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丰城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江西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在江西省丰城市对372名汉族学生(男233名,女139名)的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共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经典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9项头面部指标中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鼻梁类型、头发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5项指标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2)与我国其它16个族群相比,江西风城汉族内眦褶、凸型下颏出现率低,上眼睑皱褶、凸型鼻梁、宽型鼻孔、有耳垂、有尖形发际、卷发的出现率中等水平,铲型门齿的出现率较高.(3)江西丰城汉族9项头面部指标中内眦褶-上眼睑皱褶、内眦褶-耳垂类型、上眼睑皱褶-鼻孔类型三对性状彼此相关,其他指标间无两两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浙江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对浙江省诸暨市439名汉族学生(男195名,女244名)的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共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经典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9项头面部指标中上眼睑皱褶、鼻梁类型、额头发际的出现率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6项指标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2)在我国各族群中,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铲型门齿、凸型鼻梁、有尖形发际出现率低,窄型鼻孔的出现率中等水平,凸型下颏、卷发的出现率较高.(3)9项头面部指标中各指标间均无两两相关.  相似文献   

3.
抽样调查了安徽省滁州市348例(男212,女136)汉族的9项头面部遗传学指标(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分析了各指标间的关系,并与国内其他族群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仅有上眼睑皱褶、凸鼻梁和尖形发际出现率在性别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仅鼻孔形状-内眦褶一对性状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选取的17个族群中,安徽汉族的内眦褶、上眼睑皱褶和有耳垂的出现率居较低水平,窄鼻孔和尖形发际出现率居中等偏低水平,铲形门齿出现率居中等偏高水平,凸鼻梁、突型下颏和卷发出现率居较高水平;(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安徽汉族的头面部9项群体遗传指标具有南方族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广东省梅州地区客家人9项头面部遗传学指标,应用随机群体抽样方法法,对该地区203名中学生(男68名,女135名)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进行研究,分析了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相互间的关系,并将其与我国部分省份群体的9项遗传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内眦褶率、上眼睑有皱褶率、鼻孔形状、鼻梁类型、下颏类型性别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2)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有内眦褶率、鼻孔窄型率、有耳垂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低水平;铲型门齿率、下颏突型率、额头发际有尖率、卷发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高水平;上眼睑有皱褶率、鼻梁凸型率在我国族群中居中等水平.(3)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头面部9项指标中鼻孔形状-鼻梁形状和鼻孔形状-耳垂类型存在相关性.(4)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9项人类学指标出现率具有南方族群特征.  相似文献   

5.
闽南语族群头面部9项遗传指标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漳州地区闽南语族群的头面部9项遗传指标进行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总计382例中学生(男212例、女170例)进行9项遗传学指标(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的研究,分析了这些遗传学指标相互间的关系,并与我国部分省份群体的9项遗传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闽南语族群的上眼睑褶皱出现率与鼻梁类型方面的性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与我国各族群的比较中,闽南语族群的有内眦褶率、上眼睑褶皱率、有耳垂率、额头发际有尖率处于中等水平,凸鼻梁率、突下颏率和卷发率处于较高水平,铲形门齿率和窄鼻孔率处于较低水平;9对性状的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下颏类型-内眦褶、鼻孔形状-上眼睑褶皱、头发类型-门齿类型、下颏类型-鼻孔形状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新疆罗布卓尔人后裔9项头面部遗传学指标,运用群体抽样方法,对新疆尉犁县罗布村102名罗布卓尔人后裔(男68名,女34名)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进行研究,分析了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相互间的关系,并将其与其他民族群体的9项遗传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上眼睑褶皱、鼻梁类型、下颏类型性别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2新疆罗布卓尔人有内眦褶率、发际有尖率、卷发率、凸型下颏率在该地区族群中处于较低水平;有上眼睑率、铲型门齿率、窄鼻孔率、有耳垂率在该地区族群中处于较高水平.3新疆罗布卓尔人头面部9项指标中有鼻孔形状-内眦褶;下颏类型-上眼睑褶皱存在相关性.4新疆罗布卓尔人9项遗传指标具有典型居住荒漠绿洲族群特征.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9项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调查了布依族中学生320例(男172例,女148例)9项遗传学指标(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发形).结果显示:(1)布依族有内眦褶率较低.有上眼睑皱褶率较高,铲型门齿率中等偏高.凸鼻梁率中等水平,宽鼻孔率较高.突型下颏率中等偏高,有耳垂率中等偏低,额头发际有尖率较低,卷发率较低;(2)除了内眦褶、耳垂类型外,其余7项指标类型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3)9项指标彼此间相关性极小;(4)总的来看,与其他人群7项特征基因频率比较的结果显示:布依族与汉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在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鼻孔形状、额头发际这4项指标的基因频率上大多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海南临高县546例(男278例,女268例)高中生的内眦褶等9项头面部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9项头面部指标中,凸型鼻梁和有尖型发际的出现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其余7项指标的出现率男性与女性接近(P0.05)。2在15个族群中,海南临高人有上眼睑皱褶、铲型门齿、非凸鼻梁、宽鼻孔出现率较高,有内眦褶、发际有尖、直发出现率处于中等水平,突型下颏、有耳垂出现率较低。3聚类分析表明,临高人9项遗传指标具有南方族群的特征,与海南汉族人最接近。  相似文献   

9.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9项遗传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调查了锡林郭勒盟809例(锡林郭勒蒙古族522例,察哈尔蒙古族287例)蒙古族人9项遗传学指标(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额头发际、头发类型).调查显示:(1)在18个内蒙古人群中,锡盟蒙古族有内眦褶率较低,有上眼睑皱褶率低,铲型门齿率中等偏高,凸鼻梁率较高,宽鼻孔率中等偏低,突型下颏率较高,有耳垂率高,额头发际有尖率高,卷发率高.(2)多数指标未见性别间差异,但是本文两个人群中,男性凸型鼻梁率均高于女性.锡林郭勒蒙古族有上眼睑皱褶率女性高于男性.(3)9项指标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6个地区汉族人群的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耳垂类型等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了对应分析.对应分析将6个地区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分成3个点群:点群族Ⅰ包括的汉族地区有江西汉族,变量卷发;点群族Ⅱ包括的汉族地区有浙江汉族,变量突型下颏;点群族Ⅲ包括的汉族地区有伊盟汉族,巴盟汉族,阿盟汉族,兴安盟汉族,变量内眦褶、眼睑、铲型门齿、凸鼻梁、窄鼻孔、发际有尖、耳垂.  相似文献   

11.
山西祁县汉族10项群体遗传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山西祁县汉族群体遗传学特征。方法:调查中国山西祁县汉族803例(男为401例,女为402例)的上眼睑皱褶、蒙古褶、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耳垂类型、下颏类型、拇指类型、环食指长、卷舌、扣手共10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经典指标。结果:(1)与中国其他族群相比,山西祁县汉族有上眼睑皱褶、有蒙古褶、凸型鼻梁率、宽鼻孔、有耳垂、凸型下颏、拇指过伸型出现率较低、环指长、扣手右型出现率较高、卷舌率中等。(2)凸型鼻梁、凸型下颏、食指长型出现率存在极显著性别间差异。有上眼睑皱褶、有蒙古褶、宽鼻孔、有耳垂、过伸型拇指、扣手右型、卷舌出现率不存在性别间差异。(3)中国山西祁县汉族10项遗传学指标之间彼此相关不明显。结论:中国山西祁县汉族有较独特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2.
西藏林芝地区藏族13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西藏林芝地区492例(男183例,女309例)藏族中学生的13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和环食指长率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林芝藏族有内眦褶、凸鼻梁、有耳垂、过伸型拇指和扁型指甲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低水平,有上眼睑皱褶、窄鼻孔、卷发和拇趾长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高水平,有铲型门齿、突型下颏、尖发际和环指长率在我国族群中居中等水平;(3)林芝藏族头面部9项指标彼此相关性较小,与手足相关的4项指标间无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林芝地区藏族的13项遗传指标与北方族群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新疆克里雅人体质人类学表型指标,运用群体抽样方法,对新疆于田达里雅博依乡163名克里雅人(男87名,女76名)进行体质状况和体质人类学头面部9项指标进行测量研究,分析9项体质人类学指标相互间的关系,并将其与新疆其他民族群体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上眼睑褶皱、鼻梁类型、下颏类型性别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2)新疆克里雅人有内眦褶率、发际有尖率、卷发率、凸型下颏率在该地区族群中较低水平;有上眼睑率、铲型门齿率、窄鼻孔率、有耳垂率在该地区族群中较高水平.(3)新疆克里雅人头面部9项指标中有鼻孔形状-内眦褶;下颏类型-上眼睑褶皱存在相关性.(4)克里雅人体格状况与饮食、生产劳作的方式有直接关系,头面部部分指标具有典型的居住干旱荒漠族群特征.  相似文献   

14.
按照《人体测量手册》、《人体测量方法》和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方法,调查了海南省黎族中学生720例(男347例,女373例)9项遗传学指标.结果显示:①有内眦褶、铲型门齿、突型下颏和额头发际有尖及卷发的出现率较低,上眼睑皱褶率中等偏高,凸型鼻梁率中等水平,宽形鼻孔率中等偏低,有耳垂率偏高.②除上眼睑皱褶、额头发际和发形外,其余6项指标的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③9项指标中部分指标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兴安盟3个民族9种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于 1 998年 9月对内蒙古兴安盟 3个民族 (汉、蒙古、朝鲜族 )调查了 1 85 2例 (男 875例 ,女 977例 )中学生的 9种形态特征 (发形、前额发际、上眼睑皱褶、内眦褶、耳垂类型、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门齿类型、下颏突出度 ) .结果显示 :(1 ) 3个民族中出现率较高的特征为直发、有内眦褶和铲形齿 . (2 )上眼睑皱褶、内眦褶、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门齿类型在发生上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 . (3)发形、前额发际、耳垂类型、鼻梁侧面观的出现率男女间差异显著 .(4)少数形态特征间具有相关关系 .  相似文献   

16.
巴彦淖尔盟蒙古族、汉族9项人类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道了内蒙古巴彦淖尔盟474例蒙古族人、508例汉族人的9项形态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有内眦褶率蒙古族为90.51%,汉族为93.50%;有上眼睑皱褶率蒙古族为78.06%,汉族为80.71%;铲型门齿率蒙古族为80.80%,汉族为91.73%;凸型鼻梁率蒙古族为11.18%,汉族为16.93%;窄鼻孔率蒙古族为28.27%,汉族为25.20%;突颏率蒙古族为25.74%,汉族为18.11%;有耳垂率蒙古族为73.84%,汉族为73.82%;额头发际有尖率蒙古族为38.82%,汉族为36.81%;直发率蒙古族为83.33%,汉族为87.79%。两个民族铲型门齿率、凸型鼻梁率、突颏率、直发率存在显著差异。蒙古族凸型鼻梁率、窄型鼻孔率、直发率存在性别间差异。汉族铲型门齿率、凸型鼻梁率、有耳垂率、额头发际有尖率存在性别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湖南省凤凰县588例(男265例,女323例)苗族中学生的蒙古褶、上眼睑皱褶、铲型门齿和耳垂等4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我自的出现率.结果显示:1)蒙古褶97.62%,上眼睑皱褶55.10%,铲型门齿89.28%,耳垂83.50%;2)蒙古褶率、铲型门齿率、有耳垂率男女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苗族有上眼睑皱褶男性为50.57%,女性为58.82%,有上眼睑皱褶率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4项遗传学特征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18个人群13项遗传指标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内蒙古18个人群的13项遗传指标(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类型、足趾长、蒙古褶、上眼睑皱褶、铲形门齿、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前额发际、头发)出现率值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个人群可分为4个组:东部区少数民族组、西部区组、中部区蒙古族组、兴安盟汉族与阿拉善蒙古族组.主成分分析显示,尽管民族间通婚已日趋普遍,在一些形态特征方面,同一民族仍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蒙古族诸人群窄鼻孔率与有耳垂率相对较高.西部区汉族人过伸拇指率、扁形指甲率、窄鼻孔率、有耳垂率均较低.研究还表明,科尔沁蒙古族人、厄鲁特蒙古族人、达斡尔族人关系密切,锡林郭勒蒙古族人、察哈尔蒙古族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成人200例19项头面部观察指标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随年龄增长,男性眼外角高于眼内角的出现率下降,肤色变浅.女性铲形门齿率下降,女性颧部突出度凸型率增大而中等型率减小,眼色黑褐色率减小而浅褐色率增大,鼻翼宽狭窄型率、中等型率减小而宽阔型率增大.(2)与男性相比,鄂温克族女性头发较直,颧骨较突出,耳垂较圆,上眼睑皱褶出现率高,蒙古褶略少见,眼裂较宽,鼻根较低,鼻翼较宽,鼻基部更上翘.(3)鄂温克族具有蒙古人种明显的容貌特征,如铲型门齿率较高,有蒙古褶率高,颧骨突出,褐眼色.其肤色较浅,鼻根较高,波发率较高,提示其族源来自西伯利亚一带,与汉族和南方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区别.(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鄂温克族与图瓦人、怒族、布里亚特人、独龙族、汉族(文昌)、仫佬族头面部特征较为接近,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江西丰城市汉族8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江西汉族部分遗传性状基因频率分布的特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西丰城市372例(男233例,女139例)汉族人群的眦褶、眼睑、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颌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发形8对遗传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眦褶、头发类型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睑、鼻梁形状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孔、下颌、耳垂、发际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眦褶、鼻孔形状民族间差异较大,耳垂、下颌、发际、发形次之,鼻梁类型、眼睑民族间差异较小;与其它13个民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