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秀丽 《科技信息》2011,(18):I0069-I0070
民事诉讼调解,是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是诉讼内调解。近年来我国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发展迅速,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诸多弊端,应从多方面着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2.
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方式。在现行情势下,正视诉讼调解制度的性质、法律地位及其在化解、消弭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其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实践中显现出的弊端,对其进行反思,以求诉讼词解制度的更趋完善,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其在解决纠纷、协调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法院调解制度相对于法院审判制度也具有相对优越性。但是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法院调解制度不管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因此,有必要从法院调解原则、法院调解程序、法院调解的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在刑事案件的审判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司法状况下,调解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存在不少困难与争议。本文对这项制度的某些方面进行剖析,旨在对这项制度的发展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卞莉莉 《科技信息》2008,(35):327-328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已成为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最具特色法律制度。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新的形势对法院调解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法院调解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应研究分析法院调解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法院调解制度,使法院调解制度与当事人自行和解、人民调解制度达到相互协调配合和补充,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ADR,即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或审判外纠纷解决方式,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并独立于传统民事诉讼制度解决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调解是ADR中最有发展价值的,我国调解制度有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发展过程,有其自己的特色;文章针对我国的调解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与缺陷,论述了在我国建立ADR机制是完善我国调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国法治与世界法治接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ADR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在司法程序内迅速解决纠纷的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是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或审判外纠纷解决方式,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并独立于传统民事诉讼制度解决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调解是ADR中最有发展价值的,我国调解制度有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发展过程,有其自己的特色;文章针对我国的调解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与缺陷,论述了在我国建立ADR机制是完善我国调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国法治与世界法治接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法院调解制度价值分析--兼谈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再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制度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其弊端亦逐渐暴露.由于法院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方面仍具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我们应该对其作进一步的审视、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其在解决民事纠纷、维护民事权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转型社会必然伴随着各种潜在的、现实的社会矛盾,这是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回避又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行政调解作为调解制度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矛盾化解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优势。通过立法确认行政调解制度,确定行政机关行政调解管辖权,明确行政调解结案方式及其效力,完善行政调解中的救济制度等,以法治方式规范行政调解的主体、范围、期间和告知权利等各环节,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实现社会和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李家有 《科技信息》2011,(10):92-93
在我国现行的诉讼制度中,调解最常用于民事诉讼,并且是民事审判的一大原则,而在公法诉讼中却被限制使用。但是,在现实的行政审判中,却存在着大量通过法院协调结案的案件,这类案件以原告撤诉的方式出现,并且早已形成了一种法官和当事人心照不宣的,被社会所默许的行政诉讼"准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民事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其弊端逐渐显现,本文从民事调解的含义及特征,民事调解制度存在的含义与如何让解决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法庭调解坚持合法性和合意性统一,遵守合法原则下的自主自愿,化纠息讼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代表中国当代司法的基本取向的能动司法契合变革时代涉诉矛盾纠纷化解的客观需求,推动民事审判中旨在化解涉诉矛盾纠纷的大调解制度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能动司法理念的具体应用。基于能动司法视野考察法庭调解话语构建研究,包括法庭调解特点、调解原则、调解话语本质、话语能动理据、话语策略等构建,进而考察能动司法与法庭调解活动的关系,为中国司法改革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民事诉讼理论界 ,还是司法实践中 ,判决与调解的关系定位长期以来都是人们所争论的话题。本文试从分析目前调审合一制度中重调轻判的原因入手 ,通过分析调审合一制度的弊端及评析几种改革方案 ,提出把调审分立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并列程序。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诉讼和解作为诉讼契约的一种方式已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青睐,它以当事人的合意来解决纠纷,体现了市场经济主体的"意思自治",能及时、彻底地解决纠纷,减少大量讼累。而实践中,由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影响,造成当事人自行和解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严重萎缩的局面,法院调解本身又受职权主义的影响,性质定位不妥,根本无法良性运行,并且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因此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正是期望通过构建我国的民事诉讼和解制度来克服法院调解存在的尴尬,并为丰富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方式而做些许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纠纷解决机制中建立和完善调解型程序、裁判型程序有着突出的地位,二者是社会纠纷解决最主要的两种程序,在成本、效益、效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民事诉讼目的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其间的各自优势可以看出,在完善诉讼制度的同时着重加快调解型程序的制度改革对于我国现阶段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释明权是民事诉讼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的修正器。当前,诉讼调解中法官释明权存在着立法和实践两方面的缺失。对此,在法院调解中法官应根据法定、平等原则,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主动运用和被动运用两种方式适时、适当的运用释明权。  相似文献   

17.
调解制度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解决争端的一种途径,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来由于一系列政策的支持,调解制度受到特别的倚重,其所引起的弊端也由此初见端倪。本文结合我国司法调解现状,系统分析调解的利弊,并对调解制度回归理性状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是否应该把调解制度引入到行政诉讼中,离不开中国的国情。应当以历史的、法律的、政治的、实践的思维和眼光,展示和阐明行政诉讼中调解制度的均衡论。如何保障公权力不被任意处分,是研究是否应该把调解制度引入到行政诉讼中的一个立足点。是否应该把调解制度引入到行政诉讼中,还要看这种引入是否与行政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相违背。行政诉讼法引入调解制度的观点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是一致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要考量成本的投入和效益的产出。是否应该把调解制度引入到行政诉讼中,要均衡引入的利与弊。调解制度引入到行政诉讼中,产生的利益更大一些,可以引入。调解制度在行政诉讼发展中既要均衡又要制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苏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一项特色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誉为”东方经验”而享誉世界。但是,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法院调解制度在具体实施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法院调解的缺陷提出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将非诉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纳入我国民事诉讼程序,赋予了当事人双方基于调解协议在规定时限内可向法院提起司法确认,以使其具有强制执行力。然而只能由当事人双方共同向法院提出申请这一规定的弊端明显:存在逻辑悖论、纠纷解决效率下降以及难以体现司法确认程序的优越性。为此,构建由一方当事人单独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的程序是使我国司法确认制度得以有效运作的路径,而这一路径有赖于建立相应的异议制度、细化不予确认的范围以及构建司法确认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