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自然探秘栏目内,本期发表了《从龟类的研究看温度对爬行动物性别的控制》。温度的选择可以决定爬行动物的雌雄,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温度在此起什么作用?如何进行控制?它在理论和实际上有何价值?这篇文章均涉及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阅,定会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2.
乐加昌  李彦萍  苏雅娴  林克椿 《科学通报》1999,44(16):1748-1753
脂双层中的短杆菌肽A(GA)荧光可以被竹红菌乙素(HB)猝灭.当磷脂从凝胶相转变为液晶相时猝灭反应速率反而降低,用传统荧光猝灭理论无法解释相变过程中的这一反常荧光猝灭现象.用Marcus光诱导电子转移理论进行分析,获得了较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3.
相对论量子力学预言当原子序数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原子会发生塌缩现象.然而这一重要理论预言仍未得到实验的直接证实.狄拉克材料中的准粒子满足相对论性方程,并且体系的精细结构常数远大于真空中取值,因而可以用来探究原子塌缩现象.最近在狄拉克半金属中发现一种全新的以磁场对数为周期的磁阻振荡,表明体系中准粒子存在原子塌缩现象和伴随出现的离散标度不变性.  相似文献   

4.
乐加昌  李彦萍 《科学通报》1999,44(16):1748-1752
脂双层中的短杆菌肽A荧光可以被竹红菌乙素猝灭,当磷脂从凝胶相转变为液晶相时猝灭反应速率反而降低,用传统荧光猝灭理论无法解释相应过程中的这一反常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5.
科学在对线性的、平衡的现象作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正在向非线性、非平衡的现象进军.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对相变现象以及耗散结构一类非平衡态现象的研究.大范围的非线性经济模型的研究,都需要得力的数学武器.在数学为这类研究提供的工具中,除非线性方程分叉点理论,重正化群理论外,托姆的突变理论很引人注目.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里戈金教授在本刊3卷1期《从存在到演化》一文中就专门提到这一理论.什么是突变理论?张奠宙同志的这篇文章作了生动而具体的入门介绍.  相似文献   

6.
模糊分形与动态分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70年代由曼德尔伯罗特创立分形几何理论以来,人们可以对确定性的和随机性的不规则现象进行研究了。为了把分形几何理论应用于模糊现象的研究,有必要定义新的分形概念。《模糊分形与动态分形》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自然科学中产生的理论是否可以应用于社会?具体地说,在非平衡热力学的新理论中建立的变革的动力学是否可以应用于社会变革? 自然科学中产生的系统变革理论应用于历来由社会科学研究的现象,对这个问题的探讨,隐含着一种潜  相似文献   

8.
混沌电路     
自从70年代兴起了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相提并论的混沌理论的研究以来,人们这才发现混沌现象几乎无处不在。设计用来产生周期性振荡等稳态响应的电子电路自然不例外。于是,如何设计一个电路来产生预定的混沌现象,如何避免在电路中产生不受欢迎的混沌现象,就成为电子电路理论研究中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9.
凌复华 《科学通报》1987,32(21):1672-1672
混沌现象的发现,扩充了人们对定常运动状态的知识,即在熟知的无界解及平衡解、周期解和拟周期解这三种有界解之外,又增添了一种新有界解——混沌解。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或多种定常解吸引子可以共存,在初始值相空间中,它们可以各有自己的测度不为零的吸引盆。这就产生了研究吸引盆形状的必要性,因为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实际应用的角度,都对从某一初始状态出发的相轨线的最终归宿有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一个新理论说,太阳系边缘形成一个巨大的粒子带,而这个神秘地带就像船被强大海浪困在码头里。IBEX(美国宇航局的星际边界探测器)最先发现了这个奇怪现象。这个理论称,带电离子和强大磁场相互作用时产生了这一现象。支持这一理论的研究人员表示,它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太阳系边缘的边界地带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研究负责人新罕布什尔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宇航局一群年轻的科学家对美国加州死亡谷石块漂移的奇怪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测量数据并取得了更有价值的新发现.新发现表明,该区域冬天时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保证冰层的形成.这一发现为现有的冰层导致石块移动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死亡谷中的一片区域内,存在着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巨大石块会自行缓慢移动,从而在干涸的湖床上留下一道长长的轨迹.这一奇怪的现象困扰了科学家长达数十年,但至今没有人能够目睹石块的实际移动过程,也没有人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最近日本研究人员报道,他们已成功地观察到一种类型中微子转变成另一种中微子,即所谓的中微子振荡。这一现象表明,原先一直被人们认为没有质量的中微子具有质量,尽管它的质量异常小。这一发现迫使科学家们重新审视一系列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和整个字宙结构理论。早在1930年,瑞士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和相对论量子场论奠基人 W·鲍利在分析原子蜕变光谱之后,曾发现偏离能量守恒定律的现象。他推测,某种不带电也可能没有质量的粒子带走了这部分能量。  相似文献   

13.
丁勇  陆生礼  赵福川 《科学通报》2005,50(11):1145-1148
在研究旁栅偏压条件下MESFET输出特性时经常发现沟道电流的低频振荡现象. 通过测试不同旁栅电压条件下的GaAs MESFET输出特性, 研究了沟道电流的低频振荡现象与旁栅偏压的关系, 发现旁栅偏压对沟道电流的低频振荡现象具有调制作用, 无论旁栅偏压朝正向还是负向变化都存在一个阈值可以消除此低频振荡. 理论分析认为这种调制作用与沟道-衬底(C-S)结的特性和高场下衬底深能级EL2的碰撞电离有关. 这一结论对于设计低噪声GaAs IC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何时候,在太阳上都同时存在两个并行的约22年的周期。这一概念是综合太阳表面小尺度磁场、日冕现象、太阳大尺度速度场、太阳风和地球磁场扰动等不同观测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扩展的太阳活动周期,不可能在经典的太阳周期理论的框架内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5.
动力学的现代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久以来,我们就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上,在其中既可以找到决定性的、也可以找到随机性的现象;既可以发现可逆性的、也可以发现不可逆性的事物.但是经典科学的传统从来只看重其中一面.在本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决定性和可逆性的定律不可能告诉人们关于自然界的全部真情.这就导致了对物质重新进行考察.近来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现代动力学理论崛起,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眼下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16.
大理微宏观物理现象都表明基本粒子不是类点结构,但这并非是弦学说才有的特色,三旋理论利用类圈体存在三种内禀自旋的发现,会有助于对微观和宏观量子现象及场的一些难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非平衡、非线性的现象下面隐藏着物理的概念和规律,我们要去发现它,研究它。这个领域的研究目前还处在一个初始的阶段。”这是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久保亮五(R. Kubo)对于远离平衡现象研究现状所作的一个估计远离平衡现象特别是非平衡相  相似文献   

18.
林磊 《科学通报》1982,27(13):784-784
压力在液晶中可以引起很多重要而有意义的现象,包括液晶相的产生与消失,重人现象,三重临界点等。过去十年,这方面的实验工作很多。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系统性的唯象理论能解释全部(或大部份)压力实验的结果,分子水平的理解也很少。 本文把Landau-de Gennes理论稍为推广,将压力P和温度T都包括进去,一举解释所有已知(关于PAA)的压力实验,并预言了一系列包括重人I相(I代表各向同性液体)在内的新结果。我们假定Gibbs自由能G(P,T)是序参数S的多项式展开  相似文献   

19.
Ж.  ВИ  罗长海 《世界科学》1989,11(10):46-50
简单性原则和对称性原则,是两个方法论上的调节器;随着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这两个原则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哥白尼、布拉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的时代,认为科学理论具有简单性这种观点具有巨大的意义,“简单意味着能够解释一系列现象,因而可以把它比作已经解释清楚了的东西。相应地,复杂就意味着在简化世界图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A.菲  相似文献   

20.
继去年12月号刊载《UFO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文及今年1月号刊载张周生同志的预测与四份目击报告后,本期再刊载《再谈UFO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已知的目击情况,以此告一段落。《再谈UFO是一种自然现象》谈了UFO现象的周期性、UFO的运动与流星群幅射点的关系以及我国古籍中的UFO记载等。其中UFO的运动与流星群辐射点的关系,是UFO方向预测的基础,是成因理论的有力论据;我国古籍中的UFO记载也是饶有兴趣的。这方面的研究才处于开始阶段,理论是粗糙的,有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希望有志之士继续探讨。澄清笼罩在UFO现象上的神秘气氛,使不明飞行物(UFO)成为可知,把UFO的名称改为流星现象或其他什么名称,这是本刊发表这组文章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