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集体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而城中村土地流转是这一现象中的典型代表.从城中村土地流转角度入手,提出城中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三种模式,即国有化转制模式、保权让利模式和“一村两制”模式,给出这三种流转模式下的集体土地流转收益测算方法.最后,对某市二环内城中村集体土地流转收益进行比较,提出了“一村两制”模式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
赵志江 《科技资讯》2014,(26):212-213
本文基于笔者从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的技术思路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探讨了集体土地确权的工作流程,进而从RS技术引用、GPS界址点测量和GIS数据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3S技术的应用思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陈怡竹 《科技信息》2008,(22):165-165
本文指出农地所有权被弱化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地所有权存在的主体虚位和权能丧失两大问题。最后从制度建设层面对农地所有权的回归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韩富财 《科技资讯》2014,12(24):46-47
本文基于笔者从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的技术思路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探讨了集体土地确权的工作流程,进而从RS技术引用、GPS界址点测量和GIS数据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3S技术的应用思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民法总则》未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具体形态,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农民对集体的股份权利的政策宣示隐含着股份制。股份制能够落实集体所有制,满足农民对集体权利的具体化要求,且可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存,具有制度优势。土地系农村集体核心资产及农民权益的主要载体,股份制法人的实现须经土地股份化,由此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完备、明确、具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组织形态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实在化。就具体形式而言,股份合作社与股份有限公司各具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即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破解城市土地国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推进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化,改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的格局已成定局。所以,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确认农民与土地长期稳定的产权关系,将农民与土地物权紧密联系起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凭证管地用地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测绘综合技术可以对农民集体土地的地类、面积、界线、位置、权属等状况进行调查和核实,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国家摸清集体土地家底,成为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实现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运作,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土地使用制度的又一次革命。对此,建立健全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创新机制,加强集体土地产权管理工作,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才能有效统一、有序的开展集体土地使用流转工作。该文首先探讨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内涵,从而提出了流转新机制的建立与维护。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范围向农村扩张,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法律适用的困境,法律依据缺乏可操作性,房屋拆迁主体、拆迁程序及拆迁补偿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完善,而且已有的相关立法层次较低.有必要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及补偿的法律,明确规定拆迁补偿项目和房屋价值评估,完善补偿及安置方式,严格拆迁及补偿管理,确立“先补偿、后搬迁”的原则,统一规定两种形式的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及补偿.  相似文献   

9.
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风险指的是如何依据各影响因素的概率分布来推求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概率分布.本文采用最优化原理与方法,从理论上建立了基于F-分布的项目投资风险收益理论模型并证明它们有唯一最大值,这对提高项目投资经济的可靠性及风险分析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晰国有土地增值税和集体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在税率和成本扣除项目中的差异,核算集体土地入市成本扣除项目类型与标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税费.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结果表明:由于现行土地增值税对城乡土地不区分区位、用途、入市途径与方式,在调节高增值、高价格土地收益时存在不足,土地增值税替换调节金后,大足区国家与农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益驱使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发流转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这种自发状态下的流转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流转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因此,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完善流转形式和流转市场以及促进流转利益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2.
企业化的农村股份制集体生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力,但其自身也存在弊端。随着农业的发展,它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西部农村的发展状况),从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农业生产率受到桎梏的原因。笔者对这个突出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企业化的农村股份制集体生产模型”的设想。这种生产模式能节省大量劳动力,使农业剩劳动力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并且自身具有融资能力,能解决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并能产生规模效应,提高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现行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国情民情,并在相当大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的情况,提出了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的完善措施和改革方向,包括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承认商业性征地的合法性,执行客观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改进土地增值的分配方式,创新失地农民安置模式,以及规范和完善土地征收的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4.
荒地是国家有限的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性土地资产。农村集体荒地使用权是一种新的土地权利类型名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准确地反映农村集体荒地使用的价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存货质押融资统一授信模式下,银行与物流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易使物流企业产生授信审查不努力道德风险,银行作为委托人需要设计激励机制加以防范,收益分配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可以对道德风险起到约束作用.基于存货质押统一授信模式,考虑物流企业授信审查不努力道德风险,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银行对物流企业的激励问题,构建银行收益分配模型,得到最优收益分配比例决策,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最优收益分配比例变动趋势.研究表明,存在最优收益分配比例使物流企业投入最优努力水平,实现双方联合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学》2016,(1):125-131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对于农村居民点整治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利用熵权可拓模型,通过选取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土地利用状况等13项影响因素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巩义市所辖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加以评价,将其划分为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适度整治区和限制整治区.结果表明:1巩义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整体北高南低,区域差异明显,其中回郭镇和竹林镇属于优先整治区;2米河镇属于重点整治区;康店镇、河洛镇等5个镇区属于适度整治区;3芝田镇和鲁庄镇等7个乡镇为限制整治区.根据研究结果,结合镇区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整治模式,对巩义市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生态型用地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小城镇规划过程中过度地以经济指标作为指导而产生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缺点,提出了小城镇功能分区应该同自然生态分区融合的理念。明确了限定生态分区的自然生态因子特征,介绍了生态分区的步骤和方法。以居住用地为例,分析了小城镇功能用地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功能用地同生态用地结合的过程,并结合图例解析了两者融合的步骤。阐明了两者融合存在的困难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招远市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用GIS软件建立空间数据库,用空间叠加分析、空间缓冲分析、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和查询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综合评价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级,分析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提出合理性建议,各乡镇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分别采用合适的模式.本论文对招远市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县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探索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8年福建省67个县(市)进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揭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结果表明:2008年福建省各县(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上不高,空间差异明显,沿海地区差异大于内陆地区;福建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存在着显著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正相关性;局部自相关指数以及LISA图表明县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建设一直贯穿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始终,所有权主体的变化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剖析了我国现阶段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基本特点:集体所有,三级主体;两权分离,农户使用;用途管制,约束权能.揭示了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制度老化,与改革开放创新相冲突;主体虚化,与基本经济制度相冲突;产权空化,与加强农村资产管理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