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州喀斯特洞穴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斯特洞穴旅游是贵州旅游发展的品牌之一,洞穴资源具有数量多、观赏价值高等特点,但洞穴作为一种区域内遍在性资源,只发展传统观光旅游会导致洞穴重游率低,生命周期短。为保持洞穴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应充分发掘洞穴文化内涵,提高其文化品味,并设计多元化旅游产品以适应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赋值,统计出8个地州市的资源禀赋总分值,并作相关资源禀赋图。黔南州、遵义市以256分和210分,位于旅游资源禀赋的第1层次;安顺市、贵阳市、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黔西南州位于第2层次;六盘水市位于为第3层次。提出了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优势,从旅游产品、旅游形象、旅游人才、区域内外合作、国际合作全面探讨了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贵州喀斯特地区传统民居风格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喀斯特传统民居是在喀斯特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影响下 ,各民族建筑文化相互交融 ,在明清的发展渐趋稳定的表现为干栏式建筑的民居 ,原为仡佬族、侗族、水族、布依族的住屋形式 ,后为土家族、苗族仿用 ,具有美学代表性的是吊脚楼和石板房。贵州喀斯特传统民居以其就地取材的便利和实用功能至今仍大量使用。充分利用传统民居的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 ,结合景区开发能促进景区、社区和自然的统一 ,并能保持旅游地的持久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洞穴旅游在贵州省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开发条件具有景观质量高,区位条件不佳,经济背景差等特点。本文分析了贵州省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分布特征及其地域类型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文孝  苏维词 《贵州科学》1999,17(2):120-126
通过对喀斯特乡村地域环境系统特征和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分布特点的分析,根据类型分类指标选择原则,建立起以地貌条件、水文条件、开发程度及村落规模为内容的分类指标体系,对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地域进行了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6.
贵州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解决的出路与关键科技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斯特山区的缺水是由于自然条件差,工程条件不具备造成特有的"工程性缺水",或称为"环境性缺水".通过对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成因分析,结合喀斯特山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以浅层喀斯特水开发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及节水为主的解决喀斯特山区工程性缺水的模式和措施.并针对以往试验示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切地计算和评价浅层喀斯特水资源?如何保护微型蓄水工程(小水池、水窖、水柜)水质,确保人畜饮水安全?表层带喀斯特水开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山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业为山区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指出山区发展旅游业应结合自身特点走特色经济的发展道路,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广义的角度探讨贵州省喀斯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其中包括供水、温泉、矿泉水、地下热水及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兼论了贵州省喀斯特地下水资源类型的划分、地下水环境及开发的环境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城镇化的发展轮廓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维词  刘瑞 《贵州科学》2006,24(1):47-51
贵州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城镇化相对滞后的地区,"三农"问题突出;加快城镇化发展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城镇发展的轮廓,分析了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因子,提出了加快贵州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夏南部山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方略,指出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开发和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重建的基本模式及其环境效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 ,喀斯特发育的碳酸盐类岩出露面积达全省总面积的 73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 ,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水土流失面积达 43 5 % ,石漠化面积达 1 33万km2 ,且每年还正以 933hm2 的速率扩展 ,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已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和任务。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措施和模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它们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提出了加快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旅游资源是指可溶岩地区所特有的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人文存在。挂多地区喀斯特旅游资源具有多层次特征,景观类型多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旅游价值。本文在研究平坝挂多地区喀斯特旅游景观的特征与旅游功能的关系的前提下,通过野外考察采集第一手资料,针对喀斯特旅游资源的特点,采用定量记分和定性评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获得评价结果,从而为挂多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是国家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生态脆弱的贵州喀斯特退耕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阐述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探讨了适合喀斯特退耕区地域特征的生态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生态经济型林(果、药)业、效益型畜牧业和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并提出了创新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重点扶持生态农业建设的龙头大企业等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省份 ,贵阳市花溪区的喀斯特地貌发育也非常典型。在行政区划上 ,花溪是贵阳市的一个郊区 ;在功能上 ,它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交错带。本文把花溪定位于城乡交错带 ,以城乡交错带的特征和功能来审视花溪的旅游开发条件 ,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花溪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从全方位的观点来构想花溪的旅游开发。依据功能上的重要程度把花溪规划为 7个旅游区 ,它有别于目前的开发模式 ,更有利于花溪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雪  熊康宁 《科技信息》2013,(1):159-160,184
喀斯特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在我国分布广、类型多。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喀斯特旅游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喀斯特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及评价、喀斯特旅游开发、喀斯特生态旅游、喀斯特旅游扶贫、喀斯特旅游文化等,分析探讨了我国喀斯特旅游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是国家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生态脆弱的贵州喀斯特退耕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阐述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探讨了适合喀斯特退耕区地域特征的生态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生态经济型林(果、药)业、效益型畜牧业和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并提出了创新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重点扶持生态农业建设的龙头大企业等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是国家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生态脆弱的贵州喀斯特退耕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阐述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探讨了适合喀斯特退耕区地域特征的生态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生态经济型林(果、药)业、效益型畜牧业和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并提出了创新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重点扶持生态农业建设的龙头大企业等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维词 《贵州科学》2006,24(1):14-19
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的概念、内涵及生态需水的原因,按照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类型及其计算方法;进而提出了下一步在喀斯特山区开展生态需水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建议;为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及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民族旅游在贵州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龙宫为例,通过抽样调查,揭示喀斯特民族旅游区旅游效应及其空间辐射的基本特片。探讨其成因机制,提出喀斯特民族区旅游开发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我省多数旅游集中于山区的显著特点,提出了今后山区旅游专用道路规划设计和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