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智能测控技术状况,提出了基于PC的嵌入式柔性智能测控的概念,并且研究了基于此项技术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开发模型.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测控网络难以满足现代制造业多源数据、复杂数据格式的问题,设计了基于SIP的智能测控平台,建立基于SIP的智能测控网络结构,并对其智能接入、自我描述能力的数据传输、存在告知、异步事件通告、在线设备控制等功能进行规划.实践证明,该智能测控平台较传统的测控网络拥有更完善的功能和更优秀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太网智能测控系统中虚拟仪表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顺应当前以太网测控系统的发展新趋势,提出了一种采用以太网通信方式的智能测控系统平台,详细介绍了基于Java技术的网络化测控虚拟仪表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主要功能模块,并最终实现了一个基于虚拟仪表思想的软件平台,应用结果表明运用Java和虚拟仪表技术的平台软件通用性较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提高了测控系统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一个基于无线传输的单片机控制智能温室监控系统,针对传统温室有线测控系统移动性差和难以安装维护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nRF2401的无线温室测控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实时采集温室参数信息。该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设计,结合有线和无线通讯技术,将从机的采集信号实时传送计算机,经过数据比较处理,发送控制命令系统实现低功耗的无线测控系统,完成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测控现场环境复杂、数据采集点分散的远程信息测量与控制系统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ARM-Linux平台及以太网、ZigBee协议的通信网络智能测控系统。采用ZigBee技术组建无线星形自组织网络,实现ARM控制器与各ZigBee智能模块的无线连接;ARM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与远程监控中心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对整个智能测控系统的远程信息采集与控制。测试及实践结果表明,本系统成本低、易构建、控制地域广、具有很强的扩展性与通用性,满足经济实用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宁文超 《科技信息》2008,(11):228-228
温度测控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温度测控系统测控功能的完善、测控精度的提高和抗干扰能力的增强等提供了条件。由于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抗干扰能力等优于一般CPU的优点,因此,在要求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较低成本的工业测控系统中,往往采用单片机作为数字控制器取代模拟控制器。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AT89C52和AT89C2051双MCU的注塑成型温度测控系统,及其硬、软件的设计方法和系统的原理框图等。  相似文献   

7.
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与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的井下采区变电所无人值守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采区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系统由监控中心、通信接口和智能测控保护单元组成。重点研究了智能测控保护单元部分软硬件设计和测控保护算法;针对井下采区变电站的实际应用环境,设计了适合井下供电系统的测控部分模拟量交流采样算法和微机保护算法,以提高测量精度,实现及时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基于蓝牙无线接口的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应用的角度将蓝牙模块作为通信模块集成到系统中作为出发点,对蓝牙技术在测控系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这里给出了一个基于蓝牙的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说明了该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蓝牙HCI接口的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代替测控仪器中的大量硬件,已经成为测控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虚拟仪器技术在这种硬件软件化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智能测控系统,该系统运用LabVIEW Express 7.0软件开发平台,结合M6013数据采集卡、并配以研华1612通讯卡,三菱公司的PLC等硬件构建的一个虚拟仪器智能测控系统.该系统有效地运用于1:1摩擦试验平台,实现实时多通道数据采集,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生成及打印试验报告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刘勇求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9):35-36,48
本文简要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特点和核心构件,给出了嵌入式系统在智能超声测试诊断的应用实例。并探讨了嵌入式测控系统的发展趁势,基于嵌入式Internet的网络测控是测控系统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杰  郑建新  杨切  周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2):5285-5293
针对超高空间异形曲面索塔形状复杂、曲率及尺寸变化大、整体施工及控制过程难度大且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较少的问题,以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超高空间水滴形索塔为研究背景,对该结构类型索塔精细化及智能化施工控制技术开展研究。首先对索塔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且采用三维BIM技术对异形曲面模板设计及制造进行了优化,同时对上塔柱临时横撑的顶推力及拆除顺序进行了分析,并对桥塔应力、线形进行监测,最后提出索塔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及塔肢线形和临时横撑轴力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索塔施工全过程,混凝土拉、压应力均未超出规范限值;采用三维BIM技术,优化了异形曲面模板设计及制作工艺,节约了10%~20%的模板制作成本;所提出的倾角仪+GNSS-RTK融合测量方法与全站仪测量结果最大绝对误差仅1.6mm,最大相对误差仅5.41%,具有较高的精度;采用塔肢线形和临时横撑轴力智能化控制技术使临时横撑的轴力误差始终控制在10%以内,塔肢的位移误差也控制在5mm以内,索塔线形控制效果显著,同时当第n层横撑施工后,可通过控制第n-i(i=1,2,...m)层横撑内力相对恒定来控制塔肢的变形相对稳定;临时横撑最佳拆除顺序应遵循由中间往两端拆除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运用PLC技术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用简洁的软硬件使其智能化程度更高。采用PLC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链接技术,完成交通对象的复杂控制。并运用模糊控制原理,将人的控制经验及推理过程纳入系统自动控制当中,使车辆行驶和道路导航实现智能化。  相似文献   

13.
以太网智能测控系统的XML数据交换接口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以太网智能测控系统,针对系统开放性的需求,将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应用于该系统.通过分析系统数据接口中XML模型和XML文档解释方法,介绍了XML通用数据交换接口的实现方法,并将基于XML数据交换接口的以太网智能测控系统应用于现代温室环境中.结果表明,运用XML数据交换接口进行数据通信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满足了系统的开放性和跨平台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电阻炉是热处理生产中应用最广的加热设备,加热时均温过程的测量与控制就成为关键性的技术,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研究控制热加工工艺过程的方法。因此本文将模糊控制算法引入传统的加热炉控制系统构成智能模糊控制系统,利用模糊控制规则自适应地在线对PID参数进行修改,借此提高其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利用总线测控网络技术,对汽车硅油风扇离合器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实现了3台离合器同时进行实时在线智能、实时显示测试曲线、测试结果打印以及报表等功能。同时该测试系统具有256个通道的数据通信能力。  相似文献   

16.
智慧电厂的应用生态显示,集成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测量与控制技术、定位技术等是集成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慧电厂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融合运用,能有效解决传统电厂智慧转型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问题。电厂转型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锅炉火焰燃烧监测与控制、故障监测与诊断、智能巡检、燃料智能管控和智能安保等5个典型场景的应用实践表明,集成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慧电厂关键技术是可行的,能有效提升传统电厂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自动控制系统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利用PLC技术和数字PID算法,对传统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进行了智能化的改造,研制了智能机械手.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机械手实施测控任务,实现机械手的智能化控制,从而提高了机械手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  相似文献   

18.
无人驾驶车辆可看作是具备一定自我学习能力的轮式智能机器人,体系结构可分为感知和决策,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加持下,无人驾驶车辆控制技术正在阔步前进.为了优化车辆控制技术,使无人驾驶车辆控制子系统的实际执行效果达到决策系统的期望值;借助CiteSpace研究了中外无人驾驶车辆控制技术的发展、接着列举智能控制在无人驾驶中的先进应...  相似文献   

19.
结合电子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高速逆流色谱的信号采集和控制系统.在实现流出组分吸光度信号的采集、处理、谱图显示的同时,提供按等体积方式对组分进行收集的功能.介绍了该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智能采油井的测控系统原理和设计方法。这种测控系统由 4部分组成 :检测系统 ,控制系统 ,执行系统 ,信号传输系统。它可以对油、气井生产情况进行自动测量、控制、判断分析、调整和管理 ,并能对多层段、多分支油气井进行分层地面遥控及遥测开采 ,适用于水平井、大位移井、多底分支井及远距离井控和海上开采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