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晚明四大科学家,按其生卒年代排列即是: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宋应星(公元1587—?)和方以智(公元1611—1671年)。李、徐、宋三人的科学成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至于方以智,他在科学上似乎没有多少具体贡献,而其卒年已在清代康熙年间,为什么要放在一起来谈呢?这是因为,方以智具体的科学成就虽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中西历表》一书中,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九月十八日是阳历10月4日,奇的是次日九月十九日却跳到了阳历10月15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历法是公历,但公元1582年前,通行的却是儒略  相似文献   

3.
《阅微草堂笔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晚年追录见闻的笔记小说,全书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共二十四卷。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生于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死于公元1805年(嘉庆十年)。  相似文献   

4.
中药反畏禁忌,在中兽医古籍文献中早有记载。公元1608年出版的《元亨疗马集》中,“陈反畏忌,禁药须知”就有六陈、十八反、十九畏、妊娠服忌的记载。据高晓山等考证:谬希雍的《炮灸大法》(公元1622年出版)的十八反歌诀,比《元亨疗马集》还要晚14年。二者字句可以说完全一样。清代的《牛医金鉴》中指出:“诸药相  相似文献   

5.
崇圣寺,在大理古城西北一里许的点苍山圣乐峰下,为古代云南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兴建绝对年代,讫今尚无可靠的资料,且据明嘉靖时昆明倪辂本《南诏野史》称“开成二年,嵯巅建大理崇圣寺,基方七里。”(“开成”系唐文宗第二个年号,二年当公元837年,即南诏世隆时。)这座宏伟的寺院,从唐代到清代中期,历千多年而不衰,清代末期地方兵燹,整座大寺院荡然无存,仅余一躯铜铸丈六观音大家(俗称“雨铜观音”)与山门前三座大塔。寺山门内钟楼上悬挂的一口铜铸巨钟,据文献纪载,巨钟铸自南诏世隆建极十二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是一稀世之物,亦在兵燹中毁去。  相似文献   

6.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始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因设立科目,考试以举士,所以称为“科举”。明代与清代,科举相沿袭,均以乡试考中者为举人,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进士出身者为进士。贵州科举起于宋而兴于明,清代又胜于明代。晚清时期,贵州科举异军突起,表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全国士林学界为之瞩目。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踏进侗乡,老远就望见一座座翘然挺立的高耸的建筑物,它就是与风雨桥几乎齐名的鼓楼。侗族鼓楼创建于何时不可考。但根据清代雍正十一年(公元1734年)刻的金供撰的《广西通志》载:“侗人居谿峒中,又谓之峒人。椎髻扦雉尾卉衣、……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这里叙述了侗族先民居住的自然环境,装饰样式与鼓楼建筑。由此推知,至少早在清代初年侗寨巳兴建鼓楼。侗寨小的有四、五十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0,(8)
王清任是清代一位颇具革新思想的杰出医家。他不迷信古人,勇于冲破旧说,创立新说,历时4 2载写成《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以往中医学著作中的诸多错误,成为中医学发展进步的一个里程碑。不避坟地污秽,乱尸之中观察脏腑数度新临刑场,只为寻找一片膈膜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字勋臣,清代直隶玉田县(今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人。他自幼喜好武术,曾考中武庠生。后来,又转而学习医学,精研歧黄之术,在20岁左右开始行医。他先是在当地医名渐盛,后又在北京行医  相似文献   

9.
引言明安图,字静庵,蒙古族,奉天正白旗(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正镶白旗)人,我国清代著名的数学家。他生卒的年代大约是公元1692年到1763年。[1]乾隆初年,从1736年开始,明安图着手著书《割圜密率捷法》,在他去世后的1774年,由学生陈际新续成此书,学生张肱和儿子明新也参加了工作。这部书共有四卷,约六万字篇幅。但书成却未出版,又经  相似文献   

10.
爱上丽江     
狄华 《科技潮》2001,(5):72-73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末)。到明朝初年(公元14世纪中叶),城镇渐成规模。丽江古称大研镇,它的形状象一方碧砚,砚研谐音,乃取名大研。纳西语叫它“金古堆”。由于它地处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通要道,清代以来(公元17世纪中叶)这里就是云南西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在历史上,丽江曾一度是印度经西藏、云南通往内地的古代马帮商路——著名的茶马古道上的一所重镇。说是重镇,周围却没有城墙,这在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曾有过。熟悉历史的老人们说:管辖大研镇的土司姓木,他认为如在自己的领地筑上城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1998,(2)
座落于前门外大栅栏24号的同仁堂药店,创始于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也是全国最大的药店之一,至今已有329年的历史,早在清代雍正年间就供奉御药,其所经营的药品素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是旅游局首批认定的涉外旅游定点商店。江泽民总书记于1992年为同仁堂亲笔题词:发扬同仁堂质量第一的优良传统,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1996年药店新楼落成,营业面积达4600平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8,(4)
巍然屹立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侧的那座古城堡式的灰色高台,就是世界瞩目的北京古观象台。台上陈列着气势磅礴、精美雄浑的8架清代大型铜制观天仪器,台下是幽雅古朴、景致迷人的附属建筑群。这里曾是中国封建王朝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现在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历史的遗珍,它迎接着慕名而来的中外参观者。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明代称为观星台,台高约14米。清代改称为观象台,至今台体南面的城墙内还嵌着一块刻着"观象台"3个苍劲大字的长石。嘉庆年间,中国北方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台体遭受破坏,清政府曾对它进行过一次大修,台体上刻有  相似文献   

13.
肖军 《科技智囊》2013,(3):78-83
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公元1442年(明正统七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在明代天文观测、历法制定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从明末开始的"西学东渐",北京古观象台见证了中西方两大文明体系交流与冲撞的大量历史事件,也经历了中西文化碰撞时的磨难与艰辛。在天文学领域,中国的学者与西方传教土相互交流,在古观象台共同完成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令人回味无穷的中西合璧的天文历法与天文仪器。创制于清代的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天体  相似文献   

14.
公元8世纪末,藏传佛教已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开始弘传,全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兴建与佛法的弘传是同步进行的。各教派寺院的相继建立也成为该派在这一地区传播的标志。宋代及以前是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初始阶段,元明时期是寺院的发展阶段,清代及民国时期是寺院发展的兴盛阶段。  相似文献   

15.
忽必烈(元世祖)至元8年(公元1271年)正式定国号“大元国”,在至元13年(公元1276年攻下南宋首都临安(杭州),至元16年(公元1279年)灭南宋。从世祖迂都大都(北京)而称国号,共历九代,至顺帝退出大都(至正28年,公元1368年)共享祚九十七年。元王朝大一统的政权和疆域,都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王朝。  相似文献   

16.
《广雅疏证》十卷,清王念孙著。王念孙,江苏高邮人,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开始致力于《广雅》的疏证,每天疏证三字,寒暑无间,至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冬,完成前九卷(第十卷用儿子引之的稿子)。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写成自序,作为疏证《广雅》的小结。《广雅疏证》是王念孙潜心研究的结晶,是他毕生学术思想的体现。学者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段玉载誉之为“不朽之作”。《清史稿·儒林传》:“(念孙)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  相似文献   

17.
高春花教授     
正清代为中国古代文学之集大成时期,各体兼备,蔚为大观,清代唐宋词选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高春花教授在苏州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就以清代的唐宋词选为研究对象并完成博士论文。博士毕业之后又陆续修改两年,前后历时六年,出版专著《清代唐宋词选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2018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代词选学史》(项目号:18BZW064)。该项目是对以往研究的延续与继续深化。此前的研究主要关注清代唐宋词选历时与共时的关联与比较,试图将清代词选放置在清代词选史的角度去观照,由此提出了一些对于清代词选评价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极巴罗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冷暖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Barrow)地区(70°20′N,156°40′W)湖泊钻孔花粉记录,~(210)Pb 和~(137)Cs 测定以及多项环境代用指标测试(有机质含量、总 C 和总 N 含量、CaCO_3),揭示了小冰期以来 Barrow 地区曾发生3次暖期(公元1540~1600年,公元1660~1730年和公元1880~1992年)和3次冷期(公元1440~1520年,公元1610~1650年和公元1750~1850年)。这些冷暖事件与格陵兰世纪营和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对比发现,虽然在高频变化上,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但重大冷暖事件都曾出现。  相似文献   

19.
赫曦台     
原址在禹碑附近。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自闽来访,与张栻讲学岳麓、城南书院,晨起常登山观日出,遂命名岳麓山顶为“赫曦峰”。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知府孙存为纪念朱熹,便在山顶建造一亭,取名赫曦台。至清乾五十五年(公元  相似文献   

20.
解读《红楼梦》服饰的社会制约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楼梦》服饰是清代服饰文化的缩影。为了探究清代服饰的社会制约因素,文章从《红楼梦》服饰的外在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对清代服饰产生影响的各项社会因素,从而得出——清代服饰同时受到服饰政策、文学政策、等级制度、传统戏曲服饰、清代家族排场以及社会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