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间性是指人类生命具有的不仅把自己思为生态的三重生命(生物性生命-社会性生命-精神性生命)而且用生命的理念看待、对待其他生命的一种生命特性。生命间性建基于主体间性又超越了主体间性,把主体间性思作人类生命与自然万物之间的生命间性。生命间性表明善待和敬畏他者生命实际上就是善待、敬畏自我生命的另一面。这种生命关系特性基本证成"善待和敬畏生命"这一"底线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学、媒体与公众之间却产生了信任危机.基于主体哲学的科学传播研究难以解释并解决这一信任危机.本研究试图从突出主体间性的现象学入手,总结出科学传播中的信任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主体间关系,也是一种有约束机制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形成强调科学、媒体与公众三个主体的共同显现,同时与他们之间的"成见"有关....  相似文献   

3.
媒介与人: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媒介与人的关系,并分析了人需要什么样的媒介,结合日益发展的数字媒介,指出数字媒介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它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设计。  相似文献   

4.
技术间性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然、社会、科学对技术演化不具有决定性意义。技术“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的演化,在根本上内在地规定于技术问性或展示技术间性本质的技术整合。技术间的非线性同一性,构成看技术问性或技术整合引生作为“第三者”的新技术和推动技术不可逆演化的机制性支摔。技术反思作为中介,规定看技术间性或技术整合的现实发生。展示技术间性本质的技术整合,开启了技术初始发生之门,并以常规性技术整合与革命性技术整合、建构性技术整合与非建构性技术整合等基本形态,为技术演化开辟看前进的道路。提出“技术间性”概念的可能意义,不仅在于学理层面,同时指向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电是流动的现代性之表征,经历了从建构现代交流观念的想象媒介,到基础设施型媒介的物质化过程。作为自组织和自创生的元媒介,电是理解人、机器媒介与现代社会的交汇点,其有机属性使之与机器媒介和身体组成了共生的媒介生态网络。当我们沉浸于智能技术和后人类的未来图景想象时,不要忘记被遮蔽的底层媒介的物质性,更不应忽视人的原初本真,这关乎人们对于自身生存境遇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媒介”作为传播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历来是研究者重点研究的对象。文章从分析“媒介”的词源入手,力图研究随着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发展,“媒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并追溯“媒介”逐渐向传播学概念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媒介”作为传播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历来是研究者重点研究的对象。文章从分析“媒介”的词源入手,力图研究随着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发展,“媒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并追溯“媒介”逐渐向传播学概念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媒介是人的延伸"与"人是媒介的延伸"两个逆转性的命题,是西方麦克卢汉主义媒介技术哲学的核心命题,也是对该学派人本的进化的媒介技术本体论进行梳理评判的最佳切入点,其媒介与人互动延伸的隐喻性本体论蕴含着必然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的概念包括“元”“宇宙”两层含义,前者是沉浸性或者说超脱性,后者是开放性或联通性。元宇宙有超越自身并反身自指的特性,这种特性蕴含在从岩洞壁画以来的技术史趋势之内。元宇宙不是虚拟现实,不能把沉浸性和逼真性混同。元宇宙并不追求逼近现实而是要超越现实。人们之所以会移居元宇宙正如人们之所以移居城市,并不是以新老环境相似为原因的。元宇宙是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学打破了物质与精神的二分法,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媒介技术环境本来就是现实与虚拟相交织的。人类通过技术革新不断重塑自己的环境,正如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元宇宙是信息革命所创造的新环境,新环境反过来为旧环境重塑秩序。区块链技术为元宇宙下的新秩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的边界梳理关系到媒介技术的研究精度。在传播学和技术哲学中,媒介技术本体论的边界问题,长期模糊且不受重视。媒介、传媒、信息技术等概念在学术著作中混为一谈。所以,在媒介技术、媒介、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物质技术的本体论论述中需要对比研究,进行边界区分。媒介技术与媒介的区分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子集。媒介技术与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的区别在功能侧重不同,信息技术突出计算功能,传播技术突出传播功能,媒介技术则较为自由。媒介技术与物质技术的区别:前者是双重认知技术,主动建立联系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