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阅读了上期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封面故事,给了我很多思考。产业技术联盟是独立于企业的组织形式,它可以吸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组织的现状1.科研机构、高校构成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首先,尽管转制后科研院所在共性技  相似文献   

3.
从一种呆滞而缺少活力的机制中解放出来,科技真正变成了"第一生产力"。改革改变了许多看来是稳定的东西。科研机构和企业从分离的、隔膜的状态走向互相靠近、联系、合作与连通,它们自身也经历着改造。科研机构与企业正在探索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并同时推进组织结构的调整。十几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科研机构与企业在"结合"中实现组织结构的调整,途径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松散型的联合,一类是紧密型的结合。松散型的联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发挥技术市场作用,促进成果转化;2、科、教、企联合,合作研究开发;3、科研机构领办承包现有企业:4、科研机构改组为技术开发(信息)服务机构。我们这里着重谈一下第二类,即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几种形式。 1、科研机构直接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组成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这是建立企业或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PCAST)报告中关于未来产业研究所的框架设计.未来产业研究所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组建,政府、产业界、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共建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通过多部门协作推动前沿产业关键技术创新.PCAST在报告中提出了未来产业研究所的定位功能、组织模式,管理机制和建设路径,对于我国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伍文浩 《广东科技》2014,(17):59-63
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既要用好存量,又要在增量上做文章。《决定》提出“培育一批市场化导向的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产业研究开发院、行业技术中心等新型研发组织……制定新型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出台扶持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运用市场化机制新建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在项目、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近年来,我省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快速成长并迅速崛起,冲破体制机制的藩篱,焕发出超出想象的爆发力,逐渐成为了广东创新发展的新力量。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13,(1):51
<正>据报道,德国35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最近发起成立德国集中式太阳能动力网络(Deutsches Industrienetzwerk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简称DeutscheCSP)。这是一个具有产业技术联盟形态的企业联合组织,参加的35家德国企业和科研机构涵盖了集中式太阳能动力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施工直到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整个产业链,如德国宇航院、E.ON可再生能源、日立(德国)电力设备公司、MAN燃气机公司等,意图在共同利益的基  相似文献   

7.
<正>产业技术联盟是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参与,以契约关系为纽带,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围绕战略性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它是生产力要素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科研机构兼具"公共属性"和"市场属性"两大特征,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基础保障。新型科研机构既是福建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又是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更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的重要引擎。大力培育发展新型科研机构,是加快"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地方样板的重要举措与战略路径之一。面临的主要问题1.市场化循环发展机制尚未形成福建省的新型科研机构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从产业发展需求出发,确定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选择不同时期产业发展的重大产品和关键技术,分析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实现时间、发展路径和市场前景等,提出研发计划。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能够明确产业发展的技术重点、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路径,有利于合理配置创新资源,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集中力量,创新技术开发模式,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技术路线图越来越受到各部门、各地的重视,国家科技部于2007年编制出了国家技术路线图;2008年9月,广东省率先编制了建筑、陶瓷等5个产业技术路线图;我市于2009年12月成功编制出了四川省内第一个产业技术路线图,即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10.
孟潇  董洁 《科技智囊》2020,(8):66-70
建设和发展新型科研机构是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有力举措,在此过程中借鉴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发展经验尤为重要。文章梳理了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法人身份的发展历程,并从目标清晰的研究单元、可量化的"桥接"作用、人员流动的交叉任职机制三个方面归纳了其运行特点,最后结合新型科研机构的内涵分析,提出了促进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机构战略定位的视角出发,选取了德国马普学会、弗劳恩霍夫协会、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和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国立科研机构,比较了不同战略定位类型的国立科研机构科技评价的特点,并结合中国科学院的评价实践,探讨了我国国立科研机构通过科技评价促进战略定位实现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自1985年中央作出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决定以来,科研机构在“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方针指导下,实施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并已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有的整建制转化为科技型企业,有的进入企业,有的走向科工贸一体化。在其运行机制、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相比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技领域竞争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卡脖子”技术制约着国家产业的发展,中国国立科研机构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运作,担负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比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国立科研机构的制度模式和运营特征等。结合中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建制化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打破壁垒,深化国立科研机构与大学合作;强劲资助基础研究,改善科技新生态系统;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人才构成;积极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布局全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于2009年11月,是省科技厅公布的首批20家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之一。联盟是以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为理事长单位,联合省内外镁合金生产及镁合金技术研究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成立的紧密型产学研联合组织,旨在共同推动山东省镁产业的快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发达国家,专门从事技术转移的机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从事技术斡旋的中介机构,如法国的国家科研成果推广局、日本技术交易所以及英国技术集团等,它们利用政府的资金来帮助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转移和技术应用。另一类是以技术转移为宗旨的实体性科研机构,最典型的就是联邦德国的费朗霍夫学会。该学会1988年,其任务就是根据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开发。现着重以日本技术交易所为例来剖析从事技术斡旋中介机构的组织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6.
 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中国应对全球范围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做出的历史抉择,是统揽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总纲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有效破解当前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同时,也对其发展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企业实践,全面梳理当前中国推进两化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4方面探究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两化融合发展和推进模式产生的影响,为中国全面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湖南省通用航空产业的现状,发现湖南省在通航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地域基础、技术基础、人才与技术的培养以及通用航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其关键是加强政策导向、发挥技术优势;构建产业聚集平台,实现产业和人才的聚集效应;培育骨干企业、规划品牌质量效应,完善产业链;积极推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增强技术创新动力、实施通用航空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宁波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现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基于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发展需要,由政府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内企业群等共同组成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  相似文献   

19.
谈力 《广东科技》2012,21(10):58-61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台湾最具创新活力的科技研发与服务机构,在推动台湾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台湾工研院的三个发展历程,总结了工研院在体制结构、战略方向、组织管理、业务设计以及人员策略上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对广东省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加强产学研合作,整合科技资源力量,推动科技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联盟:技术创新新思维 产业联盟,是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为达到特定战略目标,而自发建立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对稳定的网络型组织.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