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摔跤是彝族的一个传统体育项目,是彝族人民宝贵的文化积淀,是游牧文化和山地文化的结合体.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民族运动会等促进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南涧彝族“跳菜”是彝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南涧彝族“跳菜”的起源、文化内涵、舞蹈、音乐、服饰等方面的研究作归纳和总结,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为关注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个人层面看,婚姻是个体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层面上看,婚姻又是形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基本途径。文章以东山彝族乡为个案,运用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东山彝族配偶的选择、订婚仪式和举行婚礼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出彝族婚姻仪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祭送布谷鸟节是隆林彝区流传已久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于2014年成功申报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该节日既有严肃的传统祭祀仪式,也有丰富多彩的比赛娱乐项目,是传承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祭送布谷鸟节的由来、经过及传承现状的研究,分析了该节日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土掌房文化是彝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之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文章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以云南省泸西县城子村的彝族土掌房为例,浅论彝族土掌房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使逐渐走向消失的土掌房文化在现代化中传承。  相似文献   

7.
“白马藏族”位于甘肃南部及四川西北部的白马河流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民族习俗、宗教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文探讨了整理、开发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意义和现代价值,并建构了科学合理的传承路径.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理论,以期保护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及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在农家是贵州人民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创造,四在农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载体,是引导农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好途径。从年代、期刊、著者、地区等方面统计分析了四在农家活动的相关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9.
彝族宗教形态从整体上来说处于原始宗教的较高级阶段,但不同支系的宗教信仰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调查发现,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白娜古村啊喇么村的俚濮彝族在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一特色概括起来就是:俚濮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既保持了彝族的一些基本特点,又大量受到汉民族文化的影响。对这些原始宗教文化现象应该有所肯定、有所否定,正确引导,加强管理,以更好地改善彝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以凉山彝族双语教学中“各科利用彝语文课教学 ,同时开设汉文课”这一模式教学的学生汉语言水平问题为个案 ,研究了在自然情景下教学的“当事者”之一———教师群体对这一教学模式学生汉语学习问题的态度和认识 ,揭示出现象背后教师群体的两难境遇 :在非主流民族的弱势语言生存空间日趋缩小的背景下 ,是继续执著于非主流民族的传统文化还是顺应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彝族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倾向于采用可控、整体的归因。彝族青少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采用持久稳定、局部的归因。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采用内在的归因,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的(301元以上)彝族青少年更倾向于采用内在、可控归因。与父母亲一块生活的青少年更易归因于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特色小镇格局调整与功能优化是小镇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符合特色小镇施行严格的动态监管与优胜劣汰机制要求。基于系统论,建构特色小镇空间“格局—功能”动态评价指标体系,以茅台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格局功能耦合关系,研究动态协同发展特征与效应,以期为同类型特色小镇动态监测发展趋势与格局功能优化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茅台镇近五十年空间功能格局优化明显,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显著,整体处于激进扩张建设阶段;格局扩张优先于功能优化的发展趋势将引起特色小镇系统失调;特色小镇高速城镇化导致的空间异变可以通过满足生产主体需求、缓解人与自然对立关系、产业转型优先于格局调整等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3.
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第二课堂的教学现状,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新时代女子学堂”第二课堂实践为例,通过构建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组建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创新管理制度,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蜈蚣舞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它是由淳朴的乡民于日常生活中创建出来的潮汕地方舞种,舞蹈表演具有极强的震撼力,体现了潮汕先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本文在探讨蜈蚣舞历史渊源的基础上,从三个维度对其动作符号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草根娱乐价值进行深度挖掘,进而从非遗角度研究了蜈蚣舞的有效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科技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结构,直接影响到传统花鼓灯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花鼓灯现在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主要流派之一的凤台陈派花鼓灯在新时期的传承进行调查,力图为花鼓灯在今后的传承和发展给予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龙崇拜最初是对水的崇拜。昙华山彝族俚濮对水的崇拜,最早应该是起源于对水的依赖和恐惧,最原始的功利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和人类自身的生殖繁衍,核心内容是对水的种种神秘力量的崇拜,并由此引发的对掌管水(包括雨、雪、冰雹、霜等)的神灵的崇拜。龙神是水神的变异。明、清以后随着汉族大量进入彝区,中原汉族龙崇拜的思想观念对彝族的影响,使彝族水崇拜与龙崇拜结合在一起,加之明清以后彝族地区多数逐渐由旱作转变为稻作农耕,水在稻作生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龙神观念逐渐为彝族民间所接受,转变成为彝族信仰的神灵,产生了各种相关的祭龙求雨的习俗活动,形成了昙华山彝族俚濮复杂多元的水崇拜和龙崇拜民俗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贵州省晴隆县长流乡喇叭苗家族史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喇叭苗名称的演变,以及在明代的来源、构成及其参与的战事活动和与土著融合发展的复杂性。指出分布于今晴隆、六枝、盘县、普安一带的喇叭苗组成相当复杂,有明初洪武时期前后进入的湖广土军和官军,更有弘治年间平定米鲁之乱后留下来的湖广土兵或官军,还有明中期自湖湘雇佣来黔的卫所卫戍军士中的游离者;籍贯有湘西、湘西南、湘中南的不同地域之分。喇叭苗群体及其文化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异源合流。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是内地汉人社会的简单移植,而是要在先湖广人与后湖广人之间、汉移民与土著之间、汉化与夷化之间、地域化与国家化之间重新建立平衡互动关系。在当地多民族杂居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湖湘之人与不同的民族有融合,但融合程度不一。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史志将喇叭苗或归入汉,或归入苗,或归入仡佬,或称为民家子,这些看似混乱矛盾的称谓或归属,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上不同时期入黔的湖广军人来源的复杂性及其与不同土著融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罗文富  丁先琼  李婷娜  罗文军 《科技信息》2010,(30):I0296-I0297
云南彝族有着悠久的、灿烂的、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在彝族民间流传着种类繁多,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习俗活动,传统的体育活动。云南彝族民间传统习俗活动中都孕育着许多传统体育,这种传统习俗活动富有奇异的民俗特征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临沧彝族传统婚丧习俗的考察,探讨云南彝族传统婚丧习俗中的民族体育文化,以探索民间习俗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攀枝花市全面建设"文化强市"的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关注外来务工彝族人员这一特殊"流散群体"的文化适应对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在攀枝花市务工的彝族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彝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的诸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策略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彝族务工人员文化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末伦文化是广西一种尚待研究与开发的民族个性鲜明的壮族地方活态文化。步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受历史影响、时代冲击和环境制约,末伦文化开始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对于末伦文化,我们可以有步骤、有目的地采取“四位一体”的措施,即“双管齐下”的抢救,“内外兼顾”的保护,“动静结合”的传承,“比翼双飞”的开发,以此有效地实现末伦文化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