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台湾民法学者王泽鉴先生说过:"‘出卖他人之物’可谓是法学上之精灵,困扰实务界数十年。为期驯服,非彻底究明其‘本性’,不可济事"。对于怎样制服"出卖他人之物"之精灵,得其本性,一直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主要结合理论界对于此论题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对如何得其"本性"发表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合同法司法解释三(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规定了无权处分情况之下处分合同有效,至此,善意取得制度以合同有效为构成要件的阻碍已经消除.善意取得制度的本质在于“善意”,是法律对实务中这种特殊现象的一种总结和对交易安全的特殊保护,与合同的效力并无逻辑关联;此外,判断合同的效力不应区分买受人的善意与恶意,因为买受人在签订合同之时仅仅只能对出卖人是否愿意与之签订合同的负担行为有认识,对出卖人是否有转移所有权的意思的处分行为永远是“善意的”;在出卖人“善意”出卖他人之物的场合,可以依是否构成重大误解来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3.
优先购买权作为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在我国民法中有多处规定,这一制度着眼于保护既存法律关系或利害事实,在不损害第三人合法利益的同时,保障权利人优先取得出卖物的所有权,促成这种利害事实得以存续,不因第三人的购得造成危害或破坏,旨在稳定现存法律关系并增加物的利用效率。关于优先购买权在拍卖场合是否适用学界出现了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理论。否定说认为优先购买权以"同等条件"为前提,这与拍卖中"价高者得"的原则想冲突。外国立法例也有支持此观点的做法。肯定说认为优先购买权是一项法定权利,不得任意剥夺。实际上,优先购买权在拍卖程序中完全可以实现。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讨论优先购买权在拍卖程序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在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中都有所体现。随着涉外民商事交往的深入,意思自治原则在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外延。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涉外法律适用法,它的实施对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历史发展,以及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地位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推动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上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5.
优先购买权是指特定人依法律规定或合同规定,在出卖人出卖标的物于第三人时,享有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于他人购买的权利。由于我国立法上未形成一个有效体系,存在不完备之处,使司法实践中对于优先购买权的行使问题极易发生纠纷,文章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区分原则和相称原则是海上目标选择与打击的基本法律准则,而复杂电磁环境对这一法律准则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把握和适用这一法律准则,将对未来军事斗争中遂行海上作战任务产生重要影响。文中对海上目标选择与打击的法律原则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是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抛掷物致人损害在法律适用中的难点在于:对"抛掷物致损"概念的认识,对"补偿"性质的理解,对"补偿人责任形态"的认定,对"补偿人范围和补偿数额"的确定以及对"补偿人追偿权"的判断等方面。《侵权责任法》中关于抛掷物致损的法条仍有不严密之处,司法解释或《侵权责任法》修订时应完善之。  相似文献   

8.
<正> 物权,反映着人与物的关系。是人直接支配物的权力;是物权人可以直接对物享有一定利益的权利;是他人对物权人权利的尊重、不作为的状态;是无论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干扰、侵犯、取消的权利。物权法,是调整人对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明示着物在法律上对于主体的归属,是私法的核心,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法,它从法学的角度,客观、直接地反映着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反映着社会所有制的关系,并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人体器官移植包含着极强的生命伦理意义,然而由于合法供体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人群,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便悄然滋生并肆意泛滥。出台不久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增设了关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行为的罪刑规定,为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刑事法律依据,但目前对于这一罪名的理解依然存在着不少争议。笔者欲以人体器官刑法上之基本范围为起点,逐一论述人体器官之法律属性、“组织出卖”行为之认定及本罪之既遂标准等问题,从而厘清《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的意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一些行政机关依法可以责令行政相对人向他人承担民事责任。这种行政职权不是由宪法赋予的,而是由若干专门性法律规定的,法律文本所载明的宗旨在于保护弱势当事人,维护公共利益。然而,它与市场经济所必需的私法自治原则发生了冲突。通过对这项法律制度的剖析,可以进一步探究行政权力与民事权利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兴起的一种资料搜集方式。在由衷赞叹"人肉搜索"强大威力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存在的法律风险和隐患。合理适用"人肉搜索",不仅可以为社会所服务,而且能够起到极为有效的法律监督作用。反之,过度或违法运用,只会造成对他人隐私权、人身权等的侵害,甚至侵权主体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人肉搜索"应在法律范围内合法适用,其规制制度的关键在于加强立法以及网络传播平台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跨国交流在当下日趋重要,我国知识产权国际交流过程中因缺乏相关的规定而问题百出。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涉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的制定,填补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立法的空白。然其仅以3条之规定对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及保护做了笼统的概括。本文将从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争论入手,通过对我国《法律适用法》关于知识产权侵权保护规定的条文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晓 《科技资讯》2011,(20):247-247
法律适用是在解决争议中关键的一环,法律适用中司法经验主义对法官的自由裁量又产生不小的影响。如何限制和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文章通过实证的方法,对法律适用中的法律关系归入法、利益衡量法作阐释。以找到法律适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20,(1):46-4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之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程度较高、影响较恶劣的暴力形式,网络暴力表现为一些网民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突破言论自由的边界,利用网络发表不实言论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这种不实言论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甚至破坏了社会的稳定。网络暴力行为已经突破了现代法治精神中的言论自由,因此我们需要对此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进行规制,尤其是以法律的手段进行规制。不仅需要现行实体法从司法执法的角度规制,更需要从法学理论层面对法的创立与实施进行指引,以此更好地保障个人、他人、社会之间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分割与重聚是一种物运动变化的普遍现象,但对物权的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经济学分析为我们克服这种消极影响提供了法学思考的路径:物在分割与重聚过程中,其法律关系具有特殊性,对此法律在制度设计层面上有不同的回应,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不同的分割与重聚制度.分割之物在重聚过程中可能并不足以产生量的标准意义上的所有权,但他们之间实际存在的牵连关系从质的分割重聚标准看来则有可能已经是一种新的财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金属表面上,构成硼化物的化合物的硬化法可以延长用于添加了矿物或玻璃的塑料加工工具的寿命。经硬化的工具有很高的硬度、很低的摩擦系数和很好的耐腐蚀性能,从而降低摩耗、延长使用的寿命。这种硬化法是在原材料金属上作成扩散层,它不会剥离,即使形状复杂的工具也可以使之硬化均匀。材料开发公司出卖的这种“硼保”(Borofuse)硬化法最近已经应用于塑料加工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小品文产生于五四时期,它的产生与外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分开的.这种影响表现在多方面,概言之有三,卢梭对之产生了精神气质上的影响;ESSAY对之产生形式上的影响;日本文学对之产生趣味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少译作,包括许多中英对照本,语言生硬、诘屈骛牙,使人难懂、费解,读来让人皱眉。但姜华译的《被出卖的春天》却一反这种晦涩之气,译文出神入化,生动逼真,读了让人感到有一股清新之风迎面扑来,使人好畅、愉快。下面拟就学习姜译《被出卖的春天》谈几点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在早期哲学的整个表达之中,加入了一种"虚幻之物"的成份.这种成份是诱发"言说某物"的因素,它也是贯穿维氏前后期哲学共同的线索,即,肯定与世界的实存不相干的"某物",成为世界产生的最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释的目标是实现法律文本意欲实现之目的,而此目的是建立在文本作者意图与法律体系之意图基础上的.目的解释通过有机融合法规之主观目的与客观目的,能够为法官对所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提供有力的证成.融合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目的解释,可以有效避免主观目的解释学说与客观目的解释学说单独适用时的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