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安娜,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塑造了爱玛这个女性形象。作为大胆追求爱情的悲剧女性,无爱的婚姻与强烈的爱情追求的矛盾,纠结于社会因素的情感困境,都无可厚非地成为了她们走向各自归宿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秉承俄国文学人道主义传统,创造安娜这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形象.安娜感人的爱情悲剧寄寓着她自身的精神困惑和意愿;也蕴涵着作者对社会、人性及二者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沈军 《科技信息》2011,(22):32-32,35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位独具风采的女性形象。她抛弃一切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却失败,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她的悲剧的命运结局令人扼腕。本文旨在分析安娜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正>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卷语。小说的主线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即安娜受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影响,冲出不道德的家庭,试图重新建立一个以爱情为基础的合乎道德的家庭,但她失败了。安娜的悲剧是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造成的,安娜的悲剧对社会有巨大的批判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导致安娜爱情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秉承俄国文学人道主义传统,创造安娜这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形象。安娜感人的爱情悲剧寄寓着她自身的精神困惑和意愿;也蕴涵着作者对社会、人性及二者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安娜·卡列尼娜》和《红楼梦》,是世界文学之林中的两部杰作,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两书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描写了城市、农村,家庭婚姻和爱情悲剧,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状况,形象反映了俄国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动荡变化的社会生活,深刻批判了俄国贵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作者是通过展示多重矛盾 (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主观追求和客观现实的矛盾、新旧伦理道德的矛盾等 )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安娜爱情悲剧的 ,进而阐明了安娜的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矛盾和其个性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鲁迅笔下的子君是一对敢于冲破封建旧道德观念束缚,敢于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女性形象.在她们大胆争取自由爱情的同时,客观上成为了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代表,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残酷、阴暗、不可理喻的一面.两个深深陷入感情泥淖中的女人,为了爱情抛弃了一切,结果被一切所抛弃,终没有得到最后的幸福,她们只有以死来表达对这种社会制度的抗议与批判,完成自己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安娜追求爱情的心态,所处的社会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三方面剖析安娜悲剧形成的实质原因及其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安娜追求爱情的心态,所处的社会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三方面剖析安娜悲剧形成的实质原因及其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一直都是西方文学中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凯瑟琳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首先从“夜闯画眉田庄”这一情节入手,探讨凯瑟琳最初的感情变化轨迹:然后针对她在爱情上认同并选择了林敦,分析其如何走向爱情悲剧的不归路;最后探讨凯瑟琳在不归路上激情回归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12.
《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埃玛是两个为激情所毁的少妇,她们的悲剧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她们毕竟是出于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且是出自两个不同作家笔下,因此,这两个形象之间在实质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安娜追求的是高尚的爱情,而埃玛追求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低级的情欲。  相似文献   

13.
《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埃玛是两个为激情所毁的少妇,她们的悲剧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她们毕竟是出于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且是出自两个不同作家笔下,因此,这两个形象之间在实质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安娜追求的是高尚的爱情,而埃玛追求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低级的情欲。  相似文献   

14.
白族长诗<青姑娘>揭示了古往今来的婆媳矛盾冲突,其爱情婚姻悲剧是人类一直以来婆媳矛盾普泛性生动、形象的呈现;婆媳在家庭结构中权力地位的不同,是其爱情婚姻悲剧的先在前提;婆媳内心深处的隐秘心理,是其爱情婚姻悲剧冲突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5.
安娜与子君为个性解放、爱情自由与社会抗争,最后都在所处的时代社会中倒了下去,相似的追求与结局反映出相似的悲剧根源:同样背负社会的学生打击,同样单纯为爱而放弃了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其悲剧在今天仍具有启示义。  相似文献   

16.
安娜·卡列尼娜,端丽、温雅,感情深挚,风度迷人、在俄国文学中独具风采.托尔斯泰在小说中,通过一系列意蕴深广的肖像描写、细腻生动的心理刻划、迭宕多姿的情节故事,塑造了安娜这位叛逆的贵族妇女形象.譬如安娜去看歌剧的情节,一方面,描写了安娜对整个上层社会的再次正面冲击,展示了安娜反叛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说明安娜对上流社会依然存有依恋之情,在安娜追求与反叛过程中,无法彻底摆脱出身和教养给她的影响,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心理,这是她可悲结局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本文拟就安娜看歌剧这一情节,再谈安娜性格的反叛性,追寻安娜的死因.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真挚爱情不得并被虚伪、黑暗、冷酷的沙俄上流社会所吞噬的悲剧意义,展示列夫·托尔斯泰对社会本质敏锐的洞察力与精湛的人物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18.
美狄亚是古希腊文学里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也是至今为止颇具争议的一个女性形象。杜十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闪耀着光芒的女性。她们都美丽而充满智慧,都有一颗不羁的心灵,都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但她们在爱情上都遭遇了不幸。为祭奠被毁灭的爱情,她们报复的方式和结局既悲壮又惨烈,既令人心惊又令人敬佩。本文主要从探讨她们的爱情悲剧根源入手来分析中西方复仇女性形象的差异,并试图阐释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女性文学的视角读解《诗经》,可以发现,《诗经》中描写的女性的形象美、女性的爱情生活和女性在婚恋中的悲剧性命运三个层面的内容,都印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葛利高里     
本文就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形象进行分析论证,从葛利高里的军役政治生活和爱情纠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示葛利高里的性格特征,以及在其形象中表现出的悲剧美感,说明葛利高里世界文学中不朽的人物形象之一。从美学的角度来观照,这个悲剧形象是如何实现它的审美价值的,对读者的审美享受进行一番沉思和开掘,以期在审美质量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