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3 C标记的小硅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为研究对象,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系统(UPLC-Q-TOF-MS)对其总脂进行分析,直接观察总脂中各类脂标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小硅藻中共检测出7类脂分子,分别为甜菜碱脂(DGTS)、二酰甘油单半乳糖脂(MGDG)、二酰甘油双半乳糖脂(DGDG)、二酰甘油(DAG)、三酰甘油(TAG)、二酰甘油硫代糖脂(SQDG)和磷脂酰甘油(PG)。其中DGTS、MGDG、DGDG、TAG和SQDG都可以检测到标记的结果。该方法操作方便,前处理简单,测量结果直观准确,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和脂类代谢研究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海蓬子叶片和根膜脂主要由PC、PE、PI、PG、PA、PPG、SL、MGDG和DGDG组成,膜脂脂肪酸由14:0、14:1、16:0、16:1、18:0、18:1、18:2、18:3组成,不同盐度下海蓬子植株中MGDG和DGDG随NaCl浓度增大而减少,磷脂中的PC和PE减少,PA、PI、PG和PPG增多,SL也增多,脂肪酸不饱和指数随NaCl增多而降低,对磷脂和糖脂变化的生理学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8,24和33ku 3个外周蛋白对光系统Ⅱ的影响.观测到去除3个外周蛋白,光系统Ⅱ颗粒的2,6-二氯酚靛酚光还原活性下降,并可由外加1,5-二苯卡巴肼予以恢复,表明光系统Ⅱ氧化侧受影响.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表明,去除3个外周蛋白,荧光上升速率下降,可变荧光减小,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降低.此外,还观察到去除3个外周蛋白对光系统Ⅱ颗粒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有明显的影响.讨论了3个外周蛋白对维持和保护类囊体膜功能完整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比较分析了处于营养生长时期的水生植物--菱(Trapa bispinosa R.)的异形叶在光合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沉水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光呼吸速率明显低于浮水叶,其类囊体膜PSⅠ、PSⅡ电子传递活性相对较弱,分别为浮水叶的69.40%和72.51%;而二者的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形状相似,但沉水叶类囊体膜在400-500nm的光吸收值要强于浮水叶;沉水叶类囊体膜680nm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峰。浮水叶和沉水叶类囊体膜多肽组分也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以0.1%、0.3%、0.5%、0.7%4种浓度的低聚壳聚糖处理两优培几水稻幼苗,研究低聚壳聚糖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可以增加水稻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0.5%的效果最好.低温下经低聚壳聚糖处理水稻幼苗类囊体膜的室内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主峰值、类囊体膜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PSⅠ和PSⅡ电子传递活性、叶绿素含量均比低温对照高.低聚壳聚糖处理保护了类囊体膜系统,减缓了低温对光合机构的破坏,增强了水稻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傅里叶红外漫反射光谱系统研究了Fe(Ⅲ)与茜素绿水溶液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配体摩尔比为1:3,茜素绿具有一定的光敏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Fe(Ⅲ)与茜素绿形成配合物后光稳定性降低,单线态氧量子产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甲醇为溶剂,在Zn^2+过量的情况下,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胶体,并着重研究微量水的加入对ZnO胶体粒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加水量越大,所得ZnO胶粒粒径越大,因此,可通过加水量来控制ZnO胶粒的大小,而加水量对ZnO胶体性质,如PH值、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有影响,讨论荧光产生的机理和加水量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发现加水量对防止光生空穴与光生电子复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几种甲基/苯基聚硅烷的光谱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聚硅烷的发光性能,找到紫外区上聚硅烷吸收光和发射光的规律以及与其结构的关系,用二甲基二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和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合成了几种不同组成及结构的甲基/苯基共聚物聚硅烷,并研究了其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FL)性质.探讨了聚硅烷组成和结构对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取代基中苯基的含量逐渐增加,其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峰位置都呈波长逐渐增加的红移趋势.聚硅烷链的侧链组成对光谱性能起决定性影响,增加侧链中苯基的含量可以增加主链电子离域范围,从而使聚硅烷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峰向长波移动.  相似文献   

9.
以咔唑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的还原席夫碱N-对[缩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苯基-3,6-二(叔丁基)咔唑(L1),经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MALDI-TOF质谱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热重分析、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L1的热稳定性和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L1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荧光性质,在极性溶剂中有高的量子产量和长的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人红细胞在体外老化(37℃。48h)过程中会自然形成并释放的囊泡为不均一的群体,经 Dextran-T70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后可明显分成三种组分。囊泡主要集中在组分Ⅱ和Ⅲ中,而组分Ⅰ除了囊泡外还含有膜和膜碎片。这三种囊泡组分在流动性、封闭度等性质上有明显差异。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囊泡的荧光光谱与正常红细胞膜相比变化较大,红移22nm 左右,这提示了囊泡膜脂的结构和组分与红细胞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人红细胞在体外老化(37℃.48h)过程中会自然形成并释放的囊泡为不均一的群体,经Dextran-T70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后可明显分成三种组分.囊泡主要集中在组分Ⅱ和Ⅲ中,而组分Ⅰ除了囊泡外还含有膜和膜碎片.这三种囊泡组分在流动性、封闭度等性质上有明显差异.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囊泡的荧光光谱与正常红细胞膜相比变化较大,红移22nm左右,这提示了囊泡膜脂的结构和组分与红细胞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高温胁迫对菠菜类囊体膜蛋白亚基和光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温处理对菠菜类囊体膜蛋白亚基和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处理后,内周天线CP43、放氧外周蛋白33 000降解明显,而外周天线LHC II发生聚集;随着处理温度的增高,菠菜类囊体膜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明显下降,而且峰位发生蓝移,这说明高温处理破坏了类囊体膜的结构,影响到对光能的吸收.而35℃高温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也呈现下降趋势,但与不同温度处理相比,下降程度略缓,这说明类囊体膜在35℃长时间处理表现出的耐受性比在高温短时间处理条件强.  相似文献   

13.
以荧光素为荧光团,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活性基团,合成了一种新的氨基荧光标记试剂6-氧-(N-琥珀酰亚胺乙酸脂)-9-(2′-乙氧羰基)荧光素(SAAF),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和测定了SAAF的荧光性质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荧光量子产率.结果表明SAAF的荧光强度受pH值影响较小,光稳定性好.与已有的商品化试剂相比,具有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Rose bengal处理对菠菜类囊体膜及PSⅡ颗粒的叶绿素荧光发射光谱、蛋白质内源荧光发射光谱及DCIP光还原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单线态氧可改变类囊体膜的结构,并且可破坏PSⅡ反应中心及LHCⅡ中叶绿素分子的结合状态,引起类囊体膜PSⅡ天线系统中的叶绿素捕光效率下降,还可引起光合电子传递能力下降和类囊体膜蛋白构象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4,5-双(5-氯-2-甲基噻吩-3-基)-1,2-二苯基-1H-咪唑化合物L,通过1HNMR、13CNMR 和元素分析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酸效应对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效应对化合物L 吸收光谱的影响很小,但通过酸效应能够对化合物L 的荧光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有效的调节。另外,化合物L 在质子化前后均表现出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并显示出与众不同的“on to on”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测试耗氧速率和氧化动力学参数研究煤样粒径对煤低温氧化的影响。利用煤低温氧化测试系统,测算在供应气体流量、氧含量等给定条件下四类不同粒径范围煤样升温氧化耗氧速率,同时依据基于耗氧量建立的数学模型来测算煤低温氧化时不同粒径煤样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煤样低温氧化耗氧速率变化分为缓慢耗氧、浅度耗氧和深度耗氧等三个阶段,在实验条件下煤样粒径小于0.198mm的煤样更适合煤低温氧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Rose bengal处理对菠菜类囊体膜及PS II颗粒的叶绿素荧光发射光谱、蛋白质内源荧光发射光谱、DCIP光还原活性及多肽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线态氧可改变类囊体膜的结构,并且可破坏PS II反应中心及LHC II中叶绿素分子的结合状态,引起类囊体膜PS II天线系统中的叶绿素捕光效率下降,还可引起光合电子传递能力下降和类囊体膜蛋白构象的改变,但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类囊体膜多肽组分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以β-二酮二氟化硼和咪唑为原料,通过简单高效的路线合成了一种化合物L,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包括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L的光物理性质以及外部因素对其荧光光谱的影响.由于化合物L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较好的脂溶性,可靶向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上,因此成功地将其...  相似文献   

19.
活性氧对植物光系统Ⅱ的破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发射和激光光谱,可见吸收光谱和SDS-PAGE等监测手段,比较了PSⅡ颗粒在光抑制光照下,以及在两次氯酸钠,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混合体系中处理时,色素含量,蛋白组分和PSⅡ活性的变化。实验表明,在上述处理过程中,PSⅡ颗粒的放氧活性,叶绿素等色素及多肽组分均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电子取代基的锌卟啉-富勒烯配合物[ZnP-C60和(p-OCH3) ZnP-C60]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与ZnP-C60相比,含甲氧基修饰的锌卟啉-富勒烯(p-OCH3)ZnP-C60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射谱带均发生红移.以氙灯作光源,利用三电极光化学电池系统研究了两者在O2/H2O、I2/I3-、Fe(CN)63-/Fe(CN)64-和BQ(苯醌)/H2Q(氢醌)四种介质中的的光伏性质.结果显示,(p-OCH3) ZnP-C60具有优良的光伏性能,尤其在O2/H2O介质电对中,光生电压最大为215 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