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分离培养基对检测废水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不同培养基(YPG、LB、WW)从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培养细菌,并用ERIC-PCR指纹分析的方法,对分离物的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同一悬浮污泥样品在YPG、LB和WW培养基上的活菌计数结果分别为1.6×106CFU/ml、7.0×105CFU/ml和9.8×105CFU/ml.选取最适稀释度(10-4),分别从YPG、WW和LB三种不同培养基平板上分离了56、39和60株菌株.用ERIC-PCR指纹图的方法分析这155株菌株的多样性,结果显示,废水培养基(WW)的选择性最强,39株分离物只显示12种不同的指纹类型;而YPG培养基的选择性相对较低,54株分离物中共有30种不同的指纹类型,多样性明显;LB培养基上因有28%的小菌落无法用ERIC序列扩增,故不能用此方法对其多样性作有效评价.至此,本次实验就分离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细菌及对分离物进行分子多样性的研究而言,选用YPG培养基最合适.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不同培养基分离的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差异及获得高效脱酚菌,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以16S rRNA基因的V3区为靶对象,对3种不同培养基SJ(自制培养基)、L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EB(酵母牛肉膏培养基)分离细菌的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J培养基比LB和YEB培养基有更高的种群多样性,更适于细菌的分离筛选.利用SJ培养基筛选出的3株高效脱酚菌降解废水中总酚的能力均在99%以上,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建立了系统发育树,鉴定出这3株菌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  相似文献   

3.
用 3种不同培养基 (YPG、LB、WW)从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培养细菌 ,并用 ERIC-PCR指纹分析的方法 ,对分离物的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同一悬浮污泥样品在 YPG、LB和 WW培养基上的活菌计数结果分别为 1 .6× 1 0 6 CFU/ ml、7.0× 1 0 5CFU/ ml和 9.8× 1 0 5CFU/ ml.选取最适稀释度 (1 0 - 4) ,分别从 YPG、WW和 LB三种不同培养基平板上分离了 5 6、3 9和 60株菌株 .用 ERIC-PCR指纹图的方法分析这 1 5 5株菌株的多样性 ,结果显示 ,废水培养基 (WW)的选择性最强 ,3 9株分离物只显示 1 2种不同的指纹类型 ;而 YPG培养基的选择性相对较低 ,5 4株分离物中共有 3 0种不同的指纹类型 ,多样性明显 ;LB培养基上因有 2 8%的小菌落无法用 ERIC序列扩增 ,故不能用此方法对其多样性作有效评价 .至此 ,本次实验就分离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细菌及对分离物进行分子多样性的研究而言 ,选用 YPG培养基最合适 .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是全球变化的两大重要方面,对全球生态系统均有深刻的影响.为探究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对天津滨海湿地不同深度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采集天津滨海湿地0-10 cm和10-20 cm的湿地原生态土壤进行模拟增温和增氮交互实验,分析不同处理间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应用冗余分析探究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温和增氮对天津滨海湿地不同深度土壤各理化性质指标有显著影响;增温使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增加,但对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有负面影响;不同深度土壤的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对增氮的响应有所不同,总体上0-10 cm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随氮输入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10-20 cm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随氮输入增加而提高.揭示了滨海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对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共同作用的响应特点,为更好保护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效发挥其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西溪湿地沉积物的细菌群落为对象,对4种不同培养基(M1、R2A、NB和DNB)分离细菌的能力及分离物的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共分离得到191株菌株,经16S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可归于13个不同的属,其中R2A培养基分离的细菌种类最多,共有11个不同的属,其次是NB培养基,分离得到8个属,M1和DNB培养基均分离得到7个属.优势种属为根瘤菌属(Rhizobium),占总数的39.27%.研究结果表明,R2A培养基分离的培养物种群多样性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在天津滨海湿地选取互花米草入侵程度不同的样地采集土样,分析不同样地间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利用冗余分析研究细菌和真菌群落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程度对天津滨海湿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7.
铬渣堆放场中金属铬对周边土壤微生物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采用传统微生物平板培养方法,研究某铁合金厂区铬渣堆放场及周边土壤铬污染情况及其金属铬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厂区内铬渣堆放场和厂外农业用地土壤总铬平均含量分别超过中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96%和173%,分别是对照区的17倍和9倍.厂区铬渣堆放场水溶性六价铬平均含量是对照区的67倍.随着铬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其中,对照区微生物总的数量分别是厂外污染区、厂内污染区的16倍和3倍,厂外污染区微牛物总的数量是厂内污染区的5倍.厂区内铬渣堆放场旁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区分别下降94%,82%和79%.厂区内铬渣堆放场旁土壤3大类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低.3种微生物相比,对重金属Cr的敏感程度由大至小依次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相似文献   

8.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发现并鉴定了土壤微生物的未培养物种,然而,仅依赖非培养的高通量测序无法获得发挥关键功能的微生物培养物,限制了对其功能的验证及其应用,这对关键功能微生物的机理性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以稻虾共作和水稻单作两种稻作模式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了传统平板涂布、96孔培养板划线分离以及将非培养和培养法相结合的——“96孔高通量培养法”3种方法的土壤细菌分类差异、菌群多样性、组成特异性以及细菌功能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涂布培养法,96孔高通量培养法所获取的细菌数量高约5倍,能鉴定到属的培养物高约4倍,预测功能鉴定提高约2倍.由此可见,“96孔高通量培养法”大大提高了对土壤细菌培养物的获取和鉴定率.本研究弥补了传统培养法的获得率低的不足,拓宽了高通量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进一步揭示稻虾共作模式参与土壤生态变化过程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酚酸类成分对林下连作参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及可培养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未栽培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林地土壤(1#样品)、连作未发病土壤(2#样品)和连作发病土壤(3#样品)为研究对象,探究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及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变化。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酚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样品和3#样品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数量与1#样品相比分别下降61.37%和68.24%;可培养细菌分别下降61.36%和68.18%;可培养放线菌分别下降72.97%和75.68%;可培养真菌分别为1#样品的1.40倍和0.47倍。3种样品共分离到193株细菌,分属于4门6纲13目19科39属96种。3种样品中最优势菌纲均为芽孢杆菌纲Bacilli(相对分离频率分别为51.67%、64.00%、48.28%),1#样品、2#样品最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分离频率分别为15.00%、21.33%),3#样品最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10.
以兰州百合的鳞茎、根及根际土为实验材料,对其植物内生和根际土放线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根据不同培养基中所得放线菌菌落数量与种类,应用统计学方法,来选择出最适植物内生以及根际土放线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方法:对兰州百合鳞茎及根部表面消毒处理后,采用组织悬液法将原液涂布于添加抑菌剂的腐殖酸培养基、寡营养培养基、改良的高氏Ⅰ号等10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对根际土壤采用120℃预处理1 h,然后将处理后的根际土样作10-1、10-2、10-3梯度稀释并分别涂布于添加抑菌剂的SCA培养基、HVA培养基、葡萄糖—天冬氨酸琼脂培养基等7种不同的培养基上.置于2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 d,统计每个培养基上放线菌菌落数量及种类.结果:不同培养基分离兰州百合植物内生及根际土放线菌,其数量和种类有很大差异.其中,最适于百合鳞茎、根部内生及根际土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为IMA-2琼脂培养基(共109株)、腐殖酸培养基(共662株)和改良高氏Ⅰ号培养基(共112株).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本室创立或改进的粘细菌分离纯化方法,对采自承德不同地区的372份土壤或其他生态样品中的粘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按不同地点、样品性质和生态环境进行了种群分布及多样性的统计分析。从所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得到7个属(Archangium,Myxococcus,Cysto-bacter,Corallococcus,Melittangium,Stigmatella,Nannocystis)的300余株粘细菌。分析结果表明,承德地区粘细菌在营养丰富的样品中分布数量多,种群多样性好;野外地区样品的粘细菌数量及种群多样性较市区样品具有明显优势;样品性质和分离方法在粘细菌种属多样性的分析中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稀释倒平板法对西藏拉鲁湿地不同季节、不同深度采集的土壤进行细菌数目测定,并观察记录了细菌的菌落特征和显微形态等,计算了土壤细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从拉鲁湿地土壤中共分离到26株细菌,其中春季土壤中分离出12株细菌,夏季土壤中分离出13株细菌,秋季土壤中分离出8株细菌,冬季土壤中分离出9株细菌;可培养的细菌数目显示,秋季土壤中的细菌数目最多,冬季最少;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显示,夏季及冬季多样性指数比较高,春季及秋季则较低。  相似文献   

13.
柑橘黄龙病发病组织除病原菌韧皮杆菌外,还可能有影响黄龙病菌生长的伴生细菌。利用LB培养基和橙汁培养基对黄龙病株脐橙叶片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未培养和培养后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类鉴定以及菌群结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未处理叶片中Anderseniella属占90%以上,LB培养基中的优势菌属是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而在橙汁培养基中培养后,肠杆菌属和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是优势菌属。3个样本中共有的菌属有11个,且未培养样本中有12个特有菌属。脐橙黄龙病叶片内生菌经培养后,菌群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且不同培养基对菌群结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黄龙病菌伴生菌的筛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培养基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3份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以了解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细菌可培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在改良的VL55培养基中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采自河北涞水县上港村、青海三江源和云南无量山3个地区的3份土壤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分析培养基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物种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河北土壤中不添加Rpf因子的对照组分离得到5个属,添加Rpf因子的实验组分离得到8个属;青海土壤中对照组分离得到2个属,实验组分离得到6个属;云南土壤中对照组分离得到6个属,实验组分离得到8个属.表明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的实验组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物种较对照组丰富.其中,青海三江源土壤中分离得到的菌株HBUM200161与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IAM14316~T亲缘关系最近,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7.93%,可能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潜在的新种.  相似文献   

15.
几种培养基对蕙兰原球茎增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蕙兰的杂交种无性繁殖系为对象进行离体组织继代增殖培养的研究,比较了不同种类培养基对原球茎增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处理下的蕙兰苗高、叶数差异明显,采用1/2MS+1.5g/L活性炭的培养基能使原球茎数量增加8.6倍.根据各指标的加权平均值,获得蕙兰原球茎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1.5g/L活性炭.  相似文献   

16.
利用传统的稀释平板法对房干村不同植被下可培养的异养型好氧性细菌多样性从数量、种类、形态三方面进行动态研究,并利用BIOLOG鉴定系统结合显微观察对部分优势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不同植被下可培养好氧性异养型细菌多样性不同,且相同植被下的细菌多样性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可培养的菌落数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不同植被下菌落数与优势菌种类在95%的可信区间(P<0.05)相关性很好;不同植被下及同一植被下不同时间内优势菌形态、群落结构不同,所占百分比亦不同;对于部分优势菌的鉴定,农田和刺槐样地中可确定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和放射状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其余植被下的鉴定到属.  相似文献   

17.
对济南市护城河(解放阁)水质及底泥沉积物中细菌菌群进行检测分析。水质理化指标的检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用平板计数法检测河底淤泥中的细菌数量;用MPN法检测肠道菌群及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用16S r DNA部分测序技术对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类分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V4区)对细菌菌群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水质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护城河水质整体良好。基于微生物培养技术的细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底泥中存在较低数量的大肠菌群,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数量接近,反硝化细菌数量较高。可培养细菌中还存在多种水生细菌和其它土壤细菌,其中芽孢菌是最常见的分离菌。高通量分析结果表明:护城河底泥中的细菌具很高的多样性,如在属的分类水平上有548个单元,在科的分类水平上有392个单元。研究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技术能提供在不同分类水平上菌群多样性的全貌,信息丰富,但难以提供细菌类群的详细信息,如不能得到种的信息,也不能得到大部分属的信息(因为大部分属至今还没有被正式命名)。而传统的培养方法可以简便地分析特定菌群的数量,还能给出像大肠菌群数量、硝化细菌数量、病原菌的种类及数量等重要信息。因此,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细菌培养方法相结合可弥补各自的局限性,为环境样本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提供更加全面和详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技术,结合传统平板培养法对实验室研制的1种由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组成的微生态菌剂WS-401及其在连续转接培养过程中细菌种群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WS-401原液的活菌数为2×107 cfu/mL,且细胞个体形态多样。将分离自原液的3株细菌进行DGGE分析,出现2种指纹谱带,对照标准的DGGE指纹图谱库和序列分析,分别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将该菌剂分别在LB和MRS两种培养基中30℃或37℃连续转接5次,DGGE分析每次转接后培养物的菌群组成,结果发现,随着转接次数的增加,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减少,在LB培养基中转接5次后优势菌群只有蜡状芽胞杆菌,而在MRS培养基中转接后优势菌群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类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由此说明,微生物的营养基质和培养条件对微生态制剂在传代过程中的菌群组成和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离蒲公英的可培养内生细菌,以及探究内生细菌数量分别与蒲公英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相关性,对蒲公英根、茎、叶和花中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蒲公英不同组织部位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蒲公英可培养内生细菌数量分别与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的相关性.从蒲公英中共分离纯化得到可培养内生细菌22株,根、茎、叶中的内生细菌数量存在差异,其生物活性成分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存在相关性,其中绿原酸含量与细菌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以稀释平板法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进行了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季节变化对其种群结构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四季芦苇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菌落总数分别是5243、5003、6388和4970,种类数分别为9属21种、8属18种、11属22种和6属21种;真菌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值,从大到小的次序均为秋春夏冬,而均匀度指数为春夏冬秋,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秋季表现最高,但数值波动较大,均匀度指数差别较小.芦苇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资源丰富,共分离出15属54种真菌,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拟青霉属(Paecilomyces)、木霉属(Trichoderma)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金孢属(Chrysosporium)、伏革菌属(Corticium)、粘帚霉属(Gliocladium)、踝节菌属(Talaromyces)和根霉属(Rhizopus)是无植被土壤中没有的菌属.芦苇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其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类是无植被土壤的1.2倍,数量是无植被土壤的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