倍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3.4%,3.7%和2.9%,结果显示近万份样品无一例外具有这3种突变型之一,因此认为Y染色体的证据并不支持独立起源假说。这也是目前支持现代中国人非洲起源假说最新的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备受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全世界科学家合作进行的宏伟的科学研究计划,其目标是破译人类细胞中的全都遗传密码。现在,这项跨世纪工程到达了它的第一个里程碑:第22号人类染色体被全部破译!这是迄今为止被完全破译的第一条人类染色体,英国剑桥大学桑格中心的伊安·敦汉姆及其同事在1999年12月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该染色体的完整基因序列,《自然》杂志还以封面放事形式予以介绍。染色体是由DNA团块组成的,存在于每个细胞的细胞核中。第22号染色体是23对、杨条人类染色体中仅次于第2条染色体的最小的染色体,其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