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天文学家们发现了第一颗围绕着经历过红巨星阶段的恒星而旋转的行星。红巨星阶段是指类似太阳的恒星开始将核燃料燃尽时所经历的大规模膨胀阶段。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尽管这颗所谓的系外行星一度跟其恒星的距离大约相当于地球跟太阳的距离,但它很可能  相似文献   

2.
现代恒星演化理论认为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比太阳大得多(12 ?10 0倍太阳质量)、则在它们演化的最后阶段终将会猛烈地爆发成为一颗超新星.爆发后残留下来的核心其质量在1.4至3倍太阳质量时它将成为中子星,而大于3倍太阳质量坍缩得更紧密的核心它将成为黑洞.虽然已在银河系内发现了一些中子星和黑洞,但前者的质量大体上接近太阳的1.35倍,后者的质量不小于5倍太阳的质量.可见,就坍缩星的质量而言,1.4~5倍太阳质量是一个空隙.  现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的DawnGelino和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ThomasHarrison用新墨西哥州阿帕奇波因特天文台…  相似文献   

3.
宇宙之中的生命究竟充斥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远不能说清楚的。但是生命是罕有的这一可能性已经由一个最新的观察揭示出来:关键在于我们的太阳比起跟它大小相同、年龄相等的其他恒星的旋转要慢得多。美国得克萨斯州麦克唐纳天文台的天文学家M.Smith已经观察了与我们的太阳相同的28颗恒星的自转。根据他的计算,发现其中17颗恒星以平均比太阳快2.5倍的速度旋转,其他11颗虽则速度小一些,但还是比太阳来得快。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最近观测到宇宙"旋转木马"VFTS102,这是迄今观测到自转速度最快的超大质量恒星,其赤道区域环绕轴心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作用,如此之高的自转速度几乎能将这颗恒星撕裂。VFTS102非常炽热,是一颗高度发光的恒星,亮度为太阳的10万倍。这颗恒星曾拥  相似文献   

5.
熊大闰 《科学通报》1989,34(14):1082-1082
太阳是目前仅有足够空间分辨率的恒星。日震学提供一种探测太阳内部结构与运动的强有力的手段。因此太阳成为检验恒星演化和对流理论最理想的试验场。此外,研究太阳对流区结构对揭示太阳磁场起源和太阳活动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成功的太阳对流区的模型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制约:(1)原始太阳经过大约45亿年的演化后,必须具有其目前的光度和半径;(2)它必须给出与观测一致的太阳振荡频率;(3)  相似文献   

6.
神秘的旋转     
你在读这篇文章时,是被地心引力牢牢地吸附在地球表面,并随同地球一起绕其轴心以每小时1600公里的速度旋转着。这已成为尽人皆知的常识了。 但是要认识到自然世界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不在旋转这个概念时,可能就会是无人不惊了。旋转的地球与其他旋转的姐妹行星一起围绕着旋转的太阳旋转,而太阳又随着组成银河的众多旋转的恒星一起转动。银河系的旋转方式几乎无异于加入咖啡中的奶油。奶油分子由旋转的小粒子组成。宇宙间已知的最小物质夸克粒子和最大物质星体也在旋转。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保罗·伯奇在1983年就提出见解说整个宇宙都处于旋转之中。  相似文献   

7.
根据恒星演化理论,再经过四十多亿年,太阳将变成一颗体积巨大的红巨星,就连地球也将被吞没在这颗红巨星内,那时的人类将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5,(3):9-9
有一次和另一颗恒星相遇时,太阳可能当了一回"偷星贼"。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暗示。太阳的引力可能曾经将围绕另一颗恒星运行的星子("婴儿"阶段的行星)拖到了太阳系以内。这要从2004年说起,就在2004年,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已知环绕太阳运行的最遥远天体--微型行星塞德娜。塞德娜星不仅比冥王星距离太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5,(6):7-7
因为与一个黑洞的近距离相遇,一对双星中的一颗竟然将被“甩”出银河系。这颗恒星名为“SDSS、J090745.0 024507”,它也是第一颗被观察到的将被赶出银河系的恒星。目前,这颗恒星的运行速度高达每秒700千米,它也是迄今为止运行速度最快的恒星。正因为其运行速度足够快,这颗恒星才能够摆脱银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正>天文学家们发现了6颗气态行星,它们都像图中这一颗,运行方向与其恒星的旋转方向相反多亏我们的幸运之星———太阳,我们才能生活在银河系一个相对平静的角落里。天文学家们发现了6颗巨大的行星,不规则的轨道表明它们在其恒星系统内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太阳物理学聚焦于距离我们最近,也是对我们最重要的恒星,处于天文学、行星科学、空间科学、等离子体物理学等学科的前沿交叉领域.很多基本科学问题的解决——宇宙天体磁场的起源、恒星磁活动周的演化规律和形成机制、恒星磁活动如何影响宜居环境和生命起源、如何预报太阳爆发活动以防止其对人类造成灾害性影响——都将得益于太阳物理学的突破性进展.近10年来,太阳物理学进入了多信使、全波段、全时域、高分辨、多尺度、多视角和高精度探测的时代,而最新发射的帕克太阳探针和即将发射的太阳轨道飞行器,将开启空间太阳探测的新纪元.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将于2021年发射.在这重大变革的前夜,我们回顾和梳理了近10年来我国太阳物理学者在认知太阳磁场性质、低层大气精细结构和动力学,以及太阳爆发活动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突出进步,并展望中国太阳物理学的发展和中国学者未来可能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在遥远的天际又发现了一颗飞速旋转的恒星。这是一颗脉冲星,位于狐狸座和天鹅座之间,每秒钟旋转一百六十三次,它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颗飞速旋转的恒星,去年在狐狸座发现的脉冲星每秒钟旋转六百四十次。科学家们说,他们发现这颗新发现的脉冲星是某个二星系的成员,它和另一颗恒星相互环绕运行。这颗脉冲星和狐狸座的那颗脉冲星理应减速,但它们能够在很久以后依然如此快速地旋转,科学家们相信,这种二星系可以对此作出解释。据信,脉冲星是大星球早年爆炸后的残留物,爆炸产生了较小的恒星,它的原子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密的星体。科学家们说,爆炸的力量导致了这些分量沉重、结构紧密的恒星快速地旋转,每旋转一次,就产生横  相似文献   

13.
徐烨 《自然杂志》2006,28(4):193-193
尽管有关银河系结构的模型已经建立了很多年,但是关于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因为它首先是以太阳到银心的距离为基本参数建立一个旋转曲线的模型,然后通过测得恒星和气体的视向速度,将观测与模型相比较,确定天体的距离,即运动学距离,由此建立银河系的旋臂结构模型。但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①很难建立一个精确的旋转曲线模型;②银河系中一些区域的运动学距离的不确定性;③漩涡结构的非圆运动。这些因素使得目前建立的银河系结构模型具有很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21,66(11):1346-1362
银河系至少是目前唯一能够获得单个恒星三维空间和运动信息的星系,这使得它成为我们得以详细研究的最重要的星系.更好地了解银河系的组成及其演化在星系天文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Hipparcos时代以来,人们开始以数以万计的恒星为样本研究银河系,这使我们能够在太阳附近发现许多新现象. SDSS和2MASS等巡天将我们的视野扩展到银河系的更大体积,在恒星晕中发现了丰富的子结构. LAMOST巡天提供了1000多万个恒星光谱,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银河系的了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LAMOST巡天观测数据开展的银河系研究新进展,特别是在银河系恒星晕的结构与演化、银河系外盘的形态与非稳态运动,以及银河系动力学质量和本地暗物质密度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5.
太阳的自转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旋转.人类藉以生存的地球就在自转,月球也周而复始地在转动.行星、恒星、星团、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等都在旋转.太阳也不例外,也在不断地自转.由于太阳是一大团气体(更确切地说,是等离子体),它的自转比固态的地球、月亮和行星要复杂得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太阳的活动规律与自转运动密切相关,甚至围绕广义相对论的一场论战也与太阳自转有联系.因此许多  相似文献   

16.
恒星对流问题是天体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对恒星的内部结构、恒星演化以及恒星的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非局部对流与大质量恒星演化》一文对非局部对流以及大质量恒星演化中所谓半对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并阐明了作者本人的观点,介绍了作者新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广袤宇宙中最著名的一颗恒星,我们常常将太阳当作比较其他恒星大小的标准。其实,绝大多数的恒星都很小,它们往往只有太阳质量的10%~20%。如果我们将它们称为小恒星的话,那么太阳就是中恒星,而大恒星的质量往往是太阳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恒星家族的分布规律很有趣——小的多,大的少。如果按比例来估算的话,一颗大恒星的存在,往往意味着  相似文献   

18.
天文学家发现的证据表明,在424光年以外的又一个"地球"正在形成。天文学家利用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温暖的尘埃巨带正在围绕着一颗年轻的恒星旋转。该恒星叫作HD113766,比太阳稍微大一些。科学家们认为,这个尘埃巨带正在聚集到一起形成行星,而且其位置处于这个恒星系统可居住环带的中部,类似地球,  相似文献   

19.
恒星的一生     
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物质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休。在宇宙中,恒星是各种星体中个子最大,最基本的一种天体。一颗恒星的一生,跟我们人类的人生大同小异,可分为胎儿期,青壮年期,老年期和临终期四个阶段。一开始,弥漫在宇宙空间中的星云物质,由于吸引力的强大作用,聚集在一起,再经过漫长时间的收缩,一颗恒星的雏形便形成了。由于这一时期的恒星很像母体中的胎盘,所以,这个时期为恒星的"胎儿期"。处于这一阶段的恒星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又经过数十万年的时间,终于成为一颗真正的恒星。恒星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收缩运动进行得非常剧烈,使得在恒星内部具有很高的压力和温度,从而产生了核聚变反应。在这个反应中,恒星损耗了一些燃料—氢气,而放出大量的热  相似文献   

20.
类似太阳的巨蟹座55星除了沿地球轨道以每秒72米的快速来回不稳定的运动之外,并没有非同寻常的现象。两位加利福尼亚天文学家报道:巨蟹座55星的不稳定运动暴露了一个几乎和木星一样巨大而且紧密绕该星旋转的未见行星的引力拖拽。此次发现了4颗行星,它们环绕着距太阳系几十光年远的类似太阳的恒星旋转。像其它新发现的行星一样,这被证实的新的庞然大物隐藏在其母星的闪光之中。再者.它与天马座B51星——这些被探测的行星之中的第一个——同样具有特殊性质。每颗行星都存在于炎热地区——存在或靠近其所环绕的恒星炽热的外部大气。的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