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0年8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医药名词委)成立,2004年9月进行换届,五年来我们根据中医药学名词的特点,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模式,取得一些经验和成绩,在此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中医药学名词的特点中医学是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中惟一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并以自身独特的体系仍在继续发展的学科,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它所具有的独特理论体系,确切的临床疗效。其中中医独特的理论是由独特的概念构成的。中医独特的概念则是由中国独特的语言所构成的中医术语来表述的。中医术语有它的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它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自然科学的术语来源于外国(俄文、英文),主要是统一术语的汉译名。而中医大量的名词术语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自己的术语体系。中医术语有体系也有其特点。一是历史性:由于中医药学的历史性,名词术语多为古代汉语,有时字即是词,如气;有时短句也视作一个词,如木克土、肺主气、心开窍于舌等;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古文的现代表述等。二是人文性: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学科,尤其是人文哲学对古代中医学的深刻影响,直接反映在名词术语上,诸如阴阳、五行、母病及子、子病及母、釜底抽薪、提壶揭盖、三子养亲汤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三是定性描述:如实喘、虚喘、冷哮、热哮等。很少用定量描述。四是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表述:如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火克金……总之,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加上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浓厚,以及少数民族医学、外来医学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中医学名词术语外延宽泛、内涵不清,常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词义演变等现象。所表述的概念形式与现代医学也不同,很难用“种差加属”的方法来规定。中医药名词术语的特点决定其规范化工作的艰巨性。建立一套适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模式中医药名词委成立不久,科学技术部设立专项《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由中医名词委挂靠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牵头实施。2003年完成《中医药基本名词》5283个术语的规范,包括汉文名、英文名、注释。2005年4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2004年初,科学技术部又继续支持中国中医研究院项目组开展“中医内妇儿科名词术语规范与审定”专题研究。2004年4月,我们向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制定中医药学术语国际标准,受到WHO西太区的高度重视,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启动了这项工作。今年,我们开始着手《海峡两岸中医药学名词对照》工作。五年来,我们在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医名词审定工作的模式,内容包括“一个总体计划”、“两支队伍”、“三个工作程序”、“四种理念”、“若干规范守则”等。一个总体计划中医名词委成立之初,就制定审定基本名词、各科名词、修订名词和审定新名词“三步走”的总体计划。两支队伍建立了以全国中医药名词委为核心的专家咨询组(审定层次)和以中医药名词委办公室/项目组为主的工作组(研究层次)两支队伍密切配合的有效的运行机制。三个工作程序办公室/项目组在广泛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方案;然后通过小型会议、个别面谈、书信、网络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最后再提交名词委集体审议,集中多数专家的智慧,充分发挥学术民主。四种理念我们提出并遵循中医药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四个新理念: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一项复杂性研究、一个朝向目标的过程。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审定之后的名词应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与最大的约束力,而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这要求我们尊重专家,尊重知识,发扬学术民主,靠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精诚合作,共同完成。我们的经验是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广泛地征求老名医、老专家的意见,把广泛尊重中医界各方面人士的工作做在前面,在工作中形成有效的协商模式。征询意见可以本着“小—大—小”范围的原则进行。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规范审定的名词应该是最有权威的。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我们要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要参与国际科技工程,所以我们的名词审定就要朝向国际,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利用中医、发展中医。同时,也要注意其本土化,要强调我国是中医的故乡,中医具有原创性。名词的规范审定及其相关的标准,应该由我们来做。我们强调中医药名词的审定,要“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以我为主,我主他随。一项复杂性研究中医药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学科,尤其是人文哲学对古代中医学的深刻影响,直接反映在名词术语上,诸如阴阳、五行、气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中医名词术语多为定性描述,如实喘、虚喘等;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概括,如金克木。这些又增加了复杂性。由于有相当部分的中医学名词术语外延宽泛、内涵不清,因此要将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作恰当的英译,实属不易。中医药学科体系表现为由中医药名词术语体系构建的学科概念体系。因此,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和审定,虽然不能代替中医药学科概念体系的研究,但不能仅仅只局限在名词术语本身,而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学科概念体系的构架。其复杂性,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作中,要自觉地应用复杂性理论来作指导。一个朝向目标的过程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先从3万多条中医药名词中筛选出重要的常用的基本名词术语约5000条,进行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二步在完成中医药基本名词的规范研究之后,再开展基本名词之外的中医基础理论、诊疗基础、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养生、医史文献等名词术语的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三步修订已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规范和审定新出现的中医药学名词。本项工作是一个过程,没有一个尽头。先搞出一个标准,然后进一步完善。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做得再好也只能是现阶段的较高水平,总是有待日后的完善。名词需要一稿一稿地修订,没有摊子可收,要一直干下去。每一次修订,都有可能增加,或删减,或修改前一稿所定下来的名词,这就是“过程”的含义。若干规范守则按术语学要求,结合中医术语历史性、文化性、定性描述、抽象概念用具体物名来表述等特点,制订《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中医药学名词·基本名词选词原则》、《中医药基本名词英译原则及方法》等若干重要的名词规范守则。在工作中,我们首次采用了术语学的新方法,遵循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易性、国际性、约定俗成、协调性等原则,使审定工作本身有章可循。五年来,我们在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实践过程中,也在理论上对中医术语及其规范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内容、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作了初步探索,为构建中医术语学乃至中国术语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2000年8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医药名词委)成立,2004年9月进行换届,五年来我们根据中医药学名词的特点,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模式,取得一些经验和成绩,在此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相似文献   

3.
序号汉文名英文名注释04.002四诊four diagnostic methods望、闻、问、切4种中医诊察疾病基本方法的合称。04.008审症求因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and signs to identify etiolo-gy通过审察病变的各种表现,来推求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并指导治疗的中医诊断原则。04.011望神inspection of spirit用视觉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外在表现和精神状态的诊断方法。04.152小儿指纹infantile hand venule的三岁变化以可下小用来儿食替指代掌诊寸侧口靠脉拇诊指察侧小浅儿表病络情脉。的形与色,观察小儿指纹04.158舌诊tongue inspection方用法视。觉观察病人的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了解病情,推测预后的诊断04.164淡红舌pink tongue舌体颜色淡红,如舌质润泽红活,则为正常舌象。04.208薄苔thin fur透过舌苔能够看到舌质颜色的舌象。04.425口中和mnoorumthal sensation in患病的过程中病人饮食口味正常的表现。04.472切诊palpation and pulse taking医了者解病用情手,指诊或察手疾掌病的的触方觉法,。对病人的脉和全身进行触、摸、按、压,以04.473脉诊pulse taking及通过三部切摸九候寸口,现脉多象已以不了用解,保病留情寸的口诊脉断诊方法法。。古代脉诊范围较大,涉04.502浮脉floating pulse脉位表浅,轻取应指明显,重按则脉力稍减但不空虚的脉象。04.504芤脉hollow pulse浮大,按之中空,如按葱管的脉象。04.546辨证syndrome differentiation以证中候医的思学维理方论法为,指是导中,医对四临诊床认所得识的与诊资断料病进证行的综重合要分方析法,辨。别为何种04.547证syndrome;pattern强对疾弱病等本过质程的中一概定括。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能力的04.548证候syndrome证的外候,即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等本质有机联系的反应状态,表现为临床可被观察到的症状等。04.554辨病论治dtriesaetamseen dtiffere bnatisaetdion on以以以及此中为各医理种依据检论为来查决的指结导定果,治对疗等症措进状施行表。全现面、分疾析病原与辨因别、性,质做出、部疾位病、病种类人的的体诊质断,,04.555八纲辨证esyignhdtr opmrienc dipilffeesrentiation of虚运析用实辨表属别、性的里辨,、以寒证及、方热致法、病虚。因、素实、与阴人、体阳抗八纲病对能力疾病的的强病弱对位比外内状、态病等势进浅行深分、04.560病因辨证estyinodlorogyme differentiation of证以方中医法。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分析推求致病原因及机体反应性的辨04.561脏腑辨证zsyanndgr-foum veis dciefrfearentiation of病以性脏及象邪学正说的盛衰理论情为况等指导的,辨分证析方判法断。疾病所在的脏腑病位及其病因、04.568六经辨证ssiyxnd crhoamnene ldsif tfhereeonrtyiation of从别以邪阴,并正阳用为盛以衰总指、纲病导,变临用床部太位治阳、疗、病阳的势明辨的、证少进方阳退法、缓太。急阴等、少方阴面、对厥外阴感作病为进辨行证分纲析领辨,序号汉文名英文名注释04.571卫气营血辨证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weifen,qifen,yingfenand xuefen以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类不同病理阶段的理论,说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和传变规律的辨证方法。04.572三焦辨证ssaynndjiraoom tehe doirfyferentiation of变以上三规、中焦律、所下的辨三属部焦证方位证法,候将。,用外以感阐温明热其病病,尤变其先是后湿、病温位病深的浅病、理邪变正化盛归衰纳及为传04.573经络辨证csnadnrnoemle th edoirffyerentiation of断以经病位络学、病说性为等指的导辨,对证病方法人。所反映的病史、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以判04.576阳虚证yang deficiency syndrome又舌淡称胖“虚,脉寒沉证迟”。无阳力气等不为足常,见失症去的温证煦候推。动;以畏寒肢冷,尿清便溏,04.586阴虚火旺证osyfn fdirreo mduee otof y hiny pdeerfaicciteivnictyy又失舌眠生称“疮,盗虚等汗火为,证常颧”红见。,症阴便的精秘证亏尿候损短。,,虚舌火红亢少津旺;,脉以细骨数蒸,潮或热遗,精口,燥或咽出血干,,烦或躁口04.611表寒里热证csyonlddr aonmde int eorfior s huepaetrficies苔寒邪黄白外束,脉,浮郁紧热等于为内常,以见恶症寒的,证发候热。,身痛无汗,烦闷气喘,口渴,舌红04.620真寒假热证syndrome of true cold dis-ease with false heat mani-festation又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以烦热口干,面红如妆,躁扰不宁,而兼胸腹不温,下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弦,或浮大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04.635风热袭表证tsaycnkderdom bey owfin sudp-heerfaitcies at-又红称,苔“薄表黄热,证脉”浮。数风,热或侵皮袭肤肌红表肿,灼以痒发等热为,微常恶见寒症,的汗证出候,。口微渴,舌尖04.641暑[热]证dsurommmeerheat[-heat]syn-感红受,苔暑黄热干之,邪脉,洪以大恶等热为壮常热见,症汗出的证,口候渴。多饮,心烦头晕,小便短黄,舌04.646湿阻证ddarommpeness[retention]syn-湿呆腹浊胀之邪,大困便阻溏气泻机,,苔以滑头腻重,脉肢濡困缓,关等节为、常肌见肉症酸的痛证沉候重。,胸闷脘痞,纳04.654燥证dryness syndrome证外感候燥,可邪分或为体外内燥津证液和不内足燥,证以两口类鼻。、肌肤、毛发、大便干燥等为特点的04.665火毒证fire-toxicity syndrome又称“热毒炽盛证”、“热毒酿脓证”。火热炽盛成毒,壅滞肌肤,肉腐成脓,以肌肤生疮疖疔痈,红肿灼痛,化脓溃烂,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04.675痰证phlegm syndrome神痰志浊内错乱阻,,以苔咳腻,嗽脉气弦喘滑,为咯常痰见量症多的,呕证恶候眩。晕,或局部有圆滑肿块,或04.691饮证fluid retention syndrome又称“水饮内停证”。水饮停聚体内,以眩晕,胸脘痞闷,呕吐清水、涎液,苔滑,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又因水饮停聚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04.700风寒袭肺证tsaycnkdirnogm leun ogf wind-cold at-风嗽,寒吐侵白袭痰,,肺舌气苔不薄宣白,,以脉恶浮寒紧等无为汗常,鼻见塞症声的重证,候流。清涕,胸闷气喘,咳04.713热毒闭肺证bsyloncdkrionmge lun ogf heat-toxicity气热毒灼炽,舌盛红,苔阻黄闭,肺脉气数,等以为发常热见肢症厥的,口证渴候,。咳嗽,气粗而喘,胸闷,鼻煽04.731心火上炎证hsyenadrtr ofmiree of flaring up of心红,经脉火数旺等,为上常炎见口症舌的,以证烦候热。口渴,口舌生疮,溃烂疼痛,面赤,舌尖04.733心脉痹阻证shyenadrtr ovmesese lof blockade of闷又证,候称疼“。痛心如血刺瘀,阻痛证引”肩。背血内行臂不,畅唇,舌瘀紫血暗阻,痹脉心细脉涩,或以结心或悸代怔为忡常,心见胸症憋的04.744脾不统血证tsoyn mdraonmagee o bflo sopdleen failing多舌脾淡、虚先,气脉期弱弱、,淋不等漓为能不常统尽见摄,症崩血的漏行证,,伴以候面各。色种萎慢黄性,出食血少,,或腹紫胀癜,便,或溏妇,神女疲月乏经力过,04.761胃气虚证sstyonmdraocmhe qi of deficiency of胃缓,气神虚疲弱乏,力纳,运舌失淡职嫩,,以苔胃薄白脘,痞脉胀弱、等隐为痛常,喜见按症,的不证思候饮。食,或得食痛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8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之后,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确定了规范研究和审定两个工作层次,启动了中医药学基本名词的审定工作。在近两年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对这项工作的性质、定位、思路、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一、一项基础之基础性的工作中医药名词的审定工作应定位为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基础的基础,更侧重基础性工作,是为基础性研究服务的。而基础性研究关系到我们中医学最核心的就是临床,就是临床疗效的提高。疗效是中医学的生命线。中医学的特征就是重视临床。中医理论的升华和中医新药的开发来源于临床。中医的观察与实验最注重的是人,进一步是亚健康的人,是病了的人,所以中医理论的构架是以人为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形神统一。可以说中医学理论的研究和构建指导着临床。中医学理论由中医学概念体系构成,而概念则通过名词术语来概括、表达和传递。中医药名词审定工作关系到全学科、全行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之后,标准规范的制定显得更重要了,而标准规范制定的一个基础就是名词的审定,所以名词的审定是基础的基础。没有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学科就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中医是中国古代科学,也需要现代化。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本学科的标准体系,而所有标准均建立在名词规范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往发布的GB(国家标准)、ZY(中医行业标准)等都是在名词没有统一规范的基础上作的,存在问题是可以想见的。二、一项复杂性的研究中医药学科性质决定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所采用的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中医学是一个学科,是科学的分支,是一个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古代医学科学。它的学科特点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最好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与数理科学的交叉,线性与非线性的交叉。而中医学最宝贵的是非线性。非线性就是复杂的,就得把人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来对待。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沿着非线性的、复杂的、系统的科学方向作了不间断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素材,丰富的经验,闪耀着复杂科学思想的火花。近代科学在还原论指导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绩举世瞩目。同时,还原论的缺陷也日渐凸显出来。20多年前,美国一些原先得益于还原论的前沿学科的科学家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开始从整体、系统、复杂、非线性视角去观察世界,认识事物。他们关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成果日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预示着还原论一统天下的时代将要过去。由于非线性的系统的复杂性科学与中医学原有的方法论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已经得到提倡。传统的中医学将给现代的复杂性科学提供养料,现代复杂性科学也将给中医学开辟一条新路。非线性的复杂性科学为中医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维、新理念,带来了新曙光。具体到中医药学名词的审定,我们认为也必须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工作。中医药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其他自然科学的名词术语大多来源于外国,而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则不同,大量的名词术语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自己的术语体系。由于中医药学的历史性,名词术语多为古代汉语,有时字即是词,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古文的现代表述等,可见其复杂性。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学科。尤其是人文哲学对古代中医学的深刻影响,直接反映在名词术语上,诸如阴阳、五行、气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中医名词术语多为定性描述,如实喘、虚喘等;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概括,如金克木。这些又增加了复杂性。由于有相当部分的中医学名词术语外延宽泛,内涵不清,因此要将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作恰当的英译,谈何容易!中医药学科体系表现为由中医药名词术语体系构建的学科概念体系。因此,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和审定,虽然不能代替中医药学科概念体系的研究,但不能仅仅只局限在名词术语本身,而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学科概念体系的构架。其复杂性,其难度,可想而知。由上可知,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要自觉地应用复杂性理论来作指导。三、一个朝向目标的过程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先从3万多条中医药名词中筛选出重要的常用的基本名词术语约4 000条,进行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二步在完成中医药基本名词的规范研究之后,再开展基本名词之外的中医基础理论、诊疗基础、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养生、医史文献等名词术语的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三步修订已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规范和审定新出现的中医药学名词。大约要10年时间。本项工作是一个过程,没有一个尽头。先搞出一个标准,然后进一步完善。我们第一次认真地搞了,可以做得比较好。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做得再好也只能是现阶段的较高水平,总是有待日后的完善。名词需要一稿一稿地修订,没有摊子可收,要一直干下去。每一次修订,都有可能增加,或删减,或修改前一稿所定下来的名词,这就是“过程”的含义。像名词审定这样长期性的课题研究,还是要靠年轻人来完成。我们应该非常重视提携年轻人,把年轻人提拔出来。我们大力培养多学科的人才。要求年轻人多学一点东西,学一点本专业之外的新东西,学一点中医药学之外的东西,改变一下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譬如读点生物信息学方面的书籍,掌握整体的准则,功能的准则;读一读美国米歇尔·沃尔德罗普(Mitchell Waldrop)的《复杂》(Complexity)。这是在还原论、相对论的基础上,融入了系统论、人文精神及科学信息的新学科,因此既适用于信息的处理,也适用于社会。四、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我们要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要参与国际科技工程,我们的名词规范就要朝向国际,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利用中医、发展中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名词审定工作是为将中医药学推向全球而做,要注意到科技工程的国际化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其本土化,要强调中医是我们的,我国是中医的故乡。名词的规范审定及其相关的标准,应该由我们来做。我们强调中医药名词的审定,要“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名词的英译问题是个难题。因为我们要求必须与国际接轨,而不是中国式的英语。要搞好英译工作,英语人才是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这方面的人才培养,眼光要放远一些,可以把人员送出去,即选择合适的人才送往英国去学习培养。英语人才仅在国内培养恐怕不太行,中国式的英语绝对行不通。五、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审定之后的名词应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与最大的约束力。而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这一原则更适用于中医。尊重专家,尊重知识,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不是只靠一、两个专家说了算,而是要发扬学术民主,靠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要大家来精诚合作,共同完成。我们的经验是做课题要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要多费点劲,多出点汗,充分地尊重、广泛地征求老名医、老专家的意见。如有不同的意见,应反复进行协商。事实上,往往是你尊重他了,他就会支持你,你的工作做到家了,就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关键是要把广泛尊重中医界各方面人士的工作做在前面。这是在工作中约定的有效的协商模式。要使课题组充满活力,真正的民主是最重要的。中医药名词,历史上出现多个异名,当代中医界不同部门为各自的目的也进行过多次的规范统一,有的甚至制定了国标、行标,这些工作都为我们今日的名词审定打下良好基础。但由于时代和部门目的的局限,它们之间还存在不少不统一的地方,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几种现有的方案中选取一个最好的或较好的,而不是要我们出新名,造新词,标新立异。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原有方案制定者,同时又要通过征求意见,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作出取舍。在这里,征求专家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征询意见大体可以本着“小-大-小”范围的原则进行。第一阶段,即一开始,可以请少数某一专业的权威审,比如现任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然后,再把大家的意见收拢,定下一稿。第二阶段,定下来的一稿要尽量多请一些专家来看,来提意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通过专业委员会,通过行政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总之是要在中医界进行最大限度的征求意见。召开各种各样、各门类、各方面、各层次中医人士的小型座谈会。要注意在会上必须使每一个与会代表都畅谈意见。然后,汇总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第三阶段,我们经过修改而定下来的稿子(包括有争议名词的考释),要请搞辞书的少数专家来审定。我们必须善待这些高年资的专家,多听他们的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规范审定的名词应该是最有权威的。六、复杂问题的系统操作由于中医药名词规范审定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将这项系统工程分为两个层次来操作。一个层次是规范研究,由办公室或项目组组织专家,根据《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对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进行研究。确定规范正名,内容包括中文名词表、英文名词对译表、中英文术语数据库,作为提交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稿的蓝本。第二个层次是审定,由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后,报全国科技名词委复审,批准公布、出版。名词审定步骤是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的要求进行。其中的原则、编排体例、审定程序等较为系统,富有操作性。规范研究层次的工作,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是统一中文译名,而是统一中文名词。首先,我们依据现有的国标、行标、权威性专著所载的名词进行汇总,如辨证名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药性、炮制等名词,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关于“后审的服从先审的”的原则,首选2000年已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出版颁布的《药学名词》,其次选用《药典》、《中华本草》等。针灸经络、腧穴名词,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制定的《十四经穴名标准》、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部位》、《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大辞典》、《新编针灸大辞典》及《中国针灸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腧穴学》等。然后,一致的名词先确定下来。不一致的名词,办公室或项目组人员根据《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提出取舍建议,形成征求意见稿。再将征求意见稿,向相关的中医药学专家征询意见。征询意见的形式是多样的,如个别拜访、召开小型专家咨询会、利用全国专科性学术会议期间征询专科学者的意见,还将通过网络媒体征求意见。再是举行较大型专家咨询会,相关学科专家交叉讨论,从整体进行论证、把握,使名词的审定工作更为完善。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试图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工作程式,并使之系统化。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刚刚起步,我们的经验很不足,体会也很肤浅,诚望有关专家帮助我们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8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之后 ,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 ,确定了规范研究和审定两个工作层次 ,启动了中医药学基本名词的审定工作。在近两年的实际工作过程中 ,我们对这项工作的性质、定位、思路、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一项基础之基础性的工作中医药名词的审定工作应定位为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基础的基础 ,更侧重基础性工作 ,是为基础性研究服务的。而基础性研究关系到我们中医学最核心的就是临床 ,就是临床疗效的提高。疗效是中医学的生命线。中医学的特征就是重视临床。中医理论的升华和中医…  相似文献   

6.
化学名词分委员会高分子化学专业组于2005年11月17日召开审定工作会议。委员张中岳、周其痒、金熹高、张立群、何嘉松,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才磊、王宝瑄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7.
三月底,全国科技名词委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审定工作会议.过去,笔者参加过许多学科名词委员会的审定会议,然而这次审定会使我有许多特殊的感受,会上有的发言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8.
三月底 ,全国科技名词委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审定工作会议。过去 ,笔者参加过许多学科名词委员会的审定会议 ,然而这次审定会使我有许多特殊的感受 ,会上有的发言令人感动。我感到有一种力量凝聚并推动着这项工作 ,概括一句话就是委员会出色的工作 ,源自委员们强烈的责任感。他们决心以最好的成果将中医药学推向全球。  一、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有的文章写道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们需要引进国外科学技术 ,这其中首先要引进科学技术的载体———术语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这些术语汉化。名词统一工作就是确定…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2009年12月24日,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科院计算所召开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陆汝钤院士,副主任刘群、陈左宁,委员邵维忠、罗晓沛、石纯一等,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张永涛编辑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月14日和2月14日,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两次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召开审定工作会议。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中科院心理所所长杨玉芳等近20位心理学家,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编辑张永涛参加会议。在1月14日召开的会议上,张永涛详细介绍了名词释义中的常见问题,如上下位概念、字数、格式等。与会代表以社会心理学部分词条释义为例,探讨了释义中常见的问题,并于会后按学科分组提交了部分样例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学会和领导高度重视 200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委托中国药学会开展的药学名词审定工作,是药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中国药学会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支持.中国药学会于2008年1月正式成立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二届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该委员会共有36人组成;中国药学会第22届理事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担任顾问,中国药学会第22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周海钧研究员任主任委员.该委员会在全国科技名词委领导下,由中国药学会组织编写<药学名词>(定义版).这届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在1999年版<药学名词>的基础上增删必要的词条,并编写收录词条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名词工作已经连续进行了27年.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工作中有些什么甘苦和感悟?很荣幸能在这次会议上向各位领导和同行作一汇报.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是观察和探讨人类心理现象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自冯特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体系的发展已相当完善。但由于其学科的独特性质,又使其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学派林立,理论更迭频繁。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认知革命,影响了几乎所有分支领域的思想体系,产生了大量的新名词。三十多年来,心理科学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概念不断出现,相应地产生了许多新的心理学名词。随着国内外出版的心理学书刊日渐增多,学术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大众传媒对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播越来越多,在心理学名词使用上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心理学名词的规范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心理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对心理科学的研究、教育,心理学文献的编纂、检索,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全球沟通,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概述早在1924年,我国心理学界就出版了《心理学名词汉译》。1954年,有关人员编辑出版了《英汉心理学名词》。198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心理学词汇》。在中国心理学会编辑出版的刊物《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上,一直强调要使用规范名词。七十多年来,上述工作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和心理学名词的统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在1996年初被纳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审定工作计划。经过商讨,中国心理学会于1996年3月成立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备组。其任务是:调查研究,为开展审定作必要的准备工作。1996年6月成立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全国名词委和中国心理学会双重领导。聘请著名心理学家荆其诚、王甦、林仲贤为顾问,管连荣为主任、沈德灿和陈永明为副主任,另有19名心理学家(其中包括香港心理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的梁展鹏博士)组成委员会。1996年6月22日召开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在京委员会议以后,各位委员根据专业分布框架计划组织了全国各地的50多名心理学家,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张氏心理学词典》、《心理学词典》、《英汉心理学名词》等大陆和港、台近年出版的权威心理学工具书,初选出3200多条心理学名词。汇总后发现大约有27%的名词有“一义多词”情况,有的同一概念的名词有5种以上不同称法。199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对《心理学名词(初选稿)》,尤其是对150多个存在一词多义的名词,和28个涉及多个专业组的名词,逐条进行了讨论,经删简、修改,整理出《心理学名词(征求意见稿)》3049条,并按全国名词委的体例要求编排后,请委员再次核定,于1997年3月正式分送给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80多位心理学家广泛征求意见。1997年5月前后共收到120余份反馈意见。同年7月召开第二次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讨论,按学科分支进行了综合平衡,最后确定了3067条《心理学名词(送审稿)》。1997年12月,荆其诚、王甦、林仲贤三位顾问受全国名词委的委托对报批名词进行复审,提出了终审修改意见。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又组织北京的委员开会,根据复审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再次作了修改,最后确定第一批审定公布《心理学名词(审定稿)》3004条。二、主要成果我们于1998年完成了《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现正待出版。本书是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首批心理学名词。心理学名词按心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应用两大类编排,前者有普通心理学、心理量表、测量与统计、心理学史、心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6个分支,共有2061个名词;后者有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法制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其他7个分支,共有943个名词。全书总词数3004条。部分名词有简明定义性注释。正文之后附有英汉和汉英两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这批名词是在科研、教学、临床或社会服务、新闻出版等部门使用频率较高的心理学规范名词。通过这次心理学名词审定工作,对心理学中常见的和使用混乱的名词进行了统一。比如,对于“meta-analysis”一词,原来有“元分析”“超级分析”“再分析”等多种不同译法,此次统一为“元分析”。又如,原来对于“ergonomics”一词,国内对应的中文译法有“尔刚学”“功效学”“人类工效学”,现在将其统一为“[人类]工效学”。中括号里的“人类”二字是为了对应中国标准化委员会下设的“人类工效学”委员会而保留,但在其他场合可以不用。再如,“cognition”作为现代心理学的核心词汇之一,在亚洲使用汉语国家(如韩国、日本、新加坡等)的心理学界一直译为“认知”,但国内也有专家建议译为“认识”。考虑到约定俗成的名词审定原则,以及学术争鸣中“求同存异”的方针,为避免混淆,所有参加审定的心理学专家均认为应沿用“认知”用法。三、经验和体会管连荣同志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致力于心理学文献的检索工作,并于1992年出版了《心理学文献计算机检索手册》。在建立了一整套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后,我们即面向全国同行开展服务。在此过程中,发现心理学名词(特别是关键词和主题词)的英、汉名不统一是影响查全率、查准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心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无论是从普及角度还是从研究交流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求已经越来越紧迫。从技术、理论、思想、时机等各个方面看,在1996年开展心理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均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因此,特别要感谢全国名词委为我们提供及时的大力支持!我们自90年代初起即注重收集国内外出版的各类相关的心理学辞书(包括百科全书和词典)近30种。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综合和专题分类数据库,特别是将各词在不同辞书中的中、英对译方法建库备查,并据此筛选出首批审定的心理学名词,保证了选词代表性和科学性。在心理学名词审定过程中,得到了心理学会领导下的全国各地心理学专家的大力支持。通过25名委员负责13个分支领域,共动员了全国5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心理学家自始至终参与了全过程的审定工作。在征求意见时得到全国各地近200位专家的反馈意见。特别是梁展鹏博士从香港专程赶到北京参加我们的审定工作会议。可以说没有专家们的支持,我们很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工作。当然,在心理学名词审定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不同意见。但经过认真讨论和反复商榷,几乎所有的争议都得到了解决,并顺利达成了一致意见。另外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与“cognition”一词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壁如先生近10年来在许多场合、以不同方式、经过各种渠道多次呼吁应将其翻译为“认识”,认为不应当翻译成“认知”。我们在收到赵先生的来函后,专门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根据此意见的来龙去脉将审定委员会所达成的一致意见——继续采用“认知”译法正式函复了赵先生。因此,我们的经验可以归纳为:文献研究中发现问题并系统地积累资料;全国名词委的大力支持;中国心理学会领导的专家队伍与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秘书处高效、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归纳、采用达成的一致意见;民主解决学术争议。这样,才能圆满成功地完成任务。四、存在的问题对于名词审定工作中的理论争议,特别是“音译(如laser—莱塞)”和“意译(laser—激光)”取向之争,我们仍然本着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原则处理。由于绝大多数首批审定的心理学名词都是常用的,这个问题尚不突出。但将来进行第二批心理学名词审定时,这无疑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尤其是许多涉及人名的词条,更要小心处理,方能达到促进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的目的。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入。心理学名词审定中有大量涉及外国心理学家姓名译法的规范工作要做。限于时间和经验,本次仅对首批审定心理学名词中涉及的部分外国姓氏音译,按译名协调委员会审定的译名加以规范。在名词审定工作中,各级领导以及心理学专家、学者给予热情支持,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得到全国名词委的指导和支持,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希望广大心理科学工作者在使用过程中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今后修订、增补,臻于完善。* 本文是2000年6月16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管连荣研究员是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韩布新副研究员是第四届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新名词总是伴随新知识而来,所以也是一个名词爆炸的时代,确切地说,是科技名词爆炸的时代。面临名词的爆炸式的产生,作为国家科技名词的审定机构,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在过去几年中,全国名词委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绝大多数学科的基本名词已经审定完毕。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对今后的任务进行审视。这里我仅就几个问题说几点粗浅的意见。一、新词收集审定的重点仍是基本名词名词收集审定的重点应是基本名词——特别是教课书、科普读物、报刊、影视、生活、词典、百科全书中出现的名词。这些词使用最频繁,一旦混淆则影响深远。尽管新词层出不穷,但新词中只有一部分会成为基本名词,这些词应该是新词收集审定的重点。另外一些词只会在学术刊物和著作中使用,也要注意收集审定。还有一些偏窄词,在学术期刊著作中出现的机会也不多。虽然应加收集,但不急于审定。因为今后学术论文的发表将以英文为主,这些名词的中文定名的必要性不大。有些新词一出现就会立即成为基本名词,例如行星探测器,新发现的古生物,新元素的名称等。哪些词应看作基本名词,也需要研究。因此,我们不仅要审定名词本身,也要审定名词的基本性。对新的基本名词的出现,定名应该越快越好。否则一个不恰当的词用惯了,再改就难了。对此我建议全国名词委应建立一种快速反应机制,比如,有关学科有个三人小组,或在北京的委员及时磋商出一个意见,迅速提出定名意见供学术界讨论。例如,国外新的航天器,应由航天、天文、空间三个名词委组成一个协调小组,在发射前就提出定名初步意见。专有名词往往也是基本名词。例如,航天器名称,亮星、星云、小行星名称,都是基本名词。我们应首先抓还没有定名的专有名词的定名工作。一些源于中国的词,需要对外传播、对外推介的科技产品器物的名称,如中药名,古天文名词,我国新发现的物种、古生物,如孔子鸟,中华龙鸟等,应尽早审定,并审定其英文词。二、重视名词推广虽然全国名词委的名称中只有审定之意,但我们的工作绝不限于审定。名词的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审定而不推广,不规范的词就会继续流传,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就只能承认它了,审定成了空谈。过去,全国名词委举行的一些热点新词新闻发布会在推广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为搞好推广工作,建议在一些报刊开辟科技名词园地,加强和科技期刊的联系,主动将审定的名词通知新华社、大报、杂志。介入专业学术期刊评奖,设置名词正确性标准,或设科技名词规范奖。因特网也要尽快利用起来。本来我建议名词委建立自己的名词网站,但这样专的网站,查的人未必多,不如在综合性的科技网站上开名词专栏。查别的信息时顺便就知道了名词专栏的存在,就可查规范的名词。我最近在筹建一个科技网站ScienceDr.com,欢迎名词委在这个网上开名词检索专栏,还包括关于名词的讨论。三、加强基础研究全国名词委在基础研究上做过不少工作。在术语学的研究中,特别是术语体系中的逻辑结构,如“种”与“属”的关系等,在名词审定工作中很有指导意义。但是,中文科技名词的基础是中文术语学。术语学在国际上还是比较成熟的。而中文的术语学不同于一般的术语学,是用中文表达科技术语的概念,有其特殊性,带有中文本身的特色。中文术语学理论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例如,借字、造字、缩略词、音译词、多音词的构造准则,新创字的发音规则等等都有待研究,应在中文语言学的高度进行理论研究,这是丰富发展祖国语言的基础性研究。过去开展在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个别词的研究,如世纪,太空和空间,光碟与光盘等。也有些涉及到基本理论问题。例如,最近几期《科技术语研究》上登载的关于建立最小汉字小字符集的文章,张碧涌的短文中关于调制解调器和“猫”的叫法问题,都涉及到中文术语学的原则问题。在名词具体审定工作中,涉及到中文术语学的原则的讨论也不少,有很多专家发表了很好的见解,但还比较零星。建议首先总结一下现在各学科名词审定工作中的涉及中文术语学原则的成果和见解,提出一些原则问题,引起争论,不是具体词的争论而是定名原则的争论。召开几次研讨会,推动这项工作。逐步形成中文术语学体系,进而反过来用理论指导名词审定的实践。四、抓好交叉学科协调名词审定的目的是名词的统一。涉及交叉学科的名词,几个学科的审定结果会是不同的,这种情况为统一名词,单一学科就无能为力了。希望全国名词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例如,航天飞行器的名称,涉及航天、天文、空间三个学科,我建议建立一个三学科协调委员会,提出一些分工原则和协商办法,但这件事应由全国名词委出面牵头。其他学科我想也有类似问题。五、建立名词中新字、生僻字的发音规则这本来也属于中文术语学的范围。之所以要单独讲,是因为通常谈名词审定只涉及词义,读音问题比较特殊。主要是化学药物领域,新造字和生僻字较多,就是很有学问的人,见到这些新字也都不知道怎样读。如果有一个发音规则,让人们不必一个一个地去查字典就好了。* 李启斌研究员是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第六届)。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科技术语》2005,7(3):45-46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