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是近年来在国内出现的新分布种,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宿主。掌握钳嘴鹳空间活动分布及变化规律,揭示其与家禽养殖区的空间关系,为家禽管理和禽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云南蒙自捕捉11只钳嘴鹳并为其佩戴了卫星跟踪器,采用动态布朗桥模型对其中5只符合数据分析要求的钳嘴鹳进行了家域计算,并在ArcGIS中通过叠加分析探究钳嘴鹳家域和养鸭场的空间关系。【结果】①钳嘴鹳的家域主要位于长桥海和大屯海两个湖泊周边区域,核心区域(核域)主要集中于长桥海的南部和东南部以及大屯海的南部和西北部区域;②钳嘴鹳(n=5)年平均家域和核域面积分别为(45.65±17.57)km2和(1.98±1.19)km2,核域仅占家域面积的4.34%;③家域和核域面积在个体间差异均较大,年家域面积最大为70.93 km2,最小仅为22.16 km2;年核域面积最大为3.67 km2,最小为0.51 km2;④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钳嘴鹳家域面积季节间差异性不显著(F=2.607,df=3,P>0.05);核域亦不存在显著季节性差异(F=1.832,df=3,P>0.05),但夏季明显大于其他季节;⑤所有养鸭场均分布于钳嘴鹳家域范围内,有3处养鸭场和钳嘴鹳的核域在空间上高度重合,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存在极大的禽流感传播风险。【结论】建议当地养殖方式由开放式放养转为封闭式圈养。今后应加强钳嘴鹳的种群监测工作,系统开展钳嘴鹳卫星跟踪研究,从而全面了解国内钳嘴鹳的分布和扩散动态,提高禽流感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觅食生境选择的主导因子并分析其食物特征,以觅食的钳嘴鹳个体为中心设置1 m×1 m的方格作为觅食样方,累计测量了96个觅食样方和80个对照样方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觅食样方的水面积、最大水深和可见水生动物的平均值均大于对照样方的平均值;而最高植物高度对照样方大于觅食样方.对钳嘴鹳觅食生境的12个因子的特征值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钳嘴鹳偏爱在植被低矮、食物丰富的湿地生境中与其他水鸟混群觅食.在钳嘴鹳觅食区域内、外分别采集长、宽、高均为10 cm的泥块作为样方泥块和对照泥块,累计记录了70个样方泥块和26个对照泥块中的水生动物,样方泥块水生动物的种类平均值与对照泥块水生动物的种类平均值无显著差异,但样方泥块水生动物的数量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泥块水生动物的数量平均值.样方泥块水生动物体长(s)在s5 mm和5 mm≤s10 mm水平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泥块水生动物的数量,水生动物其他体长水平在两类泥块之间数量上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对钳嘴鹳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16,(1)
正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关心澳门地区黑脸琵鹭生存状况的人们而言,值得忧虑的事件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也越来越多了。珍稀的"海上大熊猫"黑脸琵鹭隶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Platalea),由荷兰鸟类学家施莱格尔(TemminckSchlegel)于1849年在日本发现并命名。全球共有琵鹭属鸟类6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白琵鹭;分布于澳洲的黄嘴琵鹭;分布于澳洲和东南亚的澳洲琵鹭;分布于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的粉红琵鹭;分布于非洲南部数个国家的非洲琵鹭及分布于  相似文献   

4.
按照传统的分类,古生物学家将翼龙分为两大类群,喙嘴龙类和翼手龙类,它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科学家认为,翼手龙类是从某种喙嘴龙类进化而来的,然而,却一直苦于没有找到任何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对此,各国古生物学家都在努力寻找着答案。  相似文献   

5.
姜雅风 《大自然》2012,(4):51-53
在我见到的鸟类中,棕头鸦雀(ParadoxorniswcbbJanus)算不上最美丽,但一定是最可爱的。棕头鸦雀身体小巧短圆,羽毛纤细,如同毛绒玩具般可爱;喙粗而短,上喙先端弯曲,酷似鹦鹉嘴:头部的颏、喉和前胸羽毛粉红色,头顶至上背羽毛棕红色,背、腰、翼和尾部羽毛棕褐色,色泽淡雅。它们分布在我国东北至西南一线以东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喙形态和鸣声频率间的关系,2015年7月5日至8月10日的上午5:00至10:00,天气良好条件下(无风、无雨),对处于河北塞罕坝繁殖期的33只褐柳莺(Phylloscopus fuscatus)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嘴峰和嘴裂与句子最高频率、最低频率、最大频率和频宽之间均无相关性;嘴峰和颤音最低频率之间成负相关,但是和最高频率、最大频率和频宽之间却无相关性;嘴裂和颤音特征间均无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嘴峰可以提供颤音最低频率的相关信息,声道可以影响声音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12.鹳鸟--白鹳和黑鹳是我国列为一类保护动物的珍贵观赏鸟.白鹳相当文静,性情宁静安详,却十分机警.喜食鱼、蛙、昆虫和鼠类.进食时,颈部立刻胀大,此时一旦遇到惊吓,则吐出食物,待惊魂稍定,重新悄悄地吞食食物.它们还是蝗虫的天敌.黑鹳体态端庄大方,优雅秀美,红长喙和长腿,配以闪烁紫绿光辉的羽毛,常结群在沼泽、湿地觅食水产,也常在远离人居的山区、平原栖息.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查明北京地区野生植物多样性,在2019—2021年以密云区为重点区域,采用样线、样方和野外踏查等方法,深入开展了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发现了北京市一个植物新记录科——马钱科(Loganiaceae)尖帽草属(Mitrasacme)尖帽草(M. indica),和兰科(Orchidaceae)无喙兰属(Holopogon)一个新记录种——叉唇无喙兰(H. smithianus).尖帽草以亚洲热带和大洋洲为分布中心,华北地区罕见;叉唇无喙兰为我国特有珍稀腐生型兰科植物,仅见于陕西省、四川省和河南省局域地区.北京市为这2个物种已知天然分布的最北界,研究结果丰富了对尖帽草属与无喙兰属自然地理分布的认识,深化了对北京市野生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也为北京市相关部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黑鹳的现状     
黑鹳(Ciconia nigra)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飞姿轻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全长约1米.其上体黑色,腹部及尾下复羽和两胁纯白色,成年鹳喙深红色(有些深至暗红色,以至于阳光从某些角度照射时可辉映出紫绿色反光),双腿鲜红色.羽毛的黑色部分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彩的紫和蓝绿色辉光,尤以头颈部的黑色羽毛表现的甚为明显.幼体黑鹳体色与成体大致相似,最明显的差别是喙及双腿为灰褐色,其  相似文献   

10.
鸡在鸡栏或拥挤的鸡笼内群集饲养时,如果管理不当,又未及时将受伤或残废的鸡只移走,以及鸡群空闲时,都会引起啄毛、啄趾或互啄的恶癖。消除这种恶癖,除改善管理条件外,最根本的方法是断喙。这是近年来国外推行的一项养鸡新技术。鸡喙是由多种细胞、血液和神经组成的复杂组织,和头颅的数块骨胳相连。断喙应断在适当的位置,使切口很快愈合。操作得当,鸡在断喙后十五至三十分钟内即能恢复正常进食。蛋鸡和种鸡在日龄时和生长期,各剪嘴一次。如果断喙不当,蛋鸡在产蛋时还需修  相似文献   

11.
黑嘴端凤头燕鸥(Sterna bernsteini)为中等体型(38~42厘米)的凤头燕鸥,与大风头燕鸥的主要区别是其喙的尖端具有黑色的端斑,因此被称为黑嘴端凤头燕鸥,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对于它的食性、习性、繁殖等情况,目前所知甚少。黑嘴端凤头燕鸥最早在1863年发现于中国,1937年在青岛附近的沐官岛又采集到15雄6雌共21个标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珍稀濒危物种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 aureus Mell)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我国已有的分布记录,结合环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最暖季平均降水量(bio18)、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最热月最高气温(bio5)和最湿月降水量(bio13)在金斑喙凤蝶的地理分布中起主要作用。在最暖季平均降水量(bio18)为423~ 1172 mm,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为-7 ~ 14 ℃,最热月最高气温(bio5)为21~39 ℃,最湿月降水量(bio13)为186~ 479 mm的环境条件下适合金斑喙凤蝶生长;在当前气候情景下,预测金斑喙凤蝶主要适生区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及台湾和海南等地,面积约为133.27万km2,其中高适生区分布集中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等南亚热带地区,约为39.93万km2面积。本研究模型预测精度高,对金斑喙凤蝶的保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黑脸琵鹭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是已知的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濒危水禽.1989年世界范围内种群数量在300只左右,被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黑脸琵鹭体长740mm左右,嘴呈琵琶状,黑色,夏羽冠羽长而明显呈黄色,额部裸出并与嘴基相连,裸出部分(即脸)黑色.据资料记载,国  相似文献   

14.
小天鹅再现上海崇明东滩备受关注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又称啸声天鹅、短嘴天鹅,属雁形目、鸭科鸟类。体羽白色,喙先端黑色,上嘴鼻孔后与眼线间有黄色斑块,脚、趾及蹼均为黑色。由于数量稀少,已被列入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天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通常每年10月下旬迁飞过程中陆续途经上海或在此越冬,翌年3月中旬北迁,在上海的居留期约150天。越冬期间常集群栖息于长江口沿岸滩涂的海三棱藨草的外带觅食,也喜欢在藻类盐渍地及浅水海滩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朱鹮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鹳形目鹮科鸟类,属中等体型的涉禽,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和东北部。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繁殖成功率下降,食物资源短缺、捕猎、掏鸟卵、营巢树被砍伐以及湿地面积缩小等原因,朱鹮野生种群逐渐衰退,相继在俄罗斯、朝鲜半岛和日本消失。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4月,为获得黑鹳(Ciconia nigra)求偶行为谱,对河北保定动物园内的5对黑鹳进行了行为学研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获取每对黑鹳的行为视频资料,通过逐秒分析的方法筛选出求偶行为并编订PAE求偶行为谱.结果发现:雄鹳求偶行为包含10种姿势、42种动作、11种行为,并获得了包含这些行为的PAE行为谱.依据求偶行为发生的方式将求偶行为划分为鸣声求偶行为、动作求偶行为.鸣声求偶行为包含扬喙鸣叫、面面对鸣.动作求偶行为包含啄草理巢、衔草入巢、啄草出巢、俯身卧巢、对立转圈、理配偶羽、追逐、交颈、俯身近喙;其中,面面对鸣、啄草理巢、衔草入巢、啄草出巢、俯身卧巢、对立转圈、追逐、俯身近喙8种行为为新纪录求偶行为.  相似文献   

17.
正有趣而贴切的名字黑嘴天鹅姿态优雅从容,天生拥有大而黑的喙,因此得名。有趣的是,黑嘴天鹅的英文名是trumpeter swan,而trumpeter在英文中指小号手,按字面意思翻译是"小号手天鹅"。黑嘴天鹅与小号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聆听过它们的叫声,就会知道这名字取得多么贴切,它的叫声实在太像小号声了。  相似文献   

18.
在水里会连续咬住十几条鱼.浮出水面时喙中咬着一大串鱼实为世界鸟类中之罕见。这就是外貌滑稽可笑的海鹦。海鹦又叫角嘴海雀、海鸭。全世界已知仅有4 种,为大洋性鸟类,野生的十分罕见,大多数生活在动物园里。  相似文献   

19.
“喙”就是鸟嘴,是由鸟的上下颌骨及鼻骨向前伸展而形成的,外面还套着一层致密的角质上皮。喙是鸟类取食的器官。牙齿只在早已灭绝的古鸟中存在,现代生活的鸟类均没有牙齿。不过,在鸟卵孵化后期的胚胎会出现暂时性的角质“卵齿”用来啄破卵壳,出壳以后就脱落消失了。不同鸟类喙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千差万别,其“花样”之多,功能之巧,的确为其他动物所“望尘莫及”。有趣的是,少数种类的喙在同一种的两性之间都有所不同,例如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黄嘴垂耳鸦,雌鸟的喙长,呈镰刀状;雄鸟的喙短,呈圆锥形。这种差别主要是鸟类由于食性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澳门的路环湿地是全球性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之一,为了全方面认识这种鸟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研究人员对它们在路环湿地的夜宿地和夜宿行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如何呢? 黑脸琵鹭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仅分布在亚洲东部,是全球性濒危珍稀鸟.据2014年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结果,当年共记录到黑脸琵鹭2726只,在数量上与国宝大熊猫不相上下(据魏辅文等研究,野外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在2500 ~ 3000只之间),是濒危严重程度仅次于朱鹮的水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