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苏州太湖湖滨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滨带湿地是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生态交错区。按照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要求,根据度假区湖滨湿地生态现状和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提出了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模式。结合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将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湖滨带划分为3个功能区段进行分区恢复与重建,并提出了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湖滨带生态恢复与规划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巢湖东端湖滨带目前生态结构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质恶化,湖滨带功能退化,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湖滨带物理基底修复工艺包括物理基底稳定性设计和物理基底地形、地貌的改造;生物配制工艺包括生态恢复全系列工艺和半系列a、b工艺;巢湖东端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包括物理基底修复方案、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工程设计和生态观测场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3.
张路红 《工程与建设》2005,19(3):173-176
湖滨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健全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以“巢湖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湿地景观设计(孙村保护区段)”为例,探讨生态设计理念与生态设计工艺在以湖滨带生态恢复与保护为基础的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湖滨生态带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湖滨带的基本概念入手,简述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内涵、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几个重要理论,即恢复生态学理论、生态保育理论以及生态系统健康学理论。文中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最新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及其使用效果,即:1)计算机模拟技术;2)生态工程技术;3)管理技术。文章最后对未来技术研究的方向和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湖滨湿地是陆地和湖泊水体的连接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对长江中游湖泊龙感湖湖滨湿地和湖泊沉积物中化学元素和生物硅藻的研究,表明湖滨湿地对入湖物质具有明显的拦截作用和生态功能,由于人类活动对龙感湖湿地的破坏,减弱了湿地对流域物质的拦截,造成了湖泊生态功能的退化。  相似文献   

6.
对人工湖—郑州市龙湖的生态系统建设从湖滨带到龙湖水体分别提出了初步的生态系统建设方案,方案注重龙湖的防污及景观功能。湖滨带采用人工湿地技术,龙湖水体配置了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最后还提出了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镇江市金山湖湖滨带植物群落恢复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滨带是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或生态交错区。 在湖滨带土壤特性、植被组成和当地人文特征等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镇江金山湖湖滨带植物群落恢复的理论基础和总体目标,综合运用地带性、生态适应性、多样性等植物群落学原理和地方文化特点,分别为堤坝下部(水陆交错区)、堤坝坡面、堤坝顶面(公路)进行群落设计,并将堤坝坡面分为生态景观区、人文植物区、抗污染群落区。各分区的设计体现群落的功能、景观和文化内涵,每区分别设计3组具时空变化的复合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8.
太湖东岸湖滨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主要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滨带是湖泊流域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之间重要的生态过渡带。笔者以太湖东岸受 人为活动干扰较小的吴中与吴江段湖滨带为代表,测定分析了湖滨带沿水位变幅区至陆向辐射区(近 水区、中水区、远水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全氮、全磷、铁、锰的含量。结果表明:湖 滨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分布沿水体至陆地方向呈逐渐减小趋势,近水区最大,平均值为93.10 mg/kg,中水区与远水区平均值分别为62.70、52.00 mg/kg;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铁、锰含量 的分布沿水体至陆地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陆向辐射区高于水位变幅区,这说明自然状态下的 湖滨带在拦截、过滤营养元素与重金属元素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小刚  汪晶晶 《科技资讯》2009,(21):127-127
通过研究3块不同湖滨带模型在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系统内COD、TN以及TP的变化情况,优选出能有效净化上一级自响应生物反应器出水,并使出水满足深度处理要求的湖滨带模型。  相似文献   

10.
对抚仙湖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污染方案以及湖滨带修复工程方案,以期确保抚仙湖I类水质。  相似文献   

11.
怀地黄不同品种根部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怀地黄6个栽培品种为材料,初步探讨了怀地黄不同品种的根部性状和品质性状.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测量了怀地黄6个主流栽培品种的块根外观性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并测量不同品种块根的解剖结构,微量元素和梓醇含量的测定分别用荧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怀地黄不同品种梓醇含量、单株块根鲜重和块根中木质部的面积都有明显差异,梓醇含量和块根中木质部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营养部位、树龄银杏叶黄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银杏不同营养部位、树龄的叶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营养部位叶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长枝>中短枝>树冠>短枝,枝条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长枝上的叶黄酮含量为顶部叶>中部叶>基部叶,树冠上、中、下部叶黄酮含量呈现高-中-低的变化规律。不同树龄的银杏叶黄酮含量随树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尤其是15年以上成年大树黄酮含量下降的更加明显,几乎是幼龄小树的1/2。同时还对不同时期的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黄酮含量以10月份最高。因此,以叶用栽培为目的的银杏,应以10月份采摘为宜。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对豌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食荚菜豌豆——青荷1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浸种12h,观察种子萌发及萌发过程中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用较低浓度的水杨酸(10mg/L、50mg/L)浸种,对豌豆种子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可提高发芽指数,使种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并对豌豆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用较高浓度的水杨酸(100mg/L、150mg/L、200mg/L)浸种,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但种子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并对豌豆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公牛精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利用不同个体的海伏特、安格斯和荷斯坦种公牛精液进行体外受精,观察了不同品种不同个体种公牛精液的体外受精效果,利用五种海伏特种公牛精液进行体外受精后卵裂率为17.6%~74.7%,囊胚发育率为1.0%~32.6%,不同个体间差异极显(P〈0.01)。利用五种安格斯种公牛精液进行体外受精后卵裂率为34.7%~85.3%,囊胚发育率为6.2~40.5%,不同个体间具极显差异(P〈0.01)。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病特点,指导患者对此病提高认识,以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此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经内镜室确诊的788例RE患者的内镜资料.结果:本组788例患者中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其中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所占比例分别为5.97%,15.48%,25.13%,28.55%,18.15%,5.58%,1.14%;男女比例为2.23:1;蒙古族423例(53.68%),汉族280例(35.53%),其他民族85例(10.79%);内镜下分级Ia级127例(16.12%),Ib级540例(68.53%),II级89例(11.29%),III级32例(4.06%).结论:中老年男性是本病的高危人群,蒙古族较汉族的检出率高,且内镜下以I级表现者为多,应从多方面着手预防本病,及时合理用药以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6.
往皮下注射氯化镉诱导家兔产生金属硫蛋白;取其肝制成匀浆,用无水乙醇和氯仿沉淀杂蛋白,再用三倍体积乙醇沉淀出金属硫蛋白粗品;通过Sephadex G-75柱层析和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获金属硫蛋白-A和-B纯品。将所得的纯品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镉离子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纯度、用氨基酸组成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7.
实验兔的使用次数对热原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实验兔的使用次数对热原敏感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使用次数的实验兔进行试验 ,对同一实验兔注射统一规定剂量的细菌内毒素 ,然后每间隔 30min测量实验兔体温一次 ,共 8次。结果 随着实验兔使用次数的增加 ,其体温升高幅度逐渐降低。结论 实验兔在多次使用后对热原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石刁柏嫩茎为外植体诱导初始愈伤组织,以初始愈伤组织诱导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对3种不同类型愈伤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在形态和结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煤裂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加热时间、温度和热速率对煤裂解行为的影响。探讨了煤裂解的单一反应模型和多重反应模型,测定了两种模型的动力学参数,研究了用四氢化萘预处理对煤快速热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河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福建等省区采集虎头、克疫、紫花白、同薯8号、克新1号、克新4号和克新6号、燕子以及米拉等不同栽培品种感染PSTVd的马铃薯样品中,制备PSTVd粗提取物,以加拿大PSTVd强毒株系(S-PSTVd)和弱毒株系(M-PSTVd)作对照,采用往返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PAGE)进行株系鉴定.结果表明,感染中国不同马铃薯品种PSTVd的电泳迁移率均与加拿大M-PSTVd的迁移率相同.初步表明侵染中国马铃薯的PSTVd主要是M-PSTVd.用PSTVd虎头分离物,采用针刺块茎幼芽和叶片摩擦接种方法,分别接种到无PSTVd的健康虎头和克皮上.检测结果表明,在初感染和续发感染植株中,PSTVd浓度分布有共同的规律,从顶部叶片、中部叶片到基部叶片中PSTVd浓度依次逐渐减少.PSTVd接种明显抑制了植株生长,并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由不同品种初感植株收获的块茎,均有很高的PSTVd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