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建民  冯娜  李根柱 《科技信息》2012,(35):921-44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黄河防汛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防汛运行管理机制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被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所替代。再加上黄河长期没有出现大的洪水,在群众防汛意识中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形势以及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影响与应急突发事件增多的情况下.社会各界对防汛工作关注度提高.媒体反应相对敏感。同时,水管体制改革后在责任制度落实、抢险经费落实、抢险队伍组织、防汛物资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滩区经济发展与黄河下游治理的局部冲突进一步加剧.当前防汛工作开展面临诸多新的问题。观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做好防汛工作。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河道是黄河防汛的关键河段,防汛任务十分艰巨。目前,黄河防汛抢险队伍由专业队伍、群防队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三部分组成。队伍建设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法和步骤,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难以逾越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加强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王力  吕卫东  闫德春 《科技信息》2009,(29):I0715-I0715
随着水管体制的改革,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水管体制改革,担负起确保黄河安澜的重任.是黄河机动抢险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山东黄河第一、第十专业机动抢险队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专业机动抢险队优化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陈焕英  张滨  陈月英 《科技信息》2008,(32):378-378
黄河防汛队伍的组织实行专业队伍与群防队伍相结合和军民联防的原则。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队伍缺乏年轻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抢险技术,而群众防汛队伍是黄河抢险、查水工作的主要力量,也是协助武装力量抢护重大险情的不可缺少的一支主力军,但也存在着召集、组织和训练较为困难的问题,群众防汛队伍的建设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前,黄河防汛队伍由专业队伍、群防队伍、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三部分组成。队伍建设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法和步骤,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难以逾越的问题和困难。为使防汛队伍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充分体现"黄河防汛人人有责"的宗旨。本文结合聊城黄河防汛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就新时期防汛队伍建设提出粗浅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张华  孙晓明  闫亚萍 《科技信息》2009,(29):I0723-I0723
防汛抢险队伍是抗大洪抢大险的主要力量,搞好防汛专业抢险队伍建设,使之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争取时间,抢早抢小,对确保防汛安全意义重大。但目前黄河防汛专业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完成抗大洪枪大险的艰巨任务。本人作为一名抢险队员.参加了多次黄河、东平湖抢险,就如何建设现代化的抢险专业队伍,使之具备机动、灵活、快速、机械化程度高、应变能力强,能枪大险的专业机动抢险队伍,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黄河防汛抢险队伍由专业队伍、群防队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三部分组成。队伍建设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法和步骤,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为使防汛抢险队伍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充分体现“黄河防汛人人有责”的宗旨。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徐磊  张志超  曹洁 《科技信息》2010,(30):I0352-I0352
山东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是我省黄河抢险的突击力量,在历年的黄河防汛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管体制改革后,专业机动抢险队出现了各种新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专业机动抢险队在历次抢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现状和对未来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好群众黄河防汛队伍,使其在黄河防汛抢险过程中,真正做到严格管理,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纪律严明,能打硬仗,充分发挥中坚力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极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东阿县民兵黄河抢险队汛期驻堤试点工作实践,对群众黄河防汛队伍建设,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靳亚兵  常楠  靳德刚 《科技信息》2012,(13):451-451
黄河防汛抢险队伍由专业队伍、群防队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三部分组成。队伍建设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法和步骤,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为使防汛抢险队伍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充分体现"黄河防汛人人有责"的宗旨。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李辉  郭蕾  李庆伟 《科技信息》2010,(15):371-371
2005年水管体制改革后,黄河下游专业机动抢险队在组建、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山东黄河第六专业机动抢险队为例,在管理体制、资金投入、抢险机械、组建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靳德刚  王佰案  邢伍防 《科技信息》2011,(35):I0404-I0404
黄河经过60多年的治理,防洪工程设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地上悬河”将长期存在,由于黄河多年没有漫滩,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加剧.防汛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汛期防洪工程出险后还必须依靠人靠机械进行抢险。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法和步骤.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为使防汛抢险队伍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充分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下面,笔者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群防队伍是防汛抢险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抢险中担负巡堤查险和一般险情抢护的重要任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防队伍在建设和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见解性意见、对策:(1)强化群防队伍思想工作,提高群众对黄河防汛长期性的认识和水忧患意识;(2)建立群众黄河防汛抢险突击队和黄河防洪基金;(3)加强各级领导组织,实行县、乡(镇)行政首长负责制;(4)河务部门当好参谋,增强群防队伍的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做好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确保黄河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黄河防汛,一靠工程,二靠人防。近年来,随着标准化堤防工程的全面完成,黄河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为黄河防洪工程安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黄河防汛队伍建设中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的新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正>水管体制改革自2006年在黄河全面推开后,根据国务院《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力争三到五年把黄河维修养护全面推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维修养护体系的要求,结合近几年的维修养护实践,对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发展与未来进行初步的探讨。1改革后的变化水管体制改革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全面落实,原来的黄河工程管理单位一分为二,转换为水管单位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公司。水管单位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管理单位,养护公司成为专门的维修  相似文献   

16.
张志明 《科技信息》2010,(29):348-348
为保证改保证黄河工程防洪安全和效能发挥,分析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建立起适合黄河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管单位管理运行机制,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河部门水管体制改革已于2006年全部结束,并逐级通过了验收.通过改革,结束了长期存在的"修、防、管、营"四位一体的传统管理模式,初步建立起了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养护经费得到落实.工程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水利工程逐步向日常化管理、专业化养护方向迈进.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水管单位与养护单位之间配合不默契、工作不协调;维修养护运作手续繁琐、效率低下;基层技术力量更加薄弱及管理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以惠民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工作为例.对工程管理运行考核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河防汛,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沿黄人民群众福祉和平安,如何解决当前黄河防汛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防汛队伍、防汛料物、防洪预案、反应速度等四个方面着手,只有逐步的解决这四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的确保黄河安澜。  相似文献   

19.
李霞 《科技信息》2011,(6):402-402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人民治黄60多年来,黄河防洪治理与开发取得了辉煌成就,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洪水隐患还没有彻底根除,抗御洪劳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我们要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大局出发,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防汛准备工作,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在加快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必须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强化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切实把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作为大事来抓,在黄河两岸筑起“铜墙铁壁”,确保黄河岁岁安澜。  相似文献   

20.
黄河防汛工作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玲 《科技信息》2009,(25):I0366-I0367
由于今年汛期黄河下游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黄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做好黄河下游的防洪工作,解决当前黄河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确保黄河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是黄河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