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龚长华 《长春大学学报》2013,(3):291-294,306
语篇在不同的语言学研究领域具有不同意义。从1952年Zellig Harris首次提出"语篇分析"这个概念以来,语篇分析发展迅速。从文献上看,语篇分析独立于语言学研究,可以在多种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功能语篇分析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方法。实践证明,功能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组成,它将语言层次思想、语境思想和语法分析应用于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和考察人们怎样使用语言识解经验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篇在不同的语言学研究领域具有不同意义.从1952年Zellig Harris首次提出“语篇分析”这个概念以来,语篇分析发展迅速.从文献上看,语篇分析独立于语言学研究,可以在多种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功能语篇分析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方法.实践证明,功能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组成,它将语言层次思想、语境思想和语法分析应用于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和考察人们怎样使用语言识解经验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多层面的复杂而积极的心理语言活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要从语篇的整体出发,从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篇分析习惯,提高阅读质量,增强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云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9):169-170
语篇宏观结构是语篇多层次的语义组合方式,属于语篇的整体连贯机制。本文从语篇宏观结构的角度出发,结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特点,分析语篇宏观结构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把握语篇微观细节信息和宏观整体框架的关系,实现对阅读篇章的整体信息和意义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制作通常遵守约定俗成表述模式,其生成是一个 "自下而上"的互动推理过程,依赖宏观结构与宏观规则语义转换认知基础.文章试图从语篇语言学角度分析宏观结构与宏观规则理论在英语新闻语篇生成过程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晓 《科技信息》2011,(1):280-280,420
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整体分析是指语篇层次上的教学分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把握现行教材,运用语篇整体分析教学法对所选语言材料从篇章结构,写作特点,文章体裁,修辞手段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使学生不仅仅停在词汇意义、语法结构上的理解,而要对语篇进行深层结构的理解,准确有效的把握语篇的主旨和要点,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周晓武 《科技信息》2010,(9):225-225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往往只追求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视语言整体意义理解的教学,制约了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语篇分析,提出运用语篇分析的理论指导学生英语阅读,借以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改善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篇分析教学作为近几年蓬勃兴起的全新大学英语课文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推崇。语篇分析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对文章条分缕析的分析,让学生大量地获取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并通过阅读与表达迅速结合的语言能力,培养其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这一点和传统的分段教学,讲练模式等有很大不同和进步。事实,语篇分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由对“树”的人是过渡到对“林”的理解。培养学生从词到篇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书面语言组织与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语篇模式与阅读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英语阅读文本具有语篇容量大、句式复杂的特点 ,单纯句子层面的浅层次理解难以实现完整理解。英语族人的文化、思维类型决定了其运思行文的倾向性 ,在结构上表现出常规的语篇模式。语篇模式是语篇的表义手段 ,“自上而下”的阅读方式可从语篇模式这一视点入手 ,理解语篇主题 ,实现整体理解。从具体的语言素材的语篇模式分析中可领略语篇模式对篇章理解的重要性。同时语篇模式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篇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科技资讯》2010,(33):171-171,173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保障。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法至关重要,文章在明确了语篇和语篇教学的概念的基础上,就语篇分析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时,确立了语篇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最后文章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语篇教学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意义和情感载体的语篇,是人们理解其社会意义的基础,其情感主要由人际元功能实现。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框架下,互动模式和评价机制是人际意义在语篇层面的主要实现手段。人际意义在语篇层面的实现有两大模式,一为分散型模式,即语篇的人际意义隐含性的弥漫于整个语篇中;二为聚合型模式,即人际意义明显的聚合在一起,构成语篇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凝练的表现形式。在绝句的英译过程中,由于中英诗歌的语篇特点不同,原诗与译文在诗意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出入。原文与译文应被视为不同的语篇,从语篇照应、语篇的指向性和概念功能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得出绝句的语篇特点:(1)绝句中经常使用省略形式,以读者的联想来贯通诗意。(2)绝句的语篇指向性比其英译本要模糊。(3)绝句用简洁明了的诗句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的视角反思了作者、读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因作者的不在场和文本的中介性所产生的滑动,并探讨了文本的意义所在。认为读解的任务不是解决文本究竟有没有终极意义,其任务是作为语言客体的文本与人与现实世界如何联系起来,以辩证的态度去对待文本,在开放的文本体系中,使读者在读解的实践中获得体验。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认识论意义观认为作品的意义即作者在作品中寄托的原义;迦达默尔则认为作品的意义不是先于理解而有的东西,在解释者的理解之前总是处于未定状态,向多种解释开放。本文认为作者在作品中有明示或暗示的作品,意义是确定的,即以作者的原意为意义;对没有任何暗示的作品,其意义才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解释学是一种客观主义解释学。它认为文本意义的确定性,解释者必须消除并超越其自身的前理解历史性,才可以达到对源语文本客观准确的理解。这种观点和传统"忠实"的翻译原则相一致。当代解释学强调解释者的前理解、历史视阈在理解中的作用,它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以此为基础,一些译论者质疑翻译的"忠实"原则。在翻译中,源语文本中作者本意和文本本意是相对确定的,译者的阐发、创造是有限度的,夸大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夸大译者的作用会导致随意翻译。  相似文献   

16.
Literature has increasingly been seen as a text in a context. And text is a particular embodiment of the abstract idea that a work tries to exhibit. The textual condition of a publication involves not only the author but also the editor, publisher and readers. Text varies because of its ever-changing textual condition.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1813, Jane Austen's novel Sense and Sensibility had been reproduced several times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analysis of the novel's text and textuality in a way ...  相似文献   

17.
语篇衔接系统一般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英汉语篇的衔接系统有异有同,其中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在内的语法衔接差异较大。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表明:英语看重语法,汉语善用词汇;英语重视形合,汉语注重意合;英语是主语语言,汉语是主题语言。语篇意识对提高翻译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等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主位结构理论是功能语法理论中的重要部分,将主位理论和信息结构理论运用到语篇信息分析中可以看到主述位分布在语篇信息流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帮助阅读者把握语篇的信息方向、信息框架和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诗学是从具体文本中建构诗学的一种诗学建构方式,在当前理论语境下,本文诗学建构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涉及到本文诗学建构的理论语境。这种语境包括:文学终结论的蔓延、解释学—接受美学的兴起和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脱节。  相似文献   

20.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两个重要的特征,翻译正是建立在语篇而不是字、词上,因此翻译也需要具备这两种特征。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角度对朱纯深和杨宪益夫妇翻译的《荷塘月色》进行对比研究,从这两方面对译文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因属于不同语言体系,而必须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衔接和连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