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我国瓷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它是由制陶技术发展而来的。据考古发现,商周时出现了“釉陶”或青釉器皿,如尊、碗、瓶、罐等,兼有陶和瓷的特点,被人们称为“原始瓷器”。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科技》2006,(32):68-68
塑料制品以其轻巧、美观和耐腐蚀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庭生活之中。但是,用塑料容器(桶、罐、壶等)盛装汽油和酒精等易燃液体,却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从塑料容器中往外倒汽油或向塑料容器中灌装汽油时,均有可能起火。究其原因,主要是静电在作怪。那么,塑料容器为什么会产生静电?静电为什么会使汽油着火呢?  相似文献   

3.
刘洋 《科技潮》2000,(7):57-57
中国在世界上享有“瓷器之国”的美誉,其中辽瓷是我国古陶瓷王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辽瓷,顾名思义是辽代烧造的陶瓷。是10世纪初契丹族人在自己的辖区内烧造的陶瓷器,也是契丹族人受中原传统文化影响并结合本地习俗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名。基于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辽瓷可明显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具有中原传统特色瓷器,如盘、碗、钵、盆、罐、瓶等;另  相似文献   

4.
壶瓶枣丰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晓波 《山西科技》2007,(3):119-120,132
文章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分别从苗木选择、建园施肥、整形修剪等多方面总结了壶瓶枣的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窑以地名,钧窑名称之由来与"古钧台"关系密切。钧瓷之源起,除与"唐花瓷"等渊源至深外,更离不开"柴窑"匠师的精工绝技。正是在"唐钧"乳光蓝斑工艺的基础上,借鉴柴窑"雨过天晴"釉等精湛的制瓷工艺,才烧出了宋初的钧蓝釉(天青、天蓝)等分相乳光釉,钧瓷创烧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人们以为宁乡出土青铜器的历史是从四羊方尊开始的,实际上宁乡出土青铜器历史至少可早至康熙九年(1670)。据相关资料记载,解放前宁乡出土的青铜器有十五件,其中晚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六件,除1938年黄材出土的四羊方尊外,还有道光十六年(1836)朱石桥出土的三件铜钟、道光二十四年(1844)沩山出土的周觚棱壶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毛公桥出土的“父乙”窝纹。  相似文献   

7.
宣威境内已发现的三个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都具有以夹砂灰陶为主,以罐、碗和圈足器为组合,石器中有肩、有段器形等相同的文化特征,并与邻近地区新石器遗址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这些特征表明,宣威新石器文化的族属应为百越民族。  相似文献   

8.
影响印花图案设计的因素很多,除设计师自身专业素质、能力和必要的环境条件外,印花布应用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印花布应用对印花图案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定位、流行因素、成本核算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专利推介     
<正>一种保温瓶授权公告号:CN205585877U授权公告日:2016.09.21专利权人:刘洪江地址:523000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大宁社区创兴路1号发明人:刘洪江Int.Cl.:A47J41/00(2006.01)I摘要:该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保温瓶,包括保温瓶内瓶、保温瓶外瓶和内瓶过滤器,所述保温瓶内瓶设置在保温瓶外瓶内,所述内瓶过滤器固定设置在保温瓶内瓶底部,所述内瓶过滤器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瓶过滤器五金过滤网,所述保温瓶内瓶顶部设有对应的瓶盖盖体,所述瓶盖盖体表层固定设有瓶盖密封软胶块以及瓶盖密封软胶块外侧连接有出水口密封盖,所述保温瓶内瓶与保温瓶外瓶之间设有外瓶密封圈和橡胶圈,所述瓶盖盖体内侧固定设有与保温瓶内瓶对应的  相似文献   

10.
朝鲜鹌鹑耳蜗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对成体朝鲜鹌鹑耳蜗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朝鲜鹌鹑耳蜗由基乳突、听壶和淋巴管三部分组成。听壶由毛细胞、支持细胞和基膜组成;毛细胞呈柱状,支持细胞呈指状。基乳突由毛细胞、支持细胞和基膜组成;毛细胞分成高、中间和矮毛细胞三型。高毛细胞呈柱状,分布在除近端以外各处,在远端全为高毛细胞;中间毛细胞呈壶形和柱形的中间形态,分布在高、矮毛细胞交界处;矮毛细胞呈壶形,分布在除远端以外各处。基乳突的基膜主要由排列疏松的纤维构成。  相似文献   

11.
李调元辑《全五代诗》百卷,首次对五代诗歌进行了断代的整理辑录。但该书收录的诗人中,有些则属于唐人或宋人,明显超出了"五代诗"的断限范畴。通过对该书误收的十八位唐代诗人和四位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进行考察,就其选目失误作出全面的辨正,应该说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骈文兴盛于魏晋六朝,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其时正值中国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骈文充分地展现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故而随着人们对文学认识的日益深化,文坛骈风大开,进入一个骈俪化的时代,在句式的整练、声韵的和谐、辞藻的雕饰诸方面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从总体上看,唐宋文人是以一种实用的心态对待佛道思想的。但在唐五代时期,三教的合流尚显杂凑、硬涩,故此时佛道思想在词中的表现也就相对单调。而至宋代,文人的援释道入儒象盐之溶于水一样已达深融无迹的境地,相应地宋词中也就出现了很多体现文人在佛道方面的修养、情趣,词情与佛性道理息息相通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汉王朝的动荡倾覆,与汉王朝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汉代儒学也走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玄学、道教、佛教的兴盛。在中原儒学日益没落之际,河西一隅却一反常态,儒学独树一帜,异常繁荣,不仅保存了两汉以来中原的儒学文化,而且还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北魏统一北方后,河西儒学对北魏贡献巨大,北魏统治者利用河西仕人及儒学,振兴了礼乐,完善了官制律令。北魏社会的许多领域都留有河西儒学的深深印记。  相似文献   

15.
在晚唐五代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诗格于晚唐五代时期再度兴盛并形成了不同于初盛唐诗格的独特风貌。晚唐五代诗格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唐代中后期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以及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使许多文人投身学术来实现其存在价值;第二,中唐儒学的复兴和禅宗在中晚唐时期的盛行,对晚唐五代诗格的思维方式、体式风格、阐述方式以及理论术语等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三,唐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和"苦吟"风气成为促使晚唐五代诗格兴盛重要的文学氛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面考察唐末五代词人心态与词风的嬗变轨迹,揭示出儒道传统的丧失、家国观念的淡漠以及无可奈何的乱世心态,为五代词创作的初兴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契机。通过多角度考察认为"花间词风"早在王建时代就已完全成熟,王衍、孟昶虽不免豪侈淫逸,却与"花间词风"关系不大。南唐一代是词体创作产生转折的关键时期,雅逸好学的社会风气,词人群体的学者化,以君臣欢会、高朋宴集为主的创作氛围,共同造就了南唐词从容淡雅的诗化景象。针对前人关于五代词创作与乱世君臣荒淫生活关系的论述,明确指出:放诞荒淫本身绝难造就五代词创作的初步繁荣。  相似文献   

17.
现存北宋初期笔记小说中有关五代十国君臣形象的记载较多,其中君王形象可以大致分为雄勇谋略型、节俭勤政型、骄奢淫逸型、风流才子型;官吏形象可以大致分为风流放旷型、质直多才型、韬光避世型、英勇善战型。君臣关系也可以大致分为君明臣贤和睦型、君臣享乐和谐型、君疑臣忌紧张型。这些德行性格或同或异的君臣形象是兵燹频生而又浮华精彩的五代十国时期的一道特殊风景。  相似文献   

18.
青铜器艺术是至今可见到的中国奴隶制时期最突出的艺术创造。青铜器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器物造型和纹饰方面。本文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论述商周青铜艺术表现出的不同特色及各自的成就,启示我们创造更加辉煌的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9.
六朝隐逸之风盛行与"虚静"内涵发展关系密切。中国隐逸文化本质是一种"静观的人生","虚静"是隐逸思想的重要文化符号。先秦时期"虚静"成为观照事物的方式,后逐渐向审美心理转化。延至两汉,由于性命学的发展,"虚静"作为修炼"心性"的方式之一,成为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六朝士人崇尚"虚静",归隐成风,根源在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例如生命意识的高涨,对个体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品藻人物以"虚静"为标尺、为旨趣的艺术审美的新构等,这些"合力"掀起了六朝隐逸的高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不仅小说的虚构观念开始明确出现,而且方术之士在编撰志怪小说时也开始了有意的虚构。但是,虚构不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概念问世的,而是在一片批评和谴责声中出现的。虚构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魏晋南北朝并没有得到确立和认同,六朝人反对虚构,崇尚真实。小说记事真实与否,几乎成了评价其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此外,关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虚构与真实问题,还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我们难以分清小说的故事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也难以分清小说是在原初的故事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了虚构,还是小说家在整理加工时进行了虚构,小说家是进行了无意的虚构还是进行了有意的虚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