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是怎样起源的問題是长时期来人們所关心的問題,也是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自然科学方面的重要根据之一。有关人类起源和人种形成的問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直在进行着剧烈的斗爭。人类起源和进化中的哲学問題也就是人类起源中的基本理論問題,現在拟就以下三方面的問題提出意見。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問題,在去年全国心理学界批判心理学的資产阶級方向运动中,曾引起了爭論。其中一个关鍵性的問題,是对心理学研究采用阶級分析方法的看法和对其他方法特別是对实驗法的估价問題。大家知道,一門  相似文献   

3.
当新的科学产生或者旧的科学前进一大步的时候,那末这时候,不仅仅某些早已发生的問題可得到解决;而且,許多在这以前被认为是重要的和确定的問題的提法本身也要改变。有些問题表面上看起来是深远的,有哲学意义和新穎的;而实际上,这些問題的提出只是某些人没有本领或者不願搞清楚科学上許多新成就的结果。在这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物学所固有的新的特征是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运用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以及教学和控制論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不断增长。这些新的特征又产生了一些問題,从中引出的一个最明显的哲学結論是关于机械論活跃起来的結論。“近年来机械論在生物学中复活”等議論频繁起来。許多作者还竭力“警告把有机体和控制論的自动机等同起来的机械論錯誤”,說现代机械論給“自然科学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損失”。关于现代生物学中的机械论問題远不是簡单的。应該注意到两种可能的极端:第一,对机械论的复活估計不足;第二,没有根据地使用“机械論”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1964年10月20日,北京市自然辯証法学会筹委会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辯証法組在科学会堂召开了一次座談会,討論了有关物理、化学中若干矛盾問題的六个材料(见本刊本期所刊載的《关于自然界中若干矛盾問題的材料》)。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一些科学工作者和自然辯証法工作者出席了会議。会上环繞上述六个材料进行了热烈的討論。大家都表示,运用自然科学的具体材料,大力宣传一分为二的唯物辯証法思想、开展对  相似文献   

6.
1963年9月26日,北京自然辯証法学会筹委会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辯証法组联合召开了控制論哲学問题座談会。到会的有北京有关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十多个单位的四十九位同志。龔育之同志首先发言,说明了开会的目的。他说:馬克思列宁主义和自然科学是一致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了新材料,新論据。控制論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在技术上已有巨大成就,对科学有很大影响,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应当很好地了解它,研究它,吸取和概括其中的科学成就来丰富哲学的研究,并且通过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共同探討,为这門科学的发展指出正确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論的帮助。列宁說过:“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注意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革命所提出的种种問题,并吸收自然科学家参加哲学杂志所  相似文献   

7.
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在其科学活动的初期,即所謂“前批判时期”,对自然科学作了許多研究。写过不少具有辯証法观点的自然科学論文和专著,主要的有:《关于活力的正确評价的思想》,《关于地球自轉問題的研究》(即潮汐摩擦的假說),《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論》(其中包括星云假说),《将負的力概念引入自然科学中的研究》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潮汐摩擦假说和星云假说,它們的问世,不仅轰动了当时德国自然科学界,而且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恩格斯认为这两个假说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第一次动搖了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沒有任何历史的观念等等。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第一期發表了陆叁同志的《圍繞控制论科学成就的思想斗争》这一討论提綱,希望讀者注意这方面的問題。为了使讀者能較多地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本期又刊載了有关控制论哲学問題的六篇材料。今后本刊还將繼續选登这方面的材料。有关控制论哲学問題的材料,近年来在《科学通报》、《哲学譯丛》、《外国学术資料》、《生理科学进展》、《心理学譯丛》等刊物中,也都有所反映。对控制论哲学問题有兴趣的讀者还可以从这些刊物中查阅这方面的材料。从这些材料看来,控制论的發展确实提出了許多有意义的哲学問題。关于这些問題,不少国外学者进行了严肅認真的探討和研究。对于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討論我們应当注意和研究,吸取他們的正确的内容。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一些国外学者,利用控制论的科学成就,进行种种歪曲,作出許多反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結论和社会政治結论。对于这方面的情况,我們也应当注意了解,进行分析、研究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基本粒子理論方面有較大的进展。其一是发現了大批基本粒子,其二是由古典(?)論演变出了重正化的理論,并进一步发展出色散关系的理論,第三是发現了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下不守恆,并由此发展出一整套有关弱相互作用的理論。以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正确地評价这些重要的发現。并加以哲学上的总結,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基本粒子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这个任务是十分巨大的,笔者們限于水平和能力,不拟对这里面的全部哲学問題加以探討,只想对其中若干問題做初步的討論。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广东自然辯証法研究会筹委会物理学哲学問题组宣讀了古文捷、廖宇衡、邢实之三同志合写的《物理学哲学問題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論文首先指出,现代物理学正处于一个革命变革的前夕,要使物理学进一步順利发展,物理学工作者就必須自觉地运用辯証唯物主义。而哲学工作者也必須在深入地分析和概括现代物理学的新成就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丰富辯証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接着論文提出了物理学哲学問題研究内容的几个方面:(1)物理学发展的外部和内部规律,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物理学史分期原则问题;(2)物理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辯証法和形而上学的斗爭,以及这两軍对战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当前我国哲学界正在进行着一場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問題的大論战。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无論什么事物,总是一分为二。”而楊献珍等同志却說什么:“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到人类社会、思維等等,沒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而他們的所謂“合二而一”,指的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是矛盾的对立面双方的“求同存异”、“共同要求”。因此“合二而一”論的实质是否认矛盾的斗爭和轉化,企图調和矛盾。用这种观点来研究社会现象,就必然会得出阶級調和的結論,用这种观点来研究自然现象,也必然会歪曲自然界的本来面目,从而引导出錯誤的結論。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究竟是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本文以信息过程作为例子,来談談对这个問題的几点看法。信息过程是自然界中一种相当普遍的过程,它不仅与很多自然科学有較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过程有关。为了使討論比較具体起见,不妨从几个典型的信息过程的例子开始。  相似文献   

12.
有时人們对控制論提出的哲学問题(包括大脑的活动和控制机器的工作的类似和区别,人造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的关系,机器的本质等)的提法本身表示怀疑。例如,索波列夫院士宣称,必須“取消”控制装置对大脑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問題,认为“关于这些問题的全部爭論都是没有意义的”。在讲到人造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的关系时,索波列夫写道:“从唯物主义者的观点看来,这些概念之間没有什么对立,就象它們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样……对‘人造’生命机体来说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就像在創造生命机体的“人造的”和‘自然的’方法之间没有任何原则的差别一样。全部問題只是在于学会把有机体的组織提高到应有的程度”。因而“在具有很高级机构的控制論机器和人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提出的問題,值得大家重視。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同志进行研究并参加討論。最近,学术界就"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阴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湍。这爆争愉,实质上是两种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4.
在全校紀念“五四”的学术活动中,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四年級全体同学和老师共一百余人,在五月七日晚上举行了量子力学中的哲學問题的討論会。虽然到现在为止,量子力学已經发展成为一門独立的科學,但是三十几年来,辯証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間在量子力學的哲学問題上,一直进行着激烈的  相似文献   

15.
一今年4月22日,是我們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誕生的90週年紀念。伟大的列宁給我們遺留下的遺产是极丰富的、多方面的。这里我只想就物理学的发展来談一下这个問題,更具体的說,主要是涉及学习他的伟大著作“唯物主义和經驗批判主义”的第五章以及他的“論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柏林德国科学院哲学学部主任G.克劳斯在近几年来探討控制论及其技术应用——自动化——中出现的哲学問題,曾发表过两本著作和十几篇論文,茲根据他在《从哲学观点看控制論》一书及其发表在《德国哲学期刊》上的文章,把一些值得注意的观点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G.F.丘(Chew)代表目前基本粒子研究中的一个較为流行的派别。他們希望通过S矩陣的解析性質(卽色散关系)来解决基本粒子研究的問題。丘在本文中,主張抛弃时空和場的观念,用S矩陣这种数学形式代替物質。这反映了現代部分西方物理学家的唯心主义观点。現在发表此丈,以供我国理論物理工作者和自然辯証法工作者作为研究和批判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苏联“哲学問題”杂志1958年第4期发表了普·费特真珂的“反对关于‘红移’現象的唯心主义捏造”的文章,作者谈到爱因斯坦和勒梅特尔的宇宙模型。这兩人都認为宇宙空间是有限的。勒梅特尔根据“红移”現象即银河以外星云光谱的光譜线都有向红端移动的現象,認为根据多普勒效应,宇宙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科学史分期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两点原则性意见科学史的分期,是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史的纲,是科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以我们对于自然科学性质和人类历史总进程的认识为根据。在没有讨论具体的分期问题以前,首先要考虑一下分期的原则和自然科学的源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来,科学界正在討論关于科学分类的系統問題。由于科学的分类是由科学的客体,即它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知識的分类原則当然也就涉及自然界的分类。各个时代中自然界的分类与科学的分类自然界的分类是一个重要的、或許还是一个最困难的問題,在各个不同的时代,它的解决方式都是不同的,这反映着各个时代对世界的认識水平。大家知道,亚里士多德曾經把世界划分为两类现象:“物理学”——物质世界,“形而上学”——非物质世界(思維)。这就是反映当时知識水平的思辨图景,那时还沒有现代意义下的科学。在經驗知識的发展时期,在搜集事实、描述现象、并把它們系統化、把自然界划分为各个不同領域的时期,就已建立了自己的分类法。这时,自然界被分为三大界:矿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而能量則被赋与形而上学的本质:燃素、热质、电液、活力。这种分类法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的前二十五年。到十九世紀中叶,各門基础科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不仅已从哲学分化出来,而且相互分离为独立的、互不依賴的知識部門。每門科学都有其特定的对象和研究自然界的客体,它的特殊规律、結构特征和范畴就是在这个客体中被揭示出来的。因此,在认識的这个水平上,自然就要求按照物质运动形态对自然界作新的分类,从而闡明各种运动形态本身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