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4个不同地理群体(北海群体、陵水群体、惠来群体和厦门群体)的野生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群体遗传结构.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日本囊对虾530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120个日本囊对虾个体中,共检测到75个多态位点,获得62个单倍型,其中有44个简约信息位点,占整段序列的8.3%.各单倍型变异无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全部为转换或颠换,碱基频率含量(fA+fT)为59.4%,大于(fG+fC)(40.6%).核苷酸多态性以惠来群体最高,其它3个群体较低.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45%~2.60% ,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50%~5.30%之间.采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方法,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9.9%,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1.1%,群体间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构建的4个群体分子系统树表明,北海群体、陵水群体和部分惠来群体由于亲缘关系较近而聚在一起,而厦门群体则和部分惠来群体聚成另一支,两支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17%,分化接近亚种水平,据此认为我国东南近海的日本囊对虾可以分为2个种群,2个种群的分布区域在广东惠来海域附近存在重叠.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省内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群体遗传背景和分化情况,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渔业资源,选取线粒体控制区(CR)和细胞色素b基因(Cytb)对分布于山东省近海沿岸的3个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以及北黄海1个离岸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序列特征、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情况。经PCR扩增得到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的CR和Cytb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485bp和651bp。基于CR基因序列共检测到40个多态位点,单倍型多样性平均值为0.908,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06,定义了53种单倍型。基于Cytb基因序列检测到56个多态位点,转换颠换比值为19.04,种内单倍型多样性平均值为0.934,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05,定义了38种单倍型。对比分析表明,4个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均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NJ系统进化树、群体间/内平均遗传距离、Fst值、基因流及AMOVA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内近海沿岸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和北黄海离岸野生群体遗传差异不显著,群体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未形成显著的遗传分化。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于更新世晚期经历了快速扩张,并形成了现有遗传格局。山东省内近海沿岸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和北黄海离岸野生群体遗传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地理隔离,这可能与人为增殖放流和秋冬季节黄海沿岸流及暖流有关,从而使得群体之间基因交流广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东北粗皮蛙29个样本线粒体DNA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 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获得587bp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和895bp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合并线粒体DNA序列分析,共定义14个单倍型,16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多样性(H)为0.704,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438,表明东北粗皮蛙遗传多样性较低。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种群内变异占全部遗传变异的98.13%,群体间没有遗传分化(FST =0.0187),因此应加强对东北粗皮蛙野生种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东北粗皮蛙29个样本线粒体DNA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获得587bp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和895bp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合并线粒体DNA序列分析,共定义14个单倍型,16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多样性(H)为0.704,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438,表明东北粗皮蛙遗传多样性较低。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种群内变异占全部遗传变异的98.13%,群体间没有遗传分化(FST=0.0187),因此应加强对东北粗皮蛙野生种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本文运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对马尾松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6个群体3个酶系统(GOT、MDH和GOH)的12个位点。结果表明:马尾松群体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群体内杂合体不足,纯合体过量,处于非平衡状态;马尾松群体的分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变异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仅占一小部分;群体的分化与地理距离的隔离没有明显的关系;广西种群与福建、广东和贵州种群闻的遗传分化明显。此外,文章中还对马尾松遗传改良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种质资源状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评定为易危物种的褐石斑鱼(Epinephelus bruneus)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采用PCR方法测定褐石斑鱼西太平洋海区的中国海南岛(HN)、福建厦门(XM)和韩国济州岛(HG)3个地理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基因序列遗传变异、谱系结构和群体扩张历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褐石斑鱼3个地理种群(88个个体)共检测出18个多态位点,共有7种单倍型;各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而且单倍型在群体间分布不均,韩国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中国海南和厦门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地理距离最远的韩国群体和中国海南群体遗传分化最高(FST=0.177 5),地理距离最近的中国海南群体和厦门群体的遗传分化最低(FST=0.013 4)。Mantel检验结果显示,3个褐石斑鱼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间存在显著相关,距离隔离(Isolation by Distance, IBD)...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河南省不同黄河鲤养殖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通过线粒体COI基因对5个黄河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5个群体中荥阳水产良种场群体的单倍型数为4,洛阳水产技术推广站群体的单倍型数为2,其它群体的单倍型数均为3;各个群体的基因多样性从0.200到0.750不等,最高的为河南省水产良种繁育场的群体;各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范围为0.000 63到0.002 28,最高的为荥阳水产良种场群体,最低的为洛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群体.分子方差分析表明黄河鲤将近90%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说明整体上群体间分化较小.结果表明,虽然各个黄河鲤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小,但是它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别较大,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鲤的育种和增殖放流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大陆4个水系的8个地理种群绒螯蟹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并应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该PCR产物进行RFLP分析.在应用的6种内切酶中,HinfⅠ,RsaⅠ和EcoRⅤ酶切该PCR片段后,在某些地区绒螯蟹之间表现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为多态性的内切酶,但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种群特异的RFLP标记.应用3种多态性的限制性内切酶对8个地理种群的绒鳌蟹个体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RFLP分析,共检测到5种复合限制性酶切类型,即AAA型、BBB型、ABA型、BAB型、ACA型.依据群体间的净遗传距离绘制的UPGMA分子系统树显示,合浦绒螯蟹形成了独立的一支.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动物线粒体的主要特征,动物线粒体DNA(mtDNA)的结构,哆态和进化及线粒体DNA多态研究方法,最后介绍了动物mtNDA的多态在鱼类群体遗传结构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囊对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线粒体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囊对虾的3个养殖群体即浙江舟山群体(ZJ)、福建群体(FJ)和台湾群体(TW)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基因进行PCR扩增,得到577 bp的核苷酸分析序列,AT含量高于GC含量,发现51个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8个简约信息位点,共有31种单倍型。福建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用MEGA软件中的NJ法构建日本囊对虾3群体与另外5种对虾的系统进化关系,日本囊对虾的3个群体首先聚在一起,再与亲缘关系较近的中国明对虾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巴什拜羊(43只)、哈萨克羊(41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42只)、罗姆尼羊(45只)的3个血清蛋白位点进行了多态性分析,计算了血清转铁蛋白(Tr)、酯酶(Es)及白蛋白(Alb)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及各位点的杂合度、群体平均杂合度及群体信息度。结果表明:4个品种绵羊在3个位点均为多态,在多态座位中,Tr、Alb和Es分别出现了4、3和3种表型,分别受4、2和2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X^2检验显示,4个品种绵羊在3个座位上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并且均表现出较高的杂合度,其值分别是:巴什拜羊0.588l、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0.5352、哈萨克羊0.5290、罗姆尼羊0.4964。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分析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PPG双标图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PPG双标图根据人类群体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矩阵奇异值分解技术,将多维基因频率矩阵近似为一个能够用双标图表示的二维矩阵,从而实现了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图形化和可视化直观分析。它与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等传统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PPG双标图通过其几何性质,反映了其丰富的群体遗传学含义;更重要的是,在基因频率矩阵前2项奇异值的累计贡献率足够大的前提下,利用双标图,以辅助线为补充,可以实现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可视化直观定量分析:①比较各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划分群体类型;②比较各基因的变异性大小;③分析各基因之间的相关性;④比较某基因对各亚群体遗传结构的相对贡献;⑤比较任意2个亚群体遗传结构的差异;⑥分析任意2个基因的差异及其对各亚群体变异性的贡献;⑦分析群体与基因的交互作用及其对群体亚分的贡献。因此,PPG双标图值得在人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推广应用,但PPG双标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从Cytb基因序列探讨蝽类部分昆虫的系统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蝽总科18种昆虫线粒体DNA细胞色素6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比较其同源性,统计密码子使用频率并应用生物学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在获得的432bp序列中,碱基T,C,A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4%,18.8%,31.8%和12.0%,表现出强烈的AT偏向性.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采看,第3位点的A+T含量较高,达到83.6%.谊序列片段中共有215个核苷酸位点发生变异(约占49.8%),种间变异较大.在氨基酸组成上,共编码144个氨基酸。其中有47个发生变异。变异率为32.7%.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转换略多于颠换.以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为外群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支持荔蝽、盾蝽作为独立的科与蝽科并列,滴蝽从蝽亚科划出归属于舌盾蝽亚科,但蝽科内各亚科间及蝽亚科各族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烟台群体(YT)、青岛群体(QD)、珠海群体(ZH)(为3个野生群体)以及阳江群体(YJ)(为养殖群体)等4个地理种群的51个中国明对虾个体为实验材料,探讨了中国明对虾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并在51个样品中成功扩增出了525 bp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tDNA cyt-b)片段,...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新疆维吾尔族群体4个STR基因位点D5S18、D13S317、D7S820和D16S539的基因及基因型分布,获得4个基因库的群体贵传学数据。采用PCR扩增技术和基因扫描技术进行群体样本STR遗传结构分析,并与其他种族、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基因位点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均具有遗传多态性,4个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不同人群基因频率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美国引进的不同种源舒玛栎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揭示其遗传分化特点及单株间遗传关系,为舒玛栎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舒玛栎6个种源30个单株以及外类群纳塔栎5个单株为材料,基于SLAF-seq技术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开发一批SNP标记并选择其中多态性的SNP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利用GenAlex、Arlequin、MEGA、Admixture和Cluster等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估算、F统计量及分子分差分析、进化树构建、遗传结构与PCA主成分分析。【结果】35个栎树个体SLAF测序平均深度11×,碱基质量(Q30)平均为93%,GC含量平均为38.9%。共获得4 256 436个SLAF标签,开发多态性SNP标记8 459 025个,SNP完整度平均为79.29%,杂合率平均为14.15%。舒玛栎6个种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1个,多态性位点比例平均为49.21%;观测杂合度(Ho)与期望杂合度(He)变化范围分别为0.13~0.16和0.17~0.21;多态信息含量(PIC)、香农指数(I)、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群体内的近交系数(FIS)平均值分别为0.15、0.34、0.09和0.19。不同种源间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系数(FST)变化范围为0.08~0.18和0.15~0.39。分子方差分析表明舒玛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个体间。遗传结构分析显示30个舒玛栎个体来源于3个原始的祖先。【结论】舒玛栎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大,在品种选育中应注重群体内个体优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对麻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麻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分布于我国7个省8个麻栎天然群体的15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筛选出的18对SSR引物,使用GenAIEx 6.51、MEGA 7.0.26和Structure 2.3.4等软件,采用AMOVA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Structure分析等方法,对麻栎群体及相应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遗传距离及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18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5.62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4.104个,Shannon指数(I)平均为1.338,观测杂合度(Ho)平均为0.895,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45,筛选出的18对麻栎SSR引物具有丰富的多态性。8个麻栎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222~1.587,遗传一致度为0.205~0.801,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252,基因流(Nm)平均为1.140,固定指数(F)均为负值且平均为-0.441。麻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分化小,且群体间存在杂合子剩余;其98%的变异来自群体内, 2%的变异来自群体间。UPGMA聚类分析、Structure分析均将8个群体分为2组,二者的个体组成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存在一定的交叉引种及基因渐渗现象。【结论】麻栎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差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并呈现出沿“西南—东北”方向地理变异规律。因此,对麻栎天然群体的保护应该采取原地保护和异地繁育保存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石鸡是我国特有种,分布区狭窄;石鸡为广布种;两者都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荒漠环境的指示鸟类。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标记分析了大石鸡106个、石鸡48个样品,获得大石鸡单倍型9个,石鸡单倍型13个;在大石鸡种群中发现8个个体呈现石鸡基因模式(Hap-1和Hap-2),但是在石鸡种群中没有发现大石鸡的基因模式,确认为石鸡和大石鸡之间的渐渗杂交;确认杂交带从六盘山脉向南到陇南地区的礼县一带,杂交带长度为400km,宽度为130km。结果表明目前渐渗杂交对大石鸡种群遗传多样性影响不大,在不长的进化时期内,对增加物种多样性是有好处的。建议进行长期野外监测,以便弄清发生渐渗杂交的野外生态学数据,为物种进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元Ⅰ(COⅠ)片段,分析比较了蟒蛇(Python molurus)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序列差异.通过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蟒蛇线粒体2个基因片段的总长度分别为1 200 bp(Cyt b)和1 100 bp(COⅠ),其两个基因序列中碱基G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种碱基,基因片段的A+T含量都较高.用MEGA4.0软件中的NJ法和UPGMA构建系统树.以红尾筒蛇(Cylindrophis ruffus)作为外群,对福州动物园的5个蟒蛇样品和NCBI上检索的样品进行遗传距离的测算,从遗传距离上来看:有两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很近,一个是Fuzhou1、Fuzhou4和金门蟒蛇种群;另一个是Fuzhou2、Fuzhou3、Fuzhou5、缅甸蟒蛇种群和越南蟒蛇种群;印度蟒蛇种群Python molurus molurus(HM581978)与上述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次之,外群与其他样品距离最远.对5个蟒蛇样品和NCBI上检索的样品物种构建的系统树显示:Cyt b与COⅠ基因所构建的进化树基本一致,Fuzhou2、Fuzhou3、Fuzhou5与缅甸蟒蛇、越南蟒蛇为一支,为东南亚种群,与福建种群Fuzhou4、Fuzhou1、金门蟒蛇种群形成姐妹支,然后与印度种群Python molurus molurus(HM581978)聚到一起,构成大支.实验结果表明福州动物园的蟒蛇是福建本地种群和东南亚种群混养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COI基因)部分序列,对我国西南地区15个地点共计240个云南切梢小蠹个体进行扩增和测序.研究发现,云南切梢小蠹不同地理种群间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样性,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区的采样点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而西北的丽江和宁蒗遗传多样性比较单一,四川的3个采样地在地理上很近,多样性也较为丰富;研究证实,云南切梢小蠹为单起源,源于云南中部,随后向四周扩散分布;云南切梢小蠹的分布与云南松分布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没有云南松的地方亦没有云南切梢小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