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意识培养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将意识分为听、说、读、写四方面,重点强调生活中语文意识的培养,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真正形成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文字和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韦志成 ) ,是对言语对象的整体的理性的直觉。语感能力的强弱 ,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因此 ,语感教育的地位及实施问题 ,也就成为很长一段时期语文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在语文教育中 ,研究语感并进行语感教学的 ,首有叶圣陶、夏丐尊、吕叔湘等前辈倡导 ,次有王尚文、韦志成、李海林等专家呐喊 ,逐渐形成了一群“语感论者”及其“语感中心说”。他们提出了“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支点”、“首要任务”、“终极目标”等口号。但也有人对“语感中心说”提出质疑 ,其理…  相似文献   

3.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的召开,1955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和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至今已走过40年的历程,我国的语文规范化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40年后的今天,客观形势的发展对我们的语文规范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全民的语文规范意识,与这些要求还相差较远。正如《人民日报》1995年12月25日《在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社论所指出;“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与社会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某些滞后现象。”如何…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行,一线教师难免产生很多疑难与困惑,本文在此背景下结合作者的研究与思考展开论述,对当前的语文课改、语文教学中的诸种关系、语文素养与语文知识、语文教师的负担以及语文高考等人们关注、思考的热点问题作了建设性的阐释和回答。行文中体现了真正的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实施直接影响到教师角色的变化。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要顺应新课程的实施和语文教学的发展,通过准确的定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必须要凸显其“大气”,庄是善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思维差别、个性张扬、关注生命成长,能为学生的戗造性的活动创设氛围,提供空气和土壤,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悟获得语文素养,善于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实施语文研究性教学,实现教学结果最优化的教育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智慧,更是情感的流露,是文字与情感的完美结合。但现实却是语文课索然无味,语文科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的科目。文章通过探索、实践,发现以“兴情”感染学生,以“氛围”解放学生,以“魅力”粘住学生,以“激情”陶醉学生,就能够让语文恢复其特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8.
作业是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丰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语文作业枯燥乏味,作业内容单调,读、背、抄唱主角,日记、作文字数不能少,考前题型反复操练;从形式上看,大多借助纸笔完成,以书面的形式来呈现;从时间上看,多为“今天的作业明天交”——限时完成;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多要求个人独立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大语文,一个气势磅礴的名词,近年来贯穿于语文教育与学习中。如果说我们的语文要坚持大语文观,那我们的阅读便是“大语文阅读”,我们的写作便是“大语文作文”。然而,“大语文教育”的发展与渗透,并不是一帆风顺,一呼百应,虽然理论上的大语文看起来光彩耀目,然而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却并不尽人意。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地域与个人的理解差别等,都使其束手束脚,最终在许多地方沦为一种教学口号,掩埋了她原本的魅力与活力。大语文观对我们语文的教育学习,是否真如当初许多学者理想中那般大有裨益,我们要在实践中怎样不失偏颇的坚持这套理论并运用自如,都是时下语文教研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语文在高考中历来是首场考试科目,被人们戏称为高考的“带头学科”。语文考试是否顺利,对考生其它学科应试情绪的好坏影响极大,因而语文试卷受社会舆论关注的程度,也比其它学科更高。每年高考的语文试卷一与世人见面,各种议论便纷至沓来。虽然其中有褒也有贬,但似乎骂娘的总比喝彩的多。“语文考试漫无边际,语文教学无所适从”,是中学语文教师常有的慨叹。  相似文献   

11.
面向语文新课改,民族高师语文教学论课堂需要相应的改革;1.构建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语文教学论课堂;2.构建与语文新课改实践紧密联系、开放的语文教学论课堂,3.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学创造能力和教学个性的语文教学论课堂。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当然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主体。怎样使学生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体呢 ?一言以蔽之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语文实践 ,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学生直接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 ,反复进行操作、历练 ,由此而形成语文技能和语文水平的语文学习活动。就文言文而言 ,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有三个要点 :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文言知识 ;诵读文言课文。与此相应 ,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 ,就要求教师教学生做好“梳理”、“积累”、“朗读”、“背诵”这四件事情。教师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肖慧 《科技知识动漫》2007,(9X):116-116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意义重大,引领学生发现语文美是每一名中职语文教师的责任,教师应从根本上更新观念.明确责任并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同时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并采用正确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阐述我国境内少数民族使用语言情况来论证国家应颁布一系列措施规定汉族,尤其是居住在民族聚居地和杂居地的汉族同胞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为进一步处理好汉语文与少数民族语文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语文后进生是一批特别的群体,教师要对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引导,多鼓励少批评,要注意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特别的关照。让他们体验成功与快乐,并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同时,还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家校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通过语文教师的努力。语文后进生一定能转化。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阐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意义.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两大方面,对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社会化进行了探索:走一走,留意生活,演一演,感受生活,做一做,还原生活;日常生活"语文化",学校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刘秀霞  安静 《科技信息》2010,(12):285-285
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本体特征——工具性,依托工具性,强化语文训练。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不仅解读文本"说了什么",而且要解读文本"怎么说",更要解读文本"为什么这么说"。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语言的美妙神奇和作者的匠心独运,同时更要倡导诵读感悟,感受语言魅力,在语文课的语文味中培植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毋庸置疑.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话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中展示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学生在展示中能体验到自己成功的快乐.让展台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融为一体,就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学语文、爱语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语文对提升大学生的母语素养,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传递,建设精神家园,维系文化认同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尚有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课面临尴尬处境,既不叫好又不叫座。要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让它既叫好又叫座,不妨充分融合传统语文教学的悠远韵味和现代语文教学因光影声色而生动活泼的特点,让二者有机结合,同时依托网络技术让语文互动起来,从而使大学语文焕发出全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