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周口地区农科所姜秀芳春播花生,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率低,夏播花生,生育期短,产量低;而麦套花生,可获得花生双高产,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可适宜发展种植。麦套花生,是在麦收前30-40天套种,苗期与小麦共生时间长,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要获...  相似文献   

2.
<正> 开封市四十七万亩粮、棉、油作物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示范研究(简称“双高”开发),自1990年起,历经三年,取得丰硕成果。三年累计新增小麦7386.25万公斤,玉米3632.3万公斤,红薯100万公斤,水稻226万公斤,棉花526.6万公斤,花生1376.8万公斤。其中,小麦“双高”开发三年跃上三个台阶,今年比1989年亩均增产43.6%,比1990  相似文献   

3.
<正> 花生是通许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5万亩左右,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88年以来种植面积均在17万亩以上,其中麦套花生已达13万亩左右,约占全县花生总面积的80%。为了大幅度提高小麦和套种花生的产量、总结一套高产配套技术模式,特提出如下技术要点: 一、选用高产、优质早熟新品种品种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麦垄套种花生,花生生育期短,应选用高产、早熟的直立型品种。目前我国推广的优良品种有豫花一号,海花一号、8034-5、83-13、鲁花九号、冀油4号、徐州68-4等。二、增加密度、适时早播针对麦垄套种花生生育期短,营养体较小,生殖  相似文献   

4.
<正> 小麦“三合一”拌种技术,是我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探索小麦高产途径中,根据本地土壤养份状况和小麦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性研究出的一项小麦增产新技术。它综合了国家科委和农业部重点推广项目——微肥和增产菌的优点,又加入辛硫磷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具有用工少,投资小,见效大的特点。这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后,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增产效果。它的推广应用使我县小麦产量打破了1984年以来的徘徊局面,连续几年超历史最高水平,荣获省夏粮生产先进县。从而使我县小麦产量水平由低产水平发展到中产向高产的过渡阶段。目前这项技术已被我县农民普遍采用。1991年全县种麦  相似文献   

5.
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项目取得新成效我省自1995年实施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计划“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以来 ,成功建立了1万亩超高产样板田、10万亩试验区、100万亩示范区和1000万亩辐射区 ,1999年 ,偃师万亩超高产样板田平均亩产达到609 14公斤 ,提前两年实现了项目计划产量目标。在保证产量水平稳步提高的前提下 ,围绕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开展研究和开发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加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示范 ;二是开展了食品加工与优质小麦指…  相似文献   

6.
<正> 为推动科技兴汴战略实施,加速科教兴农进程,使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本年度夏粮生产会议上提出要抓好143万亩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开发(简称“一优双高”开发)。其目标是,143万亩小麦亩均单产300公斤以上,其中13万亩高产开发亩均单产400公斤以上,从而带动全市435万亩小麦均衡增  相似文献   

7.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开封县农业局郝明丽开封县农科所孟庆大豫东平原沙区是我省花生的主要产区之一,由于该区土地肥力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花生单产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使花生低产变高产,我们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针对花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四改”、“四增...  相似文献   

8.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李国恒李俊秀李绍伟康宇静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小麦“一优双高”的精神,1992—1995年对本市区25万亩小麦进行了开发示范,通过对多项小麦增产技术的综合开发,实现了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益。万亩开发区单产稳定...  相似文献   

9.
<正> 几年来我县在引黄老稻区试行麦茬水田稻作改制,实现了稻麦双高产。据1983—1988年试验示范改制田2746.7亩统计,平均亩产稻谷421.4公斤,后作小麦318.5公斤,比传统种稻技术亩产稻谷404.8公斤增产16.6公斤,比后作小麦亩产265.3公斤增产53.2公斤。麦茬水田稻作改制就是不育苗、不插秧、麦茬免耕直播或撤套播、施肥上“三降两增”、实行不保水层的充分灌溉、化学除草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偃师市召开小麦高产研究开发动员大会1996年8月20日,偃师市委、市政府在偃师宾馆召开了“偃师市小麦高产研究开发动员大会”,对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偃师市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及万亩试验区,10万亩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实施,进行了具体布署。偃师市小麦...  相似文献   

11.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小麦大面积高产配套技术开发”现场会5月17-19日,省政府在郑州召开了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现场会,省委书记、省长马忠臣、省人大副主任张世英、副省长张涛、省政协副主席胡廷积、省人大原副主...  相似文献   

12.
为服务全省经济结构调整,解决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重大技术难题,省科技厅自1999年开始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种植业结构调整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先后开展了“优质专用型小麦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优质专用玉米开发与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名优特林果开发与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优质花生大豆开发与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四个专题研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已建立优质小麦项目区 31.42万亩,名优特果 8.7万亩,优质专用玉米20万亩,油料作物7万亩,较好地改善了当地农产品的品…  相似文献   

13.
“国优一号”是由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麦中心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站联合选育的,集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于一体的强筋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沈天民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征集了7300多种小麦资料开始搞育种研究,曾培育出“豫麦20号”、“樊寨中1-10号”等10多个良种。在多年的育种工作中,沈天民发现所有的小麦资料都是普通小麦杂交,亩产达到500公斤以后,不易稳产,提高产...  相似文献   

15.
<正> 花生是我省主要经济油料作物。叶斑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重者产量损失高达40%以上。近年来,由于花生面积的逐年扩大,复种指数的逐步提高,不但使花生叶斑病严重流行,而且又使花生产区的土壤缺少花生所必须的微量元素,造成花生脱肥早衰,甚至“花而不实”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与品质,为探讨经济有效的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剂与提高花生产量的叶面喷肥方法,我们于1991年进行了以下试验。一、试验方法本试验设在郊区汪屯乡伍村束振国责任田内。地势平坦,沙质壤土,肥力中等,前茬小麦亩产  相似文献   

16.
<正> 开封市农科所培育成功的“开8034-5”最近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命名为“予花三号”花生新品种。付研究员王一均等同志辛勤耕耘十年培育成功的“予花三号”花生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大果大粒、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麦垅套种,又是外贸出口最佳商品种。近几年经过全省和全国区试  相似文献   

17.
<正>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结实率低,空秕率高,是夺取花生高产的一大障碍。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可有效地提高花生产量l.中耕除草。花生根系的生长和荚果的发育,均要求土壤有适宜的湿度和孔隙度,及时中耕除草松土,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是河南一大优势作物,面积、总产居全国首位。常言道:“以夏促秋,年年丰收,以秋补夏,担心害怕”。足以说明小麦不仅是稳产、高产作物,而且对夺取全年丰收,为国家多做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解放以来,随着小麦良种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换代及其栽培技术的改造、发展,我省小麦产量逐步提高。五十年代单产才过50公斤,六十年代接近100公斤,七十年代突破了150公斤,八十年代超过了200公斤。1984年单产接近250公斤(247.5公斤)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近两年,虽因气候异常,灾情严重,由于推广了一批小麦新品种,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相似文献   

19.
张重义 《河南科技》1991,(8):12-12,3
<正> 所谓超高产栽培技术是针对小麦生产系统,利用综合农艺措施,充分发挥品种的遗传潜力和自然潜力,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达到高额丰产之目的。我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小麦高产规律和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科研成果对指导小麦生产和发展栽培学科起到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欲提高小麦总产,除大力促进中低产麦田的均衡增产外,如何突破高产地区现有小麦高产水平,实现高产再高产,是当前值得探讨和  相似文献   

20.
马淑琴 《河南科技》1997,(10):11-11
小麦间套花生、玉米高效栽培技术河南省农科院马淑琴近几年来,新郑、新密、荥阳等市,为解决粮油争地的矛盾,大面积推广小麦间套花生、玉米种植技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亩产小麦300-350公斤,玉米250-300公斤,花生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