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蔡萍 《科技信息》2008,(35):68-69
《史记》是中国古典文史名著,一部酗学精品根柢书,可以说应该是人人必读之书。20世纪初,倡导新史学的思想大家梁启超十分推崇《史记》,他曾走上讲堂向学生们宣讲《史记》,并倡言大学讲堂应有《史记》的一席之地。20世纪30年代,陈垣先生开设“中国历史名著选讲”,即后来的《中国历史文选》课。《史记》成为陈垣先生的一部重要的讲读书。  相似文献   

2.
从陈垣结缘《四库全书》入手,对其研究《四库全书》的过程、研究方法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论述,揭示了陈垣与《四库全书》的关系、对《四库全书》的贡献以及对学术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今天的讲题是"我们今天如何做学问",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来讲,是有我的一番考虑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读了启功先生的一篇文章所受到的启发.启功先生在一篇情真意切的怀念恩师同时也是我在北师大的老校长陈垣先生的文章<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中讲到,启功先生幼年丧父,衣食困难,启功先生祖父辈的老世交傅增湘先生拿着启功先生的作业去见陈垣先生,意在找一点谋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日前 ,张其凤从近几年撰写的 5 0余篇学术论文中精选部分篇目结集 ,由刘正成先生题签、作序的《坐忘斋文集》由华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此之前 ,其凤已出版过《刘墉研究丛稿》一书 ,被学术界公认为“刘墉研究的一部拓荒力作” ;由其任分卷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也由荣宝斋出版 ;《刘墉评传》和分 4卷编排的 80万字的《刘墉研究资料汇编》也已完稿。因为其凤对刘墉深入系统的研究 ,他在学术界获得了“刘墉研究专家”的雅誉 ,刘正成先生谓“今世书学 ,问刘墉事 ,问其凤君可也” ,给予极高评价。洋洋 2 0万言的《坐忘斋文集》 ,分…  相似文献   

5.
陈毅副总理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接见了日本《赤旗报》驻北京记者高野好久,回答了他提出的重要问题。反对侵略,永远不会“过分”问: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九日陈毅副总理在北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是在一部分人中间产生了这样的看法:认为在表明中国决心坚决同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进行斗争时,做了“过分强硬的发言”。您如何考虑这样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刘诜是元代的一位重要作家。《元史》说他是“吉安之庐陵人”,即今江西省吉安地区吉安县人。此说一出,似乎成为公论,连《吉安府志》、《庐陵县志》、《庐陵诗存》也都是这样写。唐圭璋先生编纂的《全金元词》,则认为是“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相似文献   

7.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是费孝通先生1980在美国接受马凌洛夫斯基应用人类学奖时的演讲,在那个年代人们往往会把这样的题目视为“政治色彩”太浓而忽视其学术性。笔者认为在那样的场合、那样的时代,提出这样的题目是有着不平常的意义的。我记得20年前美国的一位人类学家顾定国(GergGulding)先生来中山大学访问,我问他来中国想了解什么,他说想看看费孝通先生讲的“人民的人类学”是怎么一回事。他说美国、英国有应用人类学,有发展人类学,但没有人提出人民的人类学。顾定国先生的话,其实道出了费孝通先生在世界人类学中的重要地位———一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最近《北京周报》登载了两篇非常坦率的文章,对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作了深刻的比较。今年5月段亮成(译音)先生和王祖明(译音)女士在南京中美研究中心所作的讲话已刊登在7月11日和18日的《北京周报》上。段先生很坦率地讲到引起美国对中国产生误解的一些差异。例如,他特别谈到中国人向别人随便问其收入和年龄之类的问题,而许多美国人则认为问这些问题是对别人隐私权的侵犯。他还谈到美国人在公开场合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这种做法令中国人感到为难。  相似文献   

9.
评潘其旭《壮族歌圩研究》●毛志东黄秉生/著潘其旭先生的壮学研究博大、精深。博大体现于他参与《古壮字字典》、《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的编纂工作;精深体现于《壮族歌圩研究》这部专著之中。潘先生对壮族歌圩的起源,从壮族族源方面进行探讨,他认为壮人自古...  相似文献   

10.
八十高龄的老报人张问强先生是香港《文汇报》的顾问,现任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旅港同乡会理事长和旅港永靖同乡会顾问等职。他的原籍在永定县,和胡文虎先生是同乡。解放前,他曾长期担任胡氏星系报中的汕头《星华日报》及香港《星岛日报》的编辑工作。这次,他以闽西旅港同乡国庆观光团总团长的名义,回到龙岩地区参加建国三十五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自嘲》写于1932年,到今天可以说半个世纪了。对这首名作,到目前为止,对于“嘲谁?嘲什么?”这样的关键问题,还有不少争议。看来,现有的解释都还未必妥贴。周振甫先生正确地指摘了几种不同见解之后,认为“自嘲”这样的题目来自《文选》的“设论”。他写道:“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假设的”,“实际上是自嘲自解”,“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因此,“自嘲”就是“解嘲”。周先生总不会否认鲁迅的《答客诮》是“解嘲”,在《鲁迅诗歌注》中,周先生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何时开始绘护生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子恺是何时开始绘作护生画的?以往人们认为是从1928年开始的。朱经畲《李叔同(弘一法师)年谱》、林子青《弘一大师年表》、潘文彦《丰子恺年表》均持此说。然而最新资料表明,早在1927年丰子恺就已开始绘作了,而提供这则新资料的就是丰子恺本人。他在晚年写的《戎孝子和李居士》一文中就写道:“我的老师李叔同先生做了和尚。有一次云游  相似文献   

13.
宋伟光 《科技信息》2003,(5M):64-66
李冰先生的陶瓷艺术已全然不见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观念的痕迹,可谓新的视觉语言下构成的富有寓意的形象元素。从他的作品《盛世——1、2、3》中我们是否可以产生这样一种想法:中国的现代派雕塑艺术之视觉造型究竟是应满足、沉浸于为变形而变形的感观快乐之中呢?还是应以形式外观仅为所叙意义之附庸而以高智商的创意为目的呢?笔者认为李冰应属后者。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收入了中学语文课本,为大家所熟悉。有些学者认为,《故乡》之所以被选为教材,是便于教课,因为闰土的形象容易理解。特别是用一种类似于自叙小说的阅读方式,将小说《故乡》的内容和现实中鲁迅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直接联系起来,似乎可以快捷地接近和了解鲁迅。真是这样的吗?在数次拜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后,对此产生了疑问。成功的作家往往跟他童年的记忆和早期的经历有着深刻的联系,这已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所证实。鲁迅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强烈地流露了他的“怀旧”情绪。创作是一种理想的追忆和愿望的升华,理想是创作的逻辑起点,人们常称之为乌托邦,鲁迅自己称之为“梦”。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在年轻时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梦”与现实有效地联系成为作家创作的原初动力。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创作或“梦”是对现实的不满与超越。这“梦”或乌托邦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作家的“世界”,这作家的“世界”才是一个作家创作的本质,尽管它已在现实中失落了,可是却在创作中不断回归与呈现。这是一个作家真正的“故乡”,灵魂的“故乡”。它也许仅仅存在于作家的...  相似文献   

15.
什么叫做比喻?这样提出问题,好似无疑而问,会被认为新奇事。其实,什么叫做比喻,的确还不曾弄得很清楚。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清,蒲杜龄《聊斋志异·促织》) 例①,姜宗伦先生著《古典文学辞格概要》19页上认为是比喻,是明喻格。同书“页上有一个定义:“比喻,也叫打比方,或叫譬喻,就是借具体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比方说明生疏抽象的事物或道理。”根据这个定义衡量,例①是借具体的事物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候,子路匆匆的走进来,大声的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的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又悄悄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的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新闻学术界借以了解中国新闻学大师徐宝璜生平的《徐伯轩先生行状》一文并非署名作者陈大齐原创,而是陈大齐在蔡元培所撰《徐宝璜先生行状》的基础上改写的.从两篇《行状》原作者的考析中,我们可以追溯蔡、徐两先生鲜为人知的私人交往渊源及其对中国新闻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史源学实习"课程是陈垣先生创设的一门注重历史研究实践的课程。但在陈垣先生身后,这门课程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开设,主要是缘于社会环境、学生、教师、图书资源、管理体制等多种因素。现阶段重新开设这门课程,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调整,进行有效性教学,以便培养读书治学的基本能力和研究方法,树立谨严健实的学术风气。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的特点是注重生活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他在《教学做合一》一文里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学.”因此,他的“教学做合一”的学说,是以做为基础。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同时吸取  相似文献   

20.
woodside Fund是美国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期间,笔者有机会见到了公司的常务董事莱尔森·鲍伯先生,在北京2001风险投融资大会上,他做了题为“市场低迷时风险投资的策略”的演讲。会后,他就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问:莱尔森·鲍伯先生,您认为在现阶段互联网企业发展陷入低潮的时候,风险投资(VC)会对哪些类型的企业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