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这里所说的脂砚斋,是依据俞平伯先生的意见,把诸种《石头记》抄本中的所有评语,都作为脂砚斋的评语看。(参见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一书)其实,那些评语,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即从甲戌本第2回的眉批“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从这条批语来看,便知除脂砚斋的批语外,尚有“诸公之批”。而所谓的“诸公”,又显然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红楼梦》十七、十八两回的脂评入手,探讨了脂评的四方面的重要价值:脂评提供了《红楼梦》成书过程、背景与本事,脂评暗示了小说中人物命运和整体结局;脂评总结了小说的艺术成就;脂评作为阅读文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滨 《昌吉师专学报》1999,(1):30-34,38
本文从《红楼梦》十七、十八两回的脂评入手,探讨了脂评的四方面的重要价值:脂评提供了《红楼梦》成书过程、背景与本事,腊评暗示了小说中人物命运和整体结局;脂评总结了小说的艺术成就;脂评作为阅读文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的大名问题关系到《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的考辨以及现在所见的脂评的可信性。  从《红楼梦》思想内容考证 ,贾宝玉大名是贾瑛。  相似文献   

5.
甲戌本《石头记》提到《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关于《红楼梦》的书名,红学界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对《红楼梦》题名的概括性、寓意的深刻性、脂批本的证据和时人的旁证,系统论证以《红楼梦》为书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八十回本《红楼梦》成书是由三重系统构成的,《红楼梦》的总体构思是由三个层次合成的,《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也是由三个阶段连成的。《风月宝鉴》是成书的第一重系统,是总体构思的第一代。“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是创作第一阶段的一部旧稿。《红楼梦》是成书的第二重系统,是总体构思的第二代,“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虽然我们没有明义、墨香、永忠那样的眼福,得以目验这部《红楼梦》初期稿本,但是尚能从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推想其大概。(为区别明义所见《红楼梦》同今本《红楼梦》不致同名混淆起见,前者在本文中改称《红Ⅰ》。)至于《石头记》有没有过一部不同于今本《石头记》的初期稿本《石Ⅰ》,颇难回答。如果采用宽式的说法,不妨说曾经存在过的,其核心部分就是脂评本前十八回的底本之旧稿,标  相似文献   

7.
脂砚斋是谁?     
《红楼梦》问世后的最初几十年是靠手抄本流传,在一些传抄本中,附录有许多署名或不署名的批语,在署名的批语中,署“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最多,要占一半以上。(据徐恭时先生在《脂本评者资料辑录》一文中的统计,有十名署名评批者,共有一百七十四条批语,脂砚斋占三十五条,畸笏叟占五十五条。)在不署名的批语中,可看出大多数也是脂砚斋的手笔,这些批语也最重要,最有价值。因此历来都为《红楼梦》研究者所重视,但因这些署名是化名,所以“脂砚斋”是谁?脂砚斋和畸笏叟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个?至今还是个疑案。  相似文献   

8.
评“民国以后制造甲戌、己卯、庚辰三脂本的书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8月,南京欧阳健先生在贵阳纪念程本《红楼梦》刊行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标新立异的新说:“甲戌本”(《脂观斋重评石头记》)是刘铨福伪造的;“脂观斋”是刘铨福的化名;胡适以来所有的红学家全上了当,无一幸免。 此论一出,立即有林晨先生撰文评论,誉为“震撼红学的新说”(《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5期)。当然也有人反对,例如《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3期就集中发表了刘世德、蔡义江、宋谋瑒、杨光汉、唐顺贤等几位先生的论文,以致被张训先生在《红搂》杂志1994年第1期认为是“围攻。”总而言之,欢呼也好,“围攻”也罢,欧阳健先生的“新说”确实引起了  相似文献   

9.
<正>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过许多评论。尤其是建国初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54年)、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评《红楼梦》(73年)、评《水浒》(75年),不仅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发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连。对于这两次评《红楼梦》、评《水浒》如何评价,它的功过得失是什么,值得我们认真地去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一部举世闻名的世情小说,作为曹雪芹亲友的脂砚斋,洞悉作家的用意,对作家笔下的世情作了一一的点评,他揭示《红楼梦》就是在展现世俗人情的种种形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文章对脂评中的人情,进行了梳理和阐发,借以探讨脂砚斋的小说美学思想和阐扬《红楼梦》的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是王国维早年“见识、文采诚有过人”之处的美学专论,它发表于《红楼梦评》问世与《人间词话》创作之间的1907年。其时,王国维已由《红楼梦评论》第四章对叔本华美学的怀疑和辩护,经《叔本华与尼采》对它的批评和扬弃,过渡到第三、第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传     
①曹雪芹生年,定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已为现今多数红学家研究者所同意。见王孟白《关于红楼梦著作权问题》中《关于红楼梦著作权的论证方法问题》第二段(北方论丛1979年第5期)。曹雪芹卒年,据甲戍本脂评云:“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考“壬午”是“癸未”的误记,而除夕按公历计算已入甲申,则是1764年2月1日。详见吴世昌《郭沫若院长谈曹雪芹卒年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又,施剑青《曹雪芹的笔迹问题》(文汇报1979年11月13日第4版)中说:“……而盖子背面所写的悼亡  相似文献   

13.
主要讨论脂评“亲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脂评“亲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评《红楼梦》的文章,常常只看到《红楼梦》“万境归空”的色空意向,却没有分析因色变空的轨迹流程。细读《红楼梦》大作,联想佛学中的“成、住、坏、空”,就会越发觉得《红楼梦》是在揭示宇宙万物运动和变化的终极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讨论脂评“亲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十回"益气和肝汤"中的"真阿胶蛤粉炒"一语是一句回文,其中隐藏着惊天秘密,即反读是传达曹家人被雍正抄家的历史,而正读则是曹家人对雍正复仇的描述。后一内容的最可靠证据来自第十九回、二十回的脂评。作家与评者的高度智慧必将引发全世界的惊叹。  相似文献   

18.
清嘉庆八年(1803),《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问世。该书有五十六回,除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等六回以外,其余各回都写了评语,对该书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等作了颇为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卧闲草堂本的这些评语(以下简称“卧评”),在我国古典小说理论发展史上自应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仅就其中所体现的反理学精神作一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辛晶 《科技信息》2007,(10):9-9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艺术形象最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人物。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她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总的来说,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王熙凤的为人处事主要体现在她的语言交际能力、管理才能、口才技巧等方面。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脂评《红楼梦》曾反复强调一个“情”字,认为作者是“因情提笔”,“因情得文”,“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比情与。”脂评之情是脂砚斋自我审美体验所得。然而,《红楼梦》以情为文,则已成公论,关键在对于此“情”内涵的认识。历来众说大体可归两端:一说此情指男女之间的爱情;一说此情为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之情。二者大体都是对的。但是,在精神世界中,曹雪芹是以怎样一种主体的世界精神观念为标准,为“内在尺度”,来表现他的愤世嫉俗之情的呢?我们以为,若从客观历史的角度,从古典哲学的美学精神的角度来考察,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