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贵州七星关区大河乡岔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作研究,从地形地貌条件,水源条件,物源条件进行分析,阐述泥石流灾害在暴雨季节是中频发生时期,在长时间降雨和短时暴雨情况下产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增大。对泥石流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泥石流防治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1流域概况及泥石流灾害刘家沟流域位于陇南地区礼县县城西北角,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西汉水二级支流,其排导沟直穿县城北部而过汇于燕子河,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5°6′50″-105°10′50″,北纬34°11′35″-34°12′30″。流域形态总体呈羽... 相似文献
3.
中兆沟为一泥石流频发地区,曾于1989年和2008年雨季发生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其中1989年泥石流灾情较为严重.本研究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之上,在分析中兆沟泥石流流域分区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地形、水源、物源3方面着手,计算泥石流的流体重度、流量、流速、整体冲压力.计算结果显示,中兆沟泥石流为易发性暴雨沟谷泥石流,存在较大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滑坡型泥石流形成机理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李树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4):519-522
滑坡型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能量转换体运动类型。它是在很短时间内,由滑坡体的位能快速转化为动能的一次性滑动——流动堆积。滑坡型泥石流的活动是由块体在整个连续运动过程中发展的两个阶段(先滑坡,后泥石流)组成。滑坡型泥石流与一般的滑坡、泥石流不同,它兼具滑坡和泥石流的一些特征。滑坡型泥石流速度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在理论上和国民经济影响方面有独特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邛海流域泥石流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是我国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地区。以邛海流域的泥石流为例,分析了邛海流域内的泥石流形成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德昌县2004年暴发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群发性泥石流的预测和防治将是该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一次群发性泥石流事件中,既有沟谷发生了泥石流,也有沟谷未发生泥石流。因此对这两类沟谷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对比研究使判定泥石流的形成概率成为可能。在对德昌2004年8月24日群发性泥石流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形成机理出发,使用了一种泥石流的形成判别模型。通过一个单一的因素(形成因子P)代表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从而得到泥石流发生的临界值,再通过判别模型反算得到每一条沟谷的临界降雨量,将泥石流的形成概率划分为3个等级:安全、易发和高发。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和水文三大条件,并使用无量纲化,便于评估泥石流发生的难易程度,在研究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泥石流的预测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通过对和平沟泥石流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环境条件做了全面的阐述。主要就和平沟泥石流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较强的破坏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以2010年8月8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为例,共造成1467人遇难,失踪298人,直接经济损失28亿5600万元。结合舟曲县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诱因等对泥石流可能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御对策,对今后泥石流的防御及气象服务提供了相应帮助。 相似文献
9.
冰湖溃决型泥石流作为目前西藏境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下游工程的建设与运营造成潜在威胁。以西藏洛隆县冻错曲冰湖为例,基于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特征值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冻错曲冰湖泥石流孕灾条件、动力学特征及溃决演进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其对下游工程建设的影响。采用无量纲堵塞指数(dimensionless blockage index, DBI)方法对冻错曲冰湖堰塞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堰塞体位于非稳定区与稳定区之间,存在发生溃决的风险。基于三维动态模拟软件RAMMS的Voellmy-Salm单相流模型,模拟分析了冻错曲冰湖泥石流在2种溃决模式下的演进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冻错曲冰湖泥石流溃决演进过程可归纳为初始溃决、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沟口停淤4个阶段;2种溃决模式下冰湖溃决影响范围都经过拟建工程位置,潜在威胁区泥石流平均深度分别为4.87 m和8.26 m;在瞬时全部溃决场景下,冰湖溃决泥石流在拟建工程处最大流速为5.74 m/s,最大流量为2 843.38 m3/s。研究成果有助于评价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危害性,并为工程防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作为一种突发性、破坏性极大的山地地质灾害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对有深部大断裂形成的山区沟谷泥石流的针对性研究很少。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与地的矛盾不断地加剧,人类活动不断地深入附近的山区,使得任何一次小的泥石流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研究该类泥石流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对防治该类地区泥石流具有很大的帮助,是保证该地区地质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程海流域青草湾、大朗河、王官河、季官河地质灾害勘察,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降雨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分析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从而探讨了该类地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5-78
对柿树沟7.24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柿树沟地形条件有利,物源丰富,降雨充足,前期降雨量丰富和短历时高雨强是此次泥石流的诱发因素.柿树沟7.24泥石流为沟床起动型泥石流,搬运能力强,加之防灾意识不足使此次泥石流灾害增大,表现为冲毁房屋、耕地和损毁公路3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主设计的小比例尺模型槽,采用粗砂(1~2 mm)和细砂(0.075~0.25mm)按照不同质量比例制作模型,在人工降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颗粒组分对砂性土泥石流形成形态的影响.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随着细砂含量由20%增加至100%,泥石流破坏形态由分级块体滑落向整体流滑型转变.利用GeoDog软件分析位移场,利用孔压计测量孔压变化.研究发现:分级块体滑落破坏过程存在明显的潜在滑动面的发展,孔压随裂缝的产生而耗散、随雨水渗入裂缝而升高,呈波浪式下降;整体流滑型突发性强,破坏前没有明显滑动面出现,孔压呈一次性陡降.通过测定启动过程单位时间启动量发现,流滑型破坏单位时间启动量大于分级块体滑落型.分层块体滑落形成机理为土体渗透系数大,雨水快速渗透破坏坡脚,使上部土体失去支撑而分层坍塌;流滑型破坏机理为土体渗透系数小,后部高度饱和呈流态化推动坡脚土体快速下滑.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初步分析了缩尺试验条件下降雨诱发泥石流形成形态机理,为降雨诱发泥石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东凉茶颗粒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阐明广东凉茶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完善其质量标准,首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从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苷类成分,采用物理常数对照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其结构依次为:4-p-香豆酸-D-吡喃葡萄糖苷(1)、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3)、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6-C-葡萄糖苷(5)。1为首次得到的天然产物,1,2,3,4,5均首次从广东凉茶颗粒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及药理活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16.
以水动力模型为研究依据,以降水、来流等自然条件为泥石流发生的推动因子,加之地形、地质、植被、人口等影响因子,构建了泥石流风险分析模型。选取广西5个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河网分级编码方法对河网水系信息作概化处理。根据粗糙集理论,采用了一种可以从客观角度上确定影响因子权值的综合权重计算方法,构建了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判机制。将计算模拟结果置于广西地质灾害分布统计与2011年全州县泥石流灾害事件中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水动力模型的泥石流风险分析是合理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运用运动学方法建立了速流槽出口处泥石流体的抛程理论计算方法,通过速流结构模型试验验证了抛程计算公式,并获得了速流槽反倾段倾角在8°左右时抛程最大,泥石流理论计算抛程值偏小的重要结论.通过平川沟泥石流速流结构的现场调查证实了泥石流抛程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唐家沟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成灾条件、规模、发展趋势及灾害:睛况,针对灾害体物源储量、破坏能力等基本特征以及危险区周边地物、地质结构特征,提出了两套防治措施并作对比研究.最终从技术、效果、投资作比较分析,择优选取防治措施,以保证唐家沟居民、乡级公路等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