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酒糟、酱油渣、玉米和小麦为试验物料,以振动强度为振动参数的综合指标,在振动流化实验台上,分析了振动参数对振动流化床干燥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最佳振动强度的概念,给出了玉米最佳振动强度的经验式;利用临界振动强度和最佳振动强度的概念,从机理上解释了振动参数对等速干燥段和降速干燥段的干燥特性如何影响的问题.另外,还进行了振动参数与其他工艺参数的交互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验室小型纤维干燥机,以纤维投料量、入风温度、纤维初含水率和风门开度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纤维干燥能耗的规律和最佳工艺参数,并与生产实际能耗对比,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纤维干燥能耗的因素依次是纤维投料量、入风温度、纤维初含水率和风门开度;在确保干燥质量的前提下,本次试验中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投料量20 g/s,入风温度35℃,纤维初含水率20%,风门开度15%.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红花滇黄精(Polygonatum kzngzanum Coll.et Hemsl.,以下简称“黄精”)片干燥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优选黄精片的最适干燥方式,采用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真空干燥(Vacuum Drying,V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D) 4种干燥方式,以干燥时间、平均干燥速率、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色泽、收缩率、复水比、单位能耗以及微观结构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微波干燥下的黄精片干燥时间及单位能耗分别为131 min、5.78 (kW·h)/kg,均显著低于其他干燥方式;微波干燥样品的平均干燥速率及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0.025 84 g/(g·min)、6.49×10-10 m2/s,均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方式;微波干燥样品的L*值(76.40)、收缩率(69.42%)、复水比(4.39 g/g)和微观结构均接近真空冷冻干燥样品,显著高于热风和真空干燥样品。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干燥效果及加工成本,建议将微波干燥作为黄精片高效优质的脱水手段。 相似文献
4.
苜蓿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红外水分分析仪研究了干燥温度在80-230℃范围内紫花苜蓿的干燥过程,分析了不同干燥因素对其茎、叶和茎叶相连情况的干燥速率的影响以及干燥前后茎、叶的收缩率。在自制的压扁实验台上进行了苜蓿茎的压扁实验,对不同压扁度茎的水分损失和干燥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苜蓿茎、叶以及茎叶相连部分具有不同的干燥特性。干燥温度是影响苜蓿茎、叶干燥速率的重要因素。苜蓿叶的干燥速率是茎的4—5倍。干燥温度每升高10℃,苜蓿叶的干燥速率增加40%-61%,苜蓿茎的干燥速率增加31%-72%。干燥温度对苜蓿叶的干燥速率的影响大于对苜蓿茎干燥速率的影响;干燥温度对直径较大的苜蓿茎和压扁度较小的苜蓿耋的干燥速率影响较大。苜蓿茎的直径每增大1毫米干燥速率减小23%-27%。当苜蓿茎的长度小于100毫米时,越短的茎的干燥速度越快。干燥过程中叶短轴的收缩率最大。干燥温度100℃和80℃时,压扁度为1.5苜蓿茎的干燥速率与叶的干燥速率接近干燥温度100℃时,长度50毫米的茎与六片叶子相连时干燥速率和叶的干燥速率很接近,这对于减少干燥过程中叶的脱落和营养损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给出了压扁度的定义以及牧草压扁压强与压扁度之间的对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红外水分分析仪研究了干燥温度在80~230℃范围内紫花苜蓿的干燥过程,分析了不同干燥因素对其茎、叶和茎叶相连情况的干燥速率的影响以及干燥前后茎、叶的收缩率.在自制的压扁实验台上进行了苜蓿茎的压扁实验,对不同压扁度茎的水分损失和干燥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苜蓿茎、叶以及茎叶相连部分具有不同的干燥特性.干燥温度是影响苜蓿茎、叶干燥速率的重要因素.苜蓿叶的干燥速率是茎的4~5倍.干燥温度每升高10℃,苜蓿叶的干燥速率增加40%~61%,苜蓿茎的干燥速率增加31%~72%.干燥温度对苜蓿叶的干燥速率的影响大于对苜蓿茎干燥速率的影响;干燥温度对直径较大的苜蓿茎和压扁度较小的苜蓿茎的干燥速率影响较大.苜蓿茎的直径每增大1毫米干燥速率减小23%~27%.当苜蓿茎的长度小于100毫米时,越短的茎的干燥速度越快.干燥过程中叶短轴的收缩率最大.干燥温度100℃和80℃时,压扁度为1.5苜蓿茎的干燥速率与叶的干燥速率接近干燥温度100℃时,长度50毫米的茎与六片叶子相连时干燥速率和叶的干燥速率很接近,这对于减少干燥过程中叶的脱落和营养损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给出了压扁度的定义以及牧草压扁压强与压扁度之间的对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国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0,(3)
采用正交的二次旋转组合试验 ,以小麦为试验材料 ,选择谷物含水率、气流速度和料气浓度比作为试验因子 ,进行了小麦气力输送能量消耗的测试。结果表明 :气流速度对能耗影响最大 ,料气浓度比次之 ,物料含水率最小 ;气流速度与能耗成二次抛物线关系 ;料气浓度比与能耗成一次线性关系 ;物料含水率与能耗成二次抛物线关系。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气力输送能耗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桃脯产品的品质,采用渗透处理结合热风干燥,探究其对桃脯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直接干燥,渗透处理可在干燥前除去原料中的大部分自由水,有效缩短桃脯的干燥时间,提高了干燥效率。此外,经渗透处理的桃脯理化品质优于直接干燥,其色泽接近新鲜样品,硬度较低,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能较好地保持桃脯的表面微观结构,尤其对于真空渗透处理组这种效果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与维生素C含量和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DPPH·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总酚含量与FRAP和DPPH·清除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FRAP与DPPH·清除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组样品分为两类,直接干燥组和常压渗透组聚为一类,真空渗透组单独为一类;理化品质可分为3类,硬度单独为一类,L*值与维生素C含量聚为一类,总酚含量、FRAP和DPPH·清除能力聚为一类。因此,真空渗透处理结合热风干燥在有效缩短桃脯干燥时间的同时,能提升其产品品质,可作为桃脯加工的适宜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马铃薯生粉的干燥效率,考察了果胶酶酶解预处理不同时间(60~180min)对马铃薯泥热风干燥特性及制备的酶解马铃薯生粉(pectinase-treated native potato flour,PNPF)理化性质和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酶解处理降低了马铃薯泥果胶含量和初始含水量,提高了薯泥干燥速率,干燥时间缩短了6.32%~7.81%;果胶酶酶解预处理制备的生粉中果胶、灰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显著提高,淀粉相对结晶度和生粉碘蓝值降低;同时酶解预处理制备的生粉与未处理生粉相比,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溶胀度,持油性显著降低,持水性提高了40.49%~49.58%,冻融析水率降低了26.23%~62.11%,其中酶解预处理180min制备的生粉(PNPF180)冻融稳定性提升幅度最大;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NPF峰值温度降低,峰值时间缩短,崩解值上升,最终黏度和回生值下降。果胶酶酶解预处理可改善马铃薯泥热风干燥特性,缩短干燥时间,同时显著改善马铃薯生粉基本理化性质及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蒸发器常闭式热泵干燥技术,以海带结为物料,试验研究其在不同设定干燥温度(35,40,45,50℃)和装载密度(8.29,32.29,42.71 kg·m~(-3))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及水分比变化规律,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其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为35~50℃时,随着设定干燥温度的提高,单位除湿能耗比先增加后减少,而干燥时间先减少后增加;装载密度为8.29~42.71 kg·m~(-3)时,装载密度越大,干燥时间越长,单位除湿能耗比越大;在试验条件范围内,设定干燥温度为45℃、装载密度为32.29 kg·m~(-3),是海带结最佳干燥工艺参数,此时单位除湿能耗比为1.625 kg·(kW·h)~(-1),干燥时间为260 min,Page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用其预测海带结热泵干燥特性及水分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能耗不断攀升逐渐引起了国家与人民的关注,如何控制并降低这部分能耗变的愈发紧迫。本文通过分析空调设定参数对建筑能耗和人体舒适度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空调设定参数与建筑能耗的关系,并且以降低能耗和满足居住人的热舒适度为目的提出这样合理的设定空调房间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切片方式对丹参干燥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现代常用的40℃热风干燥与传统常温晾晒干燥,比较不同切片方式(圆切和45°斜切)、切片厚度(2、4、6 mm)丹参的干燥失水过程。结果显示不同切片方式的丹参在干燥过程中主要为降速阶段,干燥速率随着干基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切片厚度越大,干燥速率越低,干燥时间越长。Page模型为丹参干燥拟合最好的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性较好,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切片方式下丹参的干燥过程。该研究对丹参趁鲜切制干燥等加工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红枣收获后品质快速下降,探讨适合红枣的加工方法以便延长红枣的保藏期非常重要。探究了干制条件对红枣气体射流干燥特性的影响,以便提高干制红枣品质,缩短干制时间,获取干燥活化能,优选干燥模型。选用自制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设备干制红枣,研究风速(8.5、10.0、12.0m/s)、风温{60、65、70℃,变量[70℃(5h)+65℃(8h)+55℃]}对红枣水分比和干燥速率、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及活化能的影响,通过DPS数据统计软件对8个干燥模型(Lewis、Page、Modified Page、Wang & Singh、Henderson & Pabis、Approximation of diffusion、Logarithmic、Simplified Fick''s diffusion)进行拟合筛选。与大多数食品材料的干燥特性一致,红枣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主要为降速干燥。温度对整个干燥过程中参数的变化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水分扩散越快,水分比下降越快,干燥速率越高。最高有效扩散系数为1.22133×10-9m2/s,所需最小活化能为10.39kJ/mol。使用8个模型进行拟合,研究发现Logarithmic模型的参数系数(R2)值为0.999801,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0.002913,卡方值(χ2)为9.332000×10-6,该模型为描述红枣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的最优模型。温度与风速均对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和活化能有影响,在温度70℃(5h)+65℃(8h)+55℃,风速12.0m/s的条件下干燥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含水率梯度和温度梯度对远红外干燥木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继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29(1):95
<正>木试件的远红外干燥模拟试验表明,木材表层由于吸收辐射热,水分蒸发强烈,使W_表-W_平差值减小,降低了水分通过木材表面向临近空气层的蒸发强度;加热后期辐照面的脱水作用不及非辐照面。因此作者认为,远红外干燥厚木材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8)
干燥对油茶籽贮藏、加工和茶油质量极其重要.为了优化干燥工艺,降低干燥能耗,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自然干燥3种方法对油茶籽中油脂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温度和堆积密度对油茶籽干燥特性的作用规律,采用3种不同模型对油茶籽干燥过程进行拟合,建立了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油茶籽适宜采用热风干燥,干燥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堆积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在40、55、70℃下,油茶籽干燥至相对安全储藏水分所需时间分别为20、15、13 h;堆积密度为322、354、430、442 kg/m3时,对应的干燥时间约为15、20、22、25 h.常用的3种指数干燥模型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Page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油茶籽的热风干燥过程,所得理论值和试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72%,说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油茶籽干燥过程中的干燥速率及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分析橡胶木材材性的基础上,对三种规格——2cm、3.5cm和5cm厚度的橡胶木板(湿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小型干燥试验,得知橡胶木材的干燥特性和适合该三种规格的干燥工艺,还讨论了多种干燥方法及处理条件对于橡胶木材干燥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崔明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450-452,458
分析了影响蜜枣传质特性的因素.对蜜枣在间歇干燥过程中间歇前后的干燥速率进行了对比,得出了蜜枣对流干燥的最佳工况,建立了蜜枣干燥的数学模型,其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蜜枣太阳能对流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明辉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999,20(2):72-76,86
以实验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蜜枣太阳能对流干燥特性的因素,探讨了难干物料密枣在间歇干燥时传热传质特性的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干燥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个预测小麦热风干燥面包烘焙品质的数学模型,以混流式干燥为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有关干燥参数对干燥过程中小麦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气流温度越高,或小麦初始水分越低,则烘焙品质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煤二次氧化时的自燃特性,使用1/3焦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吸附、解析实验测试水分对煤空隙结构的影响,采用程序升温实验测试不同含水率煤初次、二次氧化自燃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初次氧化后煤样孔结构主要以中孔为主,其孔体积和比表面积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在前期,原煤样产生的CO气体浓度大于不同含水率的水浸煤样,与CO2变化趋势相反;二次氧化煤样的CO,CO2气体浓度和放热强度处于初次氧化原煤样和不同含水率煤样之间,从而表现出不同含水率煤样在初次氧化后,其氧化活性大于原煤样,小于初次不同含水率煤样的氧化活性。为避免水分对煤自燃的影响,应加强对煤在水分的条件下发生初次氧化后煤二次氧化自燃的检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