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专刊的责任     
1月18日,对于中国的管理咨询行业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作为东道主,科技智囊杂志社承办了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五届一次主任委员扩大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管理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兰通同志对于由管理咨询委员会与科技智囊杂志社合作创办的管理咨询业内的第一本行业杂志——《咨询》专刊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会代表一致通过把“建设《咨询》专刊,建立管理咨询委员会的信息、舆论传播平台”列为2005年委员会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智囊动态     
《科技智囊》2005,(4):95-95
《咨询》深得业界好评[本刊讯]面对管理咨询行业蓬勃的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的迅猛增长,科技智囊杂志社与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联合推出了中国管理咨询业第一部咨询读本——《咨询》,以先进性、导向性、实用性为一体的专题内容,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科技智囊第3期《咨询》专刊以“ICMCI国际注册咨询师”为专题的报道内容,对首批通过认证的咨询师的业绩风采及卓越成就进行了报道展示,并对ICMCI认证(国际注册咨询师认证)的程序、考试内容以及审核标准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第3期《咨询》专刊,为国内各地的咨询公司及从事咨询专业的人…  相似文献   

3.
1月18日,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五届一次主任委员扩大会议在科技智囊杂志社召开。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第五届管理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兰通与副理事长、第五届管理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胡新欣和第五届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部分执行委员近3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第五届管理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赵天乐和副主任委员、华嘉企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建湘主持。  相似文献   

4.
共享一片天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和科技智囊杂志社经过认真商量,决定从本月起,在《科技智囊》开辟管理咨询栏目,专门讨论咨询行业发展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件值得业内人士欢迎的大好事。大凡一个行业振兴与繁荣的背后,其中必少不了一个或几个为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摇旗呐喊的“舆论阵地”。当前,管理咨询行业也迫切需要这么一个阵地。首先,管理咨询师需要这个阵地。他们借这块阵地,至少可以实现三个诉求:一是让社会、公众认知他们。当前咨询师这个群体形象在大众眼里的定位还有些模糊。都知道律师是帮人打官司的;会计师是帮人做账的;管理咨询…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与科技智囊杂志社共同创办的《咨询》专刊,承担了2005年中国管理咨询业的一件大事——撰写并出版《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发展状况白皮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西部等地区的管理咨询行业发展状况乃至跨国咨询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展开调研。老实说,当接受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的委托时,只感到了这项工作意义与责任的重大,  相似文献   

6.
两个月的筹划,近半年的孵化,《科技智囊》旗下的第一本专刊——《咨询专刊》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老实说,心里还是惴惴的。为什么?我们知道这本专刊的分量。早在2004年7月,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  相似文献   

7.
想把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状况搞清楚的人绝非科技智囊《咨询》专刊一家,但实际情况正如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的赵天乐秘书长说的那样——“难度非常大”!这也是至今还没有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能反映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状况的《白皮书》问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个新起点     
自去年的7月,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和科技智囊杂志社开始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由“专栏”到“专刊”的转变,特别是2005年1月,《咨询》专刊被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确定为管理咨询业的“指定刊物”以来,一直在“为管理咨询业与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打造优秀的咨询机构,树立行业规范,促进中国管理咨询业与国际管理咨询业的接轨”做着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管理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中国式管理",我既兴奋又汗颜。兴奋的是自打《科技智囊》于2004年底推出中国管理类杂志的首部《中国式管理专辑》之后,相关话题便持续升温。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媒体工作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抢到活鱼"更让人兴奋的呢?然而事态的发展还远非如此。1月18日,《科技智囊》接到了"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的邀  相似文献   

10.
《科技智囊》2005,(7):28-29
6月10日,为切实满足读者需求、加强编读往来、真正实现开放办刊,科技智囊邀请了部分评刊员、读者就《科技智囊》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了座谈。《科技智囊》杂志主编傅强介绍了杂志的发展历程、思路和方向,并就中国式管理、管理产业联盟、《咨询》专刊这些《科技智囊》着力打造的品牌进行了重点阐述。与会的嘉宾们来自各行各业,既有长期关注和支持《科枝智囊》的老读者,也有一见如故的新朋友,大家毫无保留地畅谈了自己的想法,肯定了《科技智囊》所取得的成绩,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嘉宾的意见对《科技智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让广大读者对此次恳谈会有一个了解,我们特将其中精彩观点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智囊动态     
《科技智囊》2005,(1):95-95
《中国式管理》专辑引发连锁反应 本刊推出中国第一本咨询界专刊 科技智囊拓展区域渠道 酒店业需要关系营销  相似文献   

12.
依照第五届管理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主任委员扩大会议上的约定,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第一本专刊——《咨询》专刊的卷首语,由新一届的各位主任委员轮流来写。我很赞成这个主张,也赞赏科技智囊杂志社有这样“开放办刊”的心态与做法,作为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我先带个头。今年是农历的“鸡年”,古有闻鸡起舞之说,中国的管理咨询行业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需要我们大家有闻鸡起舞那样一股子劲头,齐心协力,勇于开拓,这样才能把这个产业搞得朝气蓬勃。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对管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已有数以万…  相似文献   

13.
受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的委托,科技智囊正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出版《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状况白皮书》进行准备工作。老实说,有相当大的难度!比如说,中国管理咨询公司的数量,就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其生存状况,包括营业额,利润率以及从业人员特征等都缺乏基础的统计支撑。与此同时,管理咨询产业发展方向、行业规范、从业标准还是一张白纸。加之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导致咨询公司的生生死死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困难是有的,但只要花工夫“沉下去”,还是能够为中国管理咨询业画张“素描”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咨询现状】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与科技智囊杂志社共同创办的《咨询》专刊,承担了2005年中国管理咨询业的一件大事——撰写并出版《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发展状况白皮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准备对长三角、环渤海、西部等地区的管理咨询行业发展状况乃至跨国咨询公司在中国发展情况展开了调研。此次来深圳是我们对珠三角调研的第一站。其实,无论是中国整体的咨询行业状态,还是某区域的咨询业特征,其基础数据之薄弱,生存状况与发展特点差异性之大,是任何其他行业都无法想像的。我们的交流,不一定能对一个区域的行业状况形成一个定论,但通过身在其中的片断式描述和感受,一定会对了解深圳乃至珠三角咨询状况有一个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科技智囊》2003,(12):98-98
前进-智囊“领袖管理策略工作室”由科技智囊杂志社与零点前进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专注于组织领导人形象管理的专业知识转化、专业技能发展与专业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16.
赵敏 《科技智囊》2004,(8):81-82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顺利加入ICMCI,预示着中国的咨询从业人员有望告别从前身份尴尬的处境  相似文献   

17.
每每谈到《科技智囊》的办刊思想,我们就笑谈:在《科技智囊》的先天基因中,就强调了“一手硬、一手软”,即科技的硬性因素和智囊的软性因素。的确,《科技智囊》立足于管理,但不清谈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不愿意随波逐流地高谈阔论,《科技智囊》更喜欢那些可以用的理论和值得总结的实践以及切实有  相似文献   

18.
《科技智囊》2011,(8):I0004-I0007
6月24日,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在北京友谊宾馆成功组织召开2011年“国际管理咨询师日”活动。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出席活动并致辞。国际管理咨询协会理事会(ICMCI)副主席兼亚太区主席刘圣烈出席活动并发言。活动由中国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赵天乐主持。  相似文献   

19.
《科技智囊》2003,(11):264-271
作为客户企业的媒体传播咨询顾问和战略合作伙伴,“科技智囊”始终以增强客户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提高客户企业对外传播力度,促进客户企业成长与壮大为己任。通过投资与合作的方式初步建立了包括报、刊、书、网、电视在内的媒体产业链,通过这一产业链不仅为客户提供了高效的媒体传播服务,更利用所具有的庞大支撑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包括公关、咨询、策划、设计、研讨会、广告、发行等在内的媒体延伸服务,“科技智囊”成为一家从事媒体及媒体相关产业经营的跨媒体公司。通过北京科技智囊信息技术中心在战略、运营和人员方面的商业运营,即“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科技智囊》2004,(12):91-108
11月9日,科技智囊杂志社精心举办了“中国式管理”智囊沙龙,来自咨询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家由于时间方面的原因,不能到现场一起参加讨论,他们特为本次沙龙撰文发表他们的观点,应该说,咨询界长于理论分析和模式总结,企业家长于实践,正是这种场内与场外的互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才使我们对中国式管理的探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此我们刊登其中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