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温了吴文俊院士关于严肃的学术著作,不应使用现代画家对古代数学家造像的教诲.批评了某些画家对祖冲之的画像和1980年前后蒋兆和对刘徽的画像,指出刘徽作《九章算术注》时当30岁上下,将他画成耄耋老人违背了历史事实和魏晋时代精神.分析了蒋兆和画刘徽像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
吴文俊选集     
吴文俊院士是中国最著名的、有广泛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1956年荣获首届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奖(另外两位是华罗庚和钱学森),2001年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另外他也获得诸多的国际大奖,如2006年的邵逸夫奖(获奖者包括陈省身、证明费马大定定理的Wiles、  相似文献   

3.
怎样建立科学的化学史观,以便从大量化学史实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中去编写化学史,揭示化学发展的规律,并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从而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这是研究化学史所必须考虑的一些原则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曾经进行过长期探索和争论,然而至今仍未获解决,而且在某些问题上甚至比以前还“更加模糊不清”了。对此,我们也应当给予应有的注意,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忆吴文俊院士在中国及至世界数学界传奇而平凡的一生,简述了吴文俊院士对中国数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对数学大师的缅怀,启迪后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分析了托马斯·库恩的科学史观,库恩认为,科学认识的发展并不是连续的,除了常规科学时期的平稳知识积累外,还会有激烈的变革阶段,即科学革命。在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共同体按照人们普遍承认的一套范式进行定向的科研活动。当科学发展到一定时期,便会出现常规科学的危机,继而爆发科学革命,形成新的规范。自然科学的发展就是新旧规范不断转换的过程。这种新颖的科学史观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文俊院士于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46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Strassbourg)大学留学,1948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50年他谢绝法国师友的挽留回到祖国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历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所、  相似文献   

7.
2001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为加强学科建设,诚恳邀请吴文俊、席泽宗、李学勤、徐利治四位先生担任学校的学术顾问,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四位先生欣然接受邀请,分别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吴文俊院士于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46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Strassbourg)大学留学,1948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50年他谢绝法国师友的挽留回到祖国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历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第四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57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2年被国家科委聘为 机器证明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吴文俊是世界级数学家,其两大主要贡献是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他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主要体现在:重视数学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大胆开拓数学研究新方向,重视数学人才的培养,重视古代数学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吴文俊,著名数学家和数学史家,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中同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0)、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2006)等奖项。  相似文献   

11.
杨虚杰 《创新科技》2005,(10):32-33
吴文俊先生一不小心“卷”入到一场争论之中。这场争论的规模说大也不大,争论的关键问题说新也不 新……今年4月,《环球》杂志第八期策划了一组特别报道:“东方思维能否拯救东方科技”,其中一篇《东方思维拯救现代科学的悖论》采访了吴文俊先生,吴先生的话赫然与何祚庥先生的话并列在一起.“虽然我从来没看过《易经》,但我间接从各方面了解到《易经》的一些内容,例如提倡阴阳五行,我就非常反感,我觉得《易经》对中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简述珠算在中国数学史中的地位和当今社会上评价珠算的两种倾向.介绍吴文俊先生对发展珠算事业的指导性建议.在珠算界与数学史界共同努力下,2008年6月珠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2015 年1 月10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一个让人闻之万分悲痛的消息。和其他院士去世时略有不同,几乎所有门户网站和传统非科技类新闻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报道,这多半是因为2014 年一张李先生光脚穿“布鞋”给学生作报告的照片走红网络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2017年是著名的科学史家严敦杰先生(1917.11.1-1988.12.23)诞辰一百周年.严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科学史集刊》副主编、《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奠基者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主要研究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发表论著100余篇(部),为研究所蒐集大量图书资料,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发展、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其治学为人,堪为后世楷模.为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学术传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数学史学会于2017年12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了"继承与创新: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瞻望——纪念严敦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回顾严先生的学术贡献、生平事迹,并就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等专题进行探讨.会上,严敦杰先生的高足王渝生做了题为《严敦杰先生生平简介》的大会报告.现将他报告的原稿全文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界历来有匠人和大师的说法。随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界的匠人越来越多,他们可以在前人思想的框架下把研究工作做得很好,但总给人以小家子气的感觉。而大师则不同,他的主要成就并不在于具体成果的艰深,而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世界顶级的大师有伽利略、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和玻尔等等。因工作关系,记者与世界著名数学家、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有着多年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记者对吴先生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师”二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司马光对晋初服丧期限的二次争论的评论的内容分析,揭示其政治思想上的保守性。并根据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书中的全部评论的观察,其关于历史事件评论的选择有严重倾向性,特别是普通百姓、妇女遭受残杀、迫害,均不予置评,揭示其史观的双重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1 0月 1 7日下午 ,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应邀来我校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参观访问。在气氛热烈融洽的座谈会上 ,吴先生就科学史方法和数学史研究的前沿问题作了生动有趣、见解深刻的发言 ,使与会的师生极受启发。1 0月 2 3日下午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教授、著名数学史专家李迪先生访问我校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 ,并作了题为“科学史研究中的不可能和悬案问题”的学术报告 ,有 30多位师生参加了这次报告会 ,大家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参加座谈会和报告会的还有我校双聘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李文林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钱学森先生对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简称系统所)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系统所的发展给予了建设性的指导.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1 钱学森先生与系统所的建立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于1979年10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从事系统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作为中国系统科学的缔造者与主要倡导者,钱学森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为系统所的建立在学科、队伍与舆论方面打下了基础.运筹学、管理与系统工程是系统所的主要学科方向.1955年,钱学森先生与许国志先生在从美国归国的"克里夫兰总统号"邮轮上相遇,讨论了在中国开展运筹学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中国印刷史、中越关系史研究的奠基人、版本目录学家、原北京图书馆副研究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浙江图书馆顾问张秀民先生于2006年12月24日在上海仙逝,享年98岁。先生1908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嵊县廿八都。崇仁高小毕业后升嵊县中学,后转学宁波四明中学,因读黄炎培《陈嘉庚先生毁家兴学记》一文,敬佩陈先生筹学兴教的大公无私精神,决定投考厦门大学,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在文学院国学系。1927年进入厦门大学,无论在国学和外语方面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除必修国文、英文,也选修了法文、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