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传统含蓄美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论述,主张中国的陶艺创作应遵循含蓄美的审美特征,在意境的创造上来完成陶艺含蓄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以江苏宜兴为代表的紫砂陶艺及其非物质设计内涵进行了剖析 ,指出紫砂陶艺在创作中所追求的心法、韵味和意境 ,在审美上所崇尚的形、神、气、态等 ,对紫砂陶艺之外的其他设计艺术的非物质性设计不无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与现代陶艺审美追求的最大差异是由于传统陶艺在工艺、材料和传统的审美理念已经形成非常独立的体系,并达到顶峰;但创造者的个性精神、探索精神却被压抑。而现代陶艺在注重工艺技术的同时更注重“人文精神”的注入,使个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创作的自由得以实现,从而使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产生了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虚实"作为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诗文、小说、戏剧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创作中。对于文学而言,这一方法涉及到创作中的题材处理、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的描写塑造及意境的创造等。"虚实"方法的运用也关系到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在今天的各体文学创作中,"虚实"仍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法。对此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文学创作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当代文艺理论的深化、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的中篇小说《黑氏》很有意境之美。"女人"是贾平凹文学意境中的构成核心。意境美的完美体现,有效消解了"黑氏"的道德/不道德的二元对立,使"黑氏"成了人性美、人情美、人物美的化身,从而进一步加深了"黑氏"形象的悲剧意蕴。这种手法受到了清代《聊斋志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陶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相对于西方现代陶艺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而言中国的现代陶艺还很年轻,以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陶艺都被国人归到工艺美术范畴,人们习惯去关注陶艺的技巧及继承下来的审美模式,很少与现代艺术挂钩。实际则不然,自"八五"艺术新潮运动以后,受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中国现代陶艺创作在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上都带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子。本文结合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简要分析中国现代陶艺产生的背景,以及我们对待西方现代艺术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汉晋音乐赋的创作专事铺叙、体物写志、虚构夸张。语言绮丽,注重文采,讲求韵律。结构上追求"繁类以成艳"以造成气势,并运用铺陈、比喻、排比、夸饰、用典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音乐之美,体现了繁花似锦的艺术特色,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与美学价值,从而使音乐赋成了赋体文学的主要分支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明清是石湾陶艺创作风格、艺术特色的奠基时期。明清石湾陶艺注重表现,富有生活气息,简约质朴,豪放自然,尤其在人物眼神与衣纹的刻划、“素胎烧制”等艺术表现技巧方面所作出的探索,终经后来历代艺人的发扬光大,已成为今天石湾陶艺所特有的“有意味的形式”,并展示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曾新玲 《科技资讯》2011,(4):210-210
本文从陶艺创作的内容开始分析,通过对各民族美学认识的研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陶艺创作的方法、技巧以及主要种类,为陶艺创作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0.
陶艺工作者如何去表现高温颜色釉山水作品的意境,做到情景交融,让作品吸引人感染人?相应的,从事现代高温颜色釉山水画创作真正能带来些什么呢?真正的艺术创作能洗去人内心世界的尘埃,使人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1.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周而复,敏锐的历史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促使他从"历史真实"的文学本质论出发,形成了以"主题发展论"为标准的作品内容观,以"典型规律论"为特点的作品创作观,以"语言唯一论"为追求的作品本体论,从而在文学的本质与创作规律、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等多方面形成了以"真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12.
文学研究会成立初期,在"为人生"的理论引导下开始探求文学的现代走向。以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旬刊》中刊发的文学作品为研究主体,从题材选择与写作手法等方面探求文学研究会最初的创作形态,从而更清晰地体现"为人生"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近现代陶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出发,分析了现代陶艺的三大流派,进而给陶艺赋予定义,并概述了陶艺创作的思维形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现代陶艺对景德镇艺术陶瓷创作的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吴海燕 《科技信息》2011,(8):I0274-I0275
现代陶艺在形体造型空间的表现形式上有了比传统陶艺更为丰富的拓展,提升了现代陶艺空间的审美体验,传递着现代审美的心声,较传统陶艺承载了更多的内容和审美元素。本文从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空间的审美比较出发,分析了现代陶艺器型内空间的审美转换和对器型"开口"方式的处理的不同。现代陶艺在造型表现语言上应更加成熟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雕塑性陶艺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西文化的交融,当代雕塑性陶艺的创作理念及创作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何在当代雕塑性陶艺的创作中,更好的彰显出现代性特征,对于中国当代雕塑性陶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陶艺创作中把泥土作为一种高于纯物质之上的精神载体,赋予了它人格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是现代陶艺创作中重要的创作思维和审美取向。意象的表现是中国现代陶艺的重要特征,泥土的特性符合意象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学是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发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和审美情趣的文学,旅游文学创作的深层次动因来自于道家思想。道家强调旅游艺术化的思想是旅游文学创作的本源动力,同时,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意识也源于道家的崇尚自然思想。旅游文学在创作手法、作品内容、创作的意境追求等三个方面都受到道家的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陆机的《文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探讨了文学的内部规律,将"物、意、文"矛盾关系引入创作过程,并对文学构思过程及艺术表现过程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文赋》中还提出了"缘情"主张,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程幸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1):118-118,24
现代陶艺从上个世纪70年末开始以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从对现代陶艺的概念、工艺和创作等方面论述了现代陶艺特性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陶艺,作为泥与火的陶瓷造型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造型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而陶艺材质肌理是陶艺的载体表现,充分发掘和运用陶艺材质肌理表现是现代陶艺创作者所特别关注的,本文从陶艺作品材质肌理的设计制作方法、构成形式和肌理形态等方面阐述陶艺肌理表现与陶艺情感表达的关系,对现代陶艺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