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甘肃科学学报》2005,17(4):102-10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洪涛等承担的“甘肃省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灾害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基于调查统计第四纪、500年与50年以来滑坡泥石流活动与环境因子数据,分析了甘肃省中南部地区滑坡泥石流发育过程与环境变化关系,探讨了陆地系统脆弱性对区域滑坡泥石流活动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省属专业机构。主要任务是对我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考察、研究、预测、预报和防治,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承担着省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应急考察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任务。2005年,取得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3项国家甲级资质。该所现有高级技术人员14人(其中正高8人),博士4人,有9人入选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先后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的自然灾害是在气候和地质构造两种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其动力来源是青藏高原的隆起,根据现在灾害情况及2000多年的灾害记录,甘肃省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干旱,地震、洪水和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霜冻、冰雹、蝗虫、风灾和沙漠化等。  相似文献   

4.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127-127
王得楷(1957-),甘肃省景泰县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现任副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兼任兰州大学教授,由他主持完成的《甘肃省县以上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等科研课题在省内外影响较大。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指导6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甘肃省“333”人才,并为水利部水保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成员、《甘肃科学学报》、《甘肃地质学报》编委等。  相似文献   

5.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37-37
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研究员洪嘉祥等完成的<甘肃省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评价>课题,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我省滑坡、泥石流资料,利用卫星TM数据,结合航片和地形图,经过图像处理完成数字化地图,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的遥感解释标志,判译了全省3400个滑坡和540条泥石流沟,并进行了现场实地验证和核对,基本符合实际,证明判译正确.  相似文献   

6.
第5届全国优秀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颁奖仪式近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甘肃省科学院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周自强研究员的《文昌阁黄土一基岩滑坡临滑预报》和赵洪涛研究员的《基于GIS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活动强度评价》分别荣获先进生产力论文奖一等奖;副院长喜文华研究员的《被动式太阳房的设计与建设》和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吴玮江研究员的《甘肃滑坡灾害》分别荣获先进生产力著作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2016年9月28日,浙江省受到台风"鲇鱼"的影响普降大雨,丽水市和文成县分别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共有31人死亡,2人失联,26间民房被埋或损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以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灾害为例,通过回顾两起事件的发生过程,结合灾前事发地卫星图片和历史滑坡、泥石流事件等资料,对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灾害孕育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造成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事件严重后果的成因除不可抗力外,主要是山体裸露程度加深和村民对风险防范不够重视。最后针对山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与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8.
《甘肃科学学报》2007,19(1):9-9
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研究员吴玮江和王念秦共同研究完成的“甘肃滑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项目,最近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9.
卓尼县城开发建设中的泥石流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宝贵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114-117
甘肃省卓尼县城长期受泥石流灾害危害,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中上卓沟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该沟泥石流高易发、危害严重、危险性大,直接威胁沟口县城,曾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对南北两山三条泥石流沟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县城建设、开发奠定了基础.为甘肃省城镇建设与泥石流灾害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城镇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提出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并以甘肃省48个县以上城市为例,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模型计算,将其划分为极危险、危险、较危险和一般4个危险等级.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简讯     
《甘肃科学学报》2007,19(1):152-152
“甘肃滑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Landslide Hazards in Gansu and Its Prevention win the ThirdPrize of Gansu Provin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研究员吴玮江和王念秦共同研究完成的“甘肃滑坡灾害及其防治研究”项目,最近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甘肃滑坡的类型和特征,分析了滑坡区域分布和时空发育规律,以及滑坡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编制了甘肃东部滑坡发育程度分区图;探讨了各类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条件,总结出不同滑坡类型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并阐述了“…  相似文献   

12.
黄土易损性与地震黄土滑坡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5年甘肃省永登发生的5.8级地震,触发了150多处滑坡,为了分析地震区黄土滑坡灾害的成因,通过对地震滑坡区域内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了黄土的相关性质与易损性关系,并对地震引起黄土滑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易损性与地震黄土滑坡有密切关系.易损性大的黄土,地震引发滑坡灾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由我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所长、甘肃省滑坡泥石流研究会理事长王得楷研究员为团长的“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及灾后恢复重建技术”考察团一行13人赴日本考察。  相似文献   

14.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甘肃省10个市州70个县区的941个乡镇受灾,引起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频发,已使365人遇难,10158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179.7万人。据甘肃地震局评估,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2.8亿元,受灾范围之广、破坏之大、损失之重、重建之难,在我省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是仅次于四川的第二大灾区。灾情发生后,甘肃省科学院迅速反应、紧急动员,主动与陇南灾区联系,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专家组,按照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了地震次生灾害应急救灾工作。院领导亲赴陇南灾区指导工作,看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8月19日,陇南市副市长杨全社、陇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祥等一行代表陇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向我院送来了“灾害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锦旗。院长窦新生、党委书记马琦明及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和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负责人参加了赠旗仪式。杨全社副市长代表陇南人民衷心感谢我院科技人员在抗震救灾中给予陇南人民的无私援助,对我院科技人员在重建家园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5·12地震发生后,甘肃省科学院广大...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9月3日,刘国汉副院长带领院人事处、科研处等有关负责同志前往舟曲县泥石流灾区,慰问了我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在舟曲南山滑坡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勘查和灾害应急排查的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16.
5&#183;12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经过对武都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516处,其中由地震引发新的灾害占87.8%.通过运用GIS技术手段对灾害点综合分析,发现这次地震在武都区造成的灾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灾害点具体现象和理论相结合分析了3种灾害特点的成因,为以后抗震减灾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天水市1990年8月11日洪水泥石流和滑坡灾害,论述了椒树湾和泰山庙滑坡的特征和成因。根据滑坡位于人口密集区,又处于蠕动变形阶段的特点,迅速提出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应用系统工程理论给予实施,防止了滑坡发生灾变,避免了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达到了防灾减灾的良好效果。同时提出了居民繁居区滑坡的长期防灾战略和近期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兰州皋兰山北坡稳定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兰州皋兰山北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生自然环境研究,认为活动构造,岩土体特性,地形地貌及应力场特征为影响皋兰山北坡稳定性的主导因素,地下水,地震和人文活动是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地质灾害特征与防灾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来对兰州市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兰州市区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特征、灾害类型及形成灾害的不良地质条件和不同类型水的作用与人为活动等诱发因素,提出了灾害治理与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思路,遵循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由市政府规划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针对不同灾害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与补偿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实行有偿治理的防灾减灾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甘肃省小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尤为频繁,县及其以上城镇受灾面达59.3%,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为减轻和避免小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应在小城镇选址及规划阶段加强地质环境及灾害危险性的勘查,采取合理的避让措施,并加强开发建设项目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同时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地质灾害开发性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