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关于旅大沿海褐藻的研究,解放前日本学者野田光藏、小林胜等曾作过一些调查。在小林胜的旅大海藻目录中(1943)记载褐藻18种。解放后,我国学者对旅大的海藻进行过多次调查。通过调查,曾呈奎、张俊甫补充三种褐藻,其中鹿角菜 Pelvetiasiliquosa Tseng et G、F、Chang 是小林胜定错名的 Pelvetia wrightii Yendo,实际只补充了两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所又补充二种褐藻。王树渤增加  相似文献   

2.
旅大沿海的季节性海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笔者自1934—1939年曾连续每年2—4次于旅大海沿进行海藻的生态调查和标本采集。于1957年曾两次去獐子岛一带调查和采集。又于1962—1965年和1980—1981年都借指导学生海藻实习之机先后6次在旅大进行补查、补采,共累积标本150余种。鉴于目前有关旅大沿海海藻资料缺乏,为了给海产资源调查及高等院校教师指导海藻实习提  相似文献   

3.
用西峰黄土高原1984~2016年冬季平均气温和1984~2016年苹果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苹果树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999年为-0.5℃,比常年偏高2.3℃,最低值出现在1985年为-4.9℃,比常年偏低2.1℃。冬季平均气温80年代后期偏低,90年代偏高,2001~2016年偏高,33年来线性上升趋势为0.051℃/a。冬季平均气温与苹果树各发育期均为反相关,反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始期,相关系数为-0.44,其次是展叶始期,相关系数为-0.43,再是叶芽开放期,相关系数为-0.43。西峰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年与最低年苹果树各平均发育期差异最显著的是开花始期和开花盛期,偏高年比偏低年提前了12 d,其次是开花末期,提前了11 d,再是展叶始期和展叶盛期,提前了7 d,最后是叶芽开放期,提前了6 d。  相似文献   

4.
昆明位于云南高原的中部、辽阔滇池的北岸,海拔1890米左右,东面地形较平坦,西面有西山较高,海拔达2300米。全年平均气温14.8℃,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19.8℃,冬天常常阳光灿烂,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8.4℃,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全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有干湿季之分,五月至十月份为雨季,十一月至次年四月为干季。昆明郊区,滇池沿岸农作物发达,一年二熟,夏收作物多为小麦、蚕豆、油菜等;秋收作物多为稻谷、玉米等。近郊四季均种蔬菜,东南郊区呈贡县大量种植果树(梨、桃和苹果),西郊有西山森林公园,有阔叶林也有针叶林,树林茂密郁郁葱葱。距昆明三十多公里的西郊远处有安宁县温泉公社,滇池之出水口螳螂川流入其境,沿岸为农作物区,附近山上森林很好,多为针叶林。  相似文献   

5.
坑边岩溶是福建出露地表较大的岩溶之一,位于永安盆地的西侧,距永安县城8公里,其位置大致在东经117°17′42″-117°20′10″,北纬25°59′-26°5′。面积约40平方公里。属闽江支流——沙溪水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处于九龙溪与沙溪一级支流——益溪的分水岭地带。本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达40.9℃,最低为-7.6℃;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达27.9℃,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9.8℃,日较差可达10℃左右。雨量充沛,三至六月为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1700毫米,年雨日可达168天,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作者从1958年以来,历次在永安进行地质和地貌野外教学实习时,曾对坑边地区的岩溶进行观察,搜集资料,现整理写成本文.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外肛动物的研究,近几年均分别有报告:调查南海苔藓虫的有安德罗索娃(1963);调查东海苔藓虫的有董聿茂、王振复等(1960、1977);调查黄海苔藓虫的有安德罗索娃(1959),只有渤海的外肛动物尚未见到报导,本文拟补此空白. 苔藓虫附着在海带等经济海藻上,影响其生长、降低质量.附着在贝壳上,影响贝  相似文献   

7.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区的逐月气温及日照时间资料,分析了陕北、关中和陕南3大地区的气温及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气温及日照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南高北低,并且各地区都有上升的趋势,以陕北地区上升的幅度最大(0.029℃·a-1),陕南地区上升的幅度最小(0.009℃.a-1),3个地区都是1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7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都是2月份上升的幅度最大,8月份出现下降的趋势.日照时间南短北长,年日照时间都呈下降的趋势,陕南地区下降的幅度最大(4.496 h·a-1),陕北地区下降的幅度最小(0.619 h·a-1),每个月都以陕北地区的日照时间最长,陕南地区的日照时间最短,日照时间最短的月份都出现在2月份,4和9月份3地区的日照时间都有变长的趋势,在日照时间变短的月份中都以6月份变化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裙带菜是重要的经济海藻。本文就其配子体和孢子体的生态及在中国的自然分布做了探讨。并对光质、海水密度对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及分苗时间对孢子体生长的作用,孢子体的再生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另外,笔者还对裙带菜在我国自然生长的浙江沿岸的分布及生长期与海流、海水透明度等的关系做了初步调查,并对裙带菜南、北方型在我国的存在等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9.
旅大地区的植物,早在帝国主义入侵时期就已有过采集记录,Ulquhart,Birnie,Daniel及Swinhoe等均为早期的(1860年前后)采集者。(1901-1907期间)及M·Kitagawa(1926),的调查记录,曾记载旅大约有600余种植物;日人大贺一郎在《大连附近植生状态》一文中,曾记述约553种;浦田繁松在旅大《大和  相似文献   

10.
<正>石河子乡以种植经济、粮食作物为主,具有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3℃~6.8℃,一月份平均气温-16.2℃~-18.6℃,七月份平均气温25℃~26℃,日照2 318h~2732h,无霜期160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40mm~200mm,年平均蒸发量15 00mm~2 400mm。属典型的干旱——干涸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甘肃省及周边43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62-2011年的月平均气温进行均值处理,得到12个月份的站点月均气温;利用AUNSPLIN进行插值处理,生成1-12月的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图;并进一步利用ArcGIS10.0的空间分析工具,得到50年来甘肃省四季代表月份: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月)和全年的平均温度变化的空间分布图,并进行趋势特征分析.结果如下:(1)甘肃省1月平均温度最低,达到-9.18℃,7月平均温度最高,达到17.62℃.(2)在不同区域,平均温度变化的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夏季(0.39℃/10a)春季(0.35℃/10a)秋季(0.22℃/10a)冬季(0.19℃/10a);(3)从近50年温度倾向率来看,甘肃(0.34℃/10a)全国(0.23℃/10a),略小于青藏高原(0.37℃/10a).总体来看,近50年甘肃省的气候变化整体呈现出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欧洲北大西洋上,有一个岛国——冰岛。由于靠近北极圈,全年低温,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为10℃左右。气象学上规定, 5天为一“候”,候平均气温大于22℃者为夏季,小于10℃者为冬季,所以,冰岛真可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FVCOM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广东沿岸海流,分析了粤西沿岸海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粤西沿岸海流主要为西南向流,只有在夏季西南季风较大时才会有东北向流。在海流模拟基础上建立物质输移扩散模型,模拟粤西沿岸的物质输移状况,模型结果显示,粤西沿岸的物质扩散以西向为主,只有夏季季风较大时物质才向东扩散,且扩散速度较小,琼州海峡的物质扩散终年向西。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2010年6月,对中街山列岛海域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共34种,分别隶属于3门26属,其中红藻17属19种、褐藻4属6种、绿藻5属9种,均为亚热带和温带种类。网箱框架附着海藻的生物量及种类均多于绳索及网具附着海藻。该海域网箱养殖设施附着海藻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开始上升,春季达到鼎盛期,夏季逐渐消失,秋季又开始附着生长。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福建省气象局提供的1961—2020年武夷山国家基本气象站、1983—1986年4个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气象站以及2017—2020年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旬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21世纪10年代中期最低和最高旬平均气温较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迟1~3旬出现;②1961—2018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35℃,趋势倾向率达到了0.229℃/10a,增温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③1961—2019年四季和年平均气温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夏季平均气温直减率最高,约为0.52℃/100m,冬季最低,约为0.46℃/100m;④各海拔高度的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均降低,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均升高,且20世纪90年代增温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59-2013年珠江流域43个气象站点月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珠江流域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在统计时间段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绝大部分区域上升显著(P0.05);年平均气温序列于1993年存在显著突变,其余时间尺度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年平均气温序列主周期为3.6 a,1963-1970年期间存在2.4~3.4 a的变化周期;1983-2008年期间存在2.8~4.4 a的变化周期。流域内年平均气温范围为10.68~22.60℃,平均值为19.50℃,从西部到东部总体呈增加趋势;绝大多数气象站点在不同时间尺度内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江流域受城市化影响平均气温上升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北极是四周为大陆所包围的海,中间的北冰洋,面积1310万平方公里。 北极地方气候,全年可分夏冬两季。夏季没有黑夜,日光斜照,气温仍然不高;冬季没有白昼,漫漫长夜,异常寒冷,最低气温常低到-3℃---40℃。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由于海陆分布和海流关系,气温最低的地方并不在极点,而是在西伯利亚的勒马河下游以东和格陵兰北部,同时被称为“世界的寒极”。极区有冰山,猛烈的风暴夹着雪花飞舞,陆上和海上都覆盖着冰雪。 南极大陆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南极大陆几乎全部掩盖在广大的厚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黄河上游径流量变化及其预测是流域生态水文研究的热点之一。论文利用2008-2020年流域内48个气象站的监测数据和头道拐水文站径流数据,系统分析了黄河上游流域径流量与气候要素变化的关系,并建立径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单一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和月蒸散发量多未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趋势,但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显著上升,而年蒸散发量也有上升趋势但统计不显著;多数单一月份的月径流量和年径流量均在年际上呈显著增加趋势。在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月蒸散发量均与月径流量显著相关的基础上,基于气候要素建立的黄河上游流域径流量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以来中国气温持续极端偏暖的事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国内地面气温观测资料,首先对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考虑了序列的均一性和空间抽样误差问题,计算了近55年来(1951-2005)中国地面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结果显示,1998年为中国气温近55年之最暖年份,大约偏暖1.10℃(相对于1971-2000年间30年气候平均状况);自1998-2005年8年间,除2000年全国平均气温距平约在0.29℃外,其余7年相对于1971-2000年气候标准值均高出0.60℃以上,从最热年1998年开始依次排列为:1998年(1.10℃)、2002年(0.88℃)、1999年(0.86℃)、2004年(0.86℃)、2005年(0.72℃)、2003年(0.68℃)、2001年(0.63℃),这一事实值得引起人们深入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15年5-8月对河北省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灯下蛾类及主要种类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获得标本21科417种1539头.其季节发生情况是:尺蛾科在整个调查期内处于优势;灯蛾科为5月份优势种;夜蛾科为6、8月份优势种;尺蛾科在7月份发生数量较大.结果显示,该保护区蛾类发生以5月最低,7月最高,各月份间差距不大;该保护区的蛾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不一致,群落的种—多度关系接近于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说明该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