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沉积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随着世界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新发现的油气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无论是产量还是储量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这类油藏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岩性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在成藏条件和成藏机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复杂,决定了其成藏主控因素具有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岩性地层圈闭成藏“四元主控”观点:即运移通道条件、流体动力条件、储层临界物性特征和砂体封闭条件.这4项主控因素控制和决定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部构造带是海塔盆地油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塔南凹陷更是中部断陷带中勘探程度最高和油气产量最高的凹陷之一.随着海塔盆地勘探进程的不断深入,塔南凹陷古潜山勘探也获得工业突破,展示出较好的勘探前景.作为重要的储量接替区,有必要对古潜山油气藏成藏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对塔南凹陷古潜山油源条件、储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系统的分析,总... 相似文献
3.
苏红图组火山岩主要出露于银根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南北两侧,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详细观察及室内的分析研究,认为该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岩石类型主要为呈熔岩被产出的火山熔岩,包括撖榄粗面玄武岩、橄榄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等,其次为少量的火山碎屑岩和次火山岩相的辉绿岩,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为一套钾玄岩系列岩石,这套火山岩的喷发对油气的生成与聚集构成有利条件,首先,火山喷发提供的热能促进了盆地内烃源岩的成熟及向烃类的转化;其次,气孔、溶孔、溶洞、裂缝发育的火山岩可以作为良好的集集层,较厚的玄武岩层的中央相带及层状侵入的辉绿岩可以作为较好的盖层. 相似文献
4.
宾都尼盆地是印尼东部重要的中生界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克拉通内坳陷、裂谷期、被动陆缘和挤压反转期4期构造演化,形成现今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和储盖组合多发育于中古生界,晚二叠世与早中侏罗世煤系地层是主力烃源岩,排烃高峰期始晚中新世,以生气为主。侏罗系三角洲-滨岸砂体为优质储层,原生粒间孔发育,平均孔隙度15%,平均渗透率18mD,属于中孔-中高渗透储层;盆地中北部前渊斜坡带发育一系列背斜、断背斜圈闭,且发现了大量气田群;天然气多以“下生上储”,即从前渊坳陷气源灶沿着砂体和断层运移至侏罗系砂岩圈闭聚集成藏。综合分析认为,储层质量和有效圈闭是侏罗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东部逆冲褶皱带与海湾南部斜坡带是未来勘探的两个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构造条件、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延长组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具有形成良好油藏的潜力.油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油藏分布受延长组烃源岩厚度、生烃强度、排烃强度控制,油气运移指向紧邻生烃坳陷的流体低势区;有利沉积相带是三角洲油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往往距生烃坳陷近,具有优先捕获油气的位置优势,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场所;高渗透储层是油藏高产的重要因素.盆地中长6、长8地层中存在相对高渗透砂岩储层,油藏的高产往往与其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多元地质条件及其配置关系出发,分析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两缘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盖层与断裂共同控制着油气垂向运移的距离及层位:古构造背景、不整合面、输导断裂与储层砂体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通道和距离;基准面旋回、沉积微相类型与现今构造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的垂向聚集层位及平面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油源条件及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总结出研究区4种主要成藏模式:源内为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近源为短距离垂向—侧向运移—断层或局部构造成藏模式;远源为长距离侧向运移—不整合面上下成藏模式;油气再次分配运聚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对文莱-沙巴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文莱-沙巴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等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文莱-沙巴盆地新生代经历了始新世-早中新世的俯冲增生期和中中新世-第四纪的快速沉降期2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始新世-早渐新世发育滨浅海-浊积扇-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早中新世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浅海-半深海-深海沉积体系,中中新世-第四纪发育三角洲-滨浅海-半深海-深海-浊积扇沉积体系。文莱-沙巴盆地发育煤系和陆源海相烃源岩2类烃源岩、主要发育中中新统和上中新统2套储层、发育层间局部盖层缺乏区域性盖层,发育2套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文莱-沙巴盆地深水区的逆冲推覆带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9.
汤小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7-12,201
火山岩油藏岩性复杂,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和物性下限难以确定,致使对火山岩油藏试油、试采以及压裂改造等带来不便。利用岩芯观察、岩芯物性分析化验、试油试采、测井解释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特征、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构造位置等与物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出发,研究了影响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在弄清储层物性主要控制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生产动态资料刻度静态地质资料的方法确定了物性下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该区火山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岩相和构造位置,其次是储集空间和风化程度;并最终确定出石炭系不同储层基质物性下限值,沉积岩类为6.5%、凝灰岩类为5.0%、熔岩类为4.5%。 相似文献
10.
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以发育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有气孔、微裂缝和溶蚀孔.该储层整体表现为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根据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孔隙结构等可将其分为四类.岩性岩相、断裂构造和风化淋滤作用通过影响孔缝的形成与后期改造来控制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而控制储层的储集能力.油源对比结果表明,二叠系乌尔禾组、风城组和佳木河组烃源岩均对中拐凸起的原油起到贡献作用.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具有优质的盖层和保存条件,原油经断裂和不整合面运移至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1.
火山岩储层识别和预测中最常用和有效的地震技术是正演模拟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和相干分析技术,并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对准噶尔盆地3个研究区的火山岩地震反射特征进行研究,建立准噶尔盆地4种火山岩地震相模式。通过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实践,认为火山岩储层综合预测应该包含岩相预测、岩性预测、裂缝预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国石油勘探战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中国的石油勘探业揭开了继往开来的崭新一页 ,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以此为基点 ,讨论了石油勘探业面临的挑战以及石油勘探技术发展的决策 :(1)有限油气资源带来的挑战———勘探目标的合理转移 ;(2 )勘探成熟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带来的挑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国际化经营带来的挑战———管理机制的改进。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 2 1世纪石油科技的发展趋势。统观全球 ,石油工业面临着经济一体化的冲击 ,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 ,中国的石油勘探业只有推陈出新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才能使中国的石油勘探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石油勘探战略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的石油勘探业揭开了继往开来的崭新一页,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以此为基点,讨论了石油勘探业面临的挑战以及石油勘探技术发展的决策;(1)有限油气资源带来的挑战-勘探目标的合理转移;(2)勘探成熟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日趋复杂来来的挑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3)国际化经营带来的挑战-管理机制的改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21世纪石油科技的发展趋势,统观全球,石油工业面临着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中国的石油勘探业只有推陈出新并与国际市场接轨,才能使中国的石油勘探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Seewald JS 《Nature》2003,426(6964):327-333
Petroleum deposits form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increased temperatures that accompany progressive burial of organic matter deep within sedimentary basins. Recent advances in petroleum geochemistry suggest that inorganic sedimentary components participate in organic trans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is process. Water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it facilitates reaction mechanisms not available in dry environments, and may contribute hydrogen and oxygen for the formation of hydrocarbons and oxygenated alteration produc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etroleum generation and stability is influenced by subsurface chemical environments, and is a simple function of time, temperatur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相似文献
15.
中亚与中国西部侏罗纪沉积盆地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中亚与中国西部侏罗纪大地构造格局和侏罗系沉积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早-中侏罗世本地区总体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之下,地壳向西南方向减薄,海水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浸漫;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两类侏罗纪沉积盆地,一类是被动大陆边缘近海开阔盆地,存在良好的侏罗系油气生储盖组合,另一类是山前先断后拗的陆相盆地,虽然也存在侏罗系烃源岩和储层,但往往缺乏好的盖层。 相似文献
16.
17.
火山岩型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十分重要的油气藏类型,近年来针对该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在准东地区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场面。为了加快推进准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本文通过高精度航磁、区域重力、地震和钻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断裂系统进行推断与解释,重点对该区磁性体的埋深开展分析。基于航磁计算的磁性体深度显示,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磁性体最小埋深在0.5-2.2 km之间,清晰地呈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以隆起区中部一条近南北向深大断裂为界,东部和西部磁性体的深度、规模和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受次级断裂的影响,东部磁性体呈北东向展布,西部磁性体呈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展布。依据断裂系统和磁性体埋藏深度对火山岩体油气成藏的控制,结合石炭系烃源岩生烃强度的展布,在准东地区预测出三个有利的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宏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4):432-437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营城组,在火石岭组部分发育.通过对钻井岩心样品的观察研究,确认储集空间主要有孔隙和裂缝两大类,孔缝组合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实测的储层孔隙度为0.14%~26.00%,渗透率为(0.01~79.30)×10-3 μm2,表明储层物性相差大、非均质性强.从压汞曲线数据获得的孔隙度为2%~10%,渗透率为(0.06~0.26)×10-3 μm2,表现为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原地火山角砾岩为物性最好的火山岩储层,其次是凝灰岩和流纹岩. 相似文献
19.
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的地层、沉积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下第三系、上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泥灰岩,有四套含油气层系,主要油气储集层为下第三系的滨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砂岩和碳酸盐岩,多套泥岩、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目前油气主要分布在南部边缘构造带的两个含油气区.全盆地最大的油气田--明布拉克油气田的发现,使盆地油气潜力评价价值更高,可为整个中亚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basin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lthough the huge potential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basins has been proven by a series of discoveries that followed the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of well LW 3-1-1, recent drilling and other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uniqueness and complicated nature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of the deepwater basins there. Based on a review of previous work and the latest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nd studi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critical control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the deepwater basin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 terrestrial-marine transitional coal-bearing source rock is proposed to be the primary source rock for the deepwater basins. A marine source rock, which was first identified as contributing to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this region, probabl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ep-and ultra-deep water basins south to the Pearl River Mouth and Qingdongnan basins. The shelf margin 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the Baiyun Sag, sourced from the Pearl River, are currently primary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deepwater part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whereas the western Red River delta-ic-submarine fan depositional systems, initially proven by drilling, are the possible major exploration reservoirs in the Qing-dongnan deepwater areas. Current deepwater exploration targets at the large-sized structural traps and deep and ultra-deep areas in the south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and Qingdongnan basins will be the future exploration focus. Deepwater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nd relevant fundamental studies, supporting and promoting each other,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energy supply of China, the basic regional studi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eepwater industries, and will 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