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封闭式的“注入式”如此,即使是开放型的‘启发式”也难免此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会完成教师的指令,而缺乏开拓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切实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盖有诱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相似文献   

2.
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常量与学生变量的互动关系,研究二者的互动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求的前提条件。首先“学什么”并不完全取决于“教什么”,而是受制于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其次,“怎么教”与“怎么学”是对立的统一,但“怎么教”对“怎么学”却具有主导作用。对教与学的关注应是对韩汉语教学过程中处理教师常量与学生变量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孙秀艳 《科技信息》2011,(17):I0292-I0292,I0312
为适应新形势下课改的要求,教师和学生要一改过去的传统“填鸭式”地教与被动地学的现象。为此本文从教师自身素质和研究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教师的课堂教法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供同行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高效的音乐课堂是建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上的,只有这两者很好地结合,才能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针对性地讲解怎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进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认识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构成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测量和评估的依据。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课后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的问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不想学英语了”,“英语老师又来了”,在我们周围常常会听到这些话。尽管只是来自部分学生,但却典型地代表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无奈与厌恶。众所周知,普通高中往往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导致教师对学生统得过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师生间很难谈得上在求知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少数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尚未彻底转变,至今还停留在让学生抄写、背诵、默写、生字注音、词语解释这一层面上,甚至要求学生把每篇课文后的习题答案、课本上的旁往等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根本不重视学法的指导。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教出来的只能是“板鸭式”的学生。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钻…  相似文献   

8.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往往盲目地把“教书”放在了主导地位,认为“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知识”,教的知识越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就越好,说明老师水平就越高,学校也片面地以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的好坏来直接衡量一个老师教学成绩的好坏,这样一味地强调了“教学”而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出现了个别学生学习成绩突出,而道德品质败坏等现象。笔者认为“教书”和“育人”同等重要,在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良好的品德培养,而只是各个学习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就“教书育人”笔者在多年的育人教学生活中有以下几点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一同商榷。  相似文献   

9.
司新生 《科技信息》2008,(20):259-259
实庑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摒弃传统“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地理课堂45分钟的效率。而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打造地理优质课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地理课堂情境的创设途径及情境教学的优点入手作了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0.
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急需改革。本文分析了高校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指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应由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及师生合作性教学为主、由重“教”轻“学”转到重“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学生“会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掌握知识“内化”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具有“自得”知识的本领,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启发式教学有别于注入式教学,它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完成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余青云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3):100-100,102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4.
林春先 《科技信息》2011,(23):I0304-I0304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每个单元后都有一篇阅读文章,而且每篇文章的句子结构复杂、词汇的密度大,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我们再用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仍然以教师教学为主,那么学生自学空间就会萎缩,使学生依赖性增强,自学能力下降,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交互作用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的设计,还要关注学生“学”的设计,特别要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交互作用。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积极地介入和引导,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能够为自己的部分学习行为或者全部学习行为负责;加强学习过程监控、完善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符合教学规律,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并调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这两大能动因素。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各处什么地位?各扮演什么角色?谁是教学的中心?这些问题是需要认真解决的。否则,教师和学生不清楚他们各自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观点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现代教学观点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教学理论研究的一大突破,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现象认识的最新成果。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想教什么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把学生视为一个没有能动性而任人灌装知识的容器。结果那种善于“满堂灌”,讲起课来头头是  相似文献   

17.
陈小艳 《海峡科学》2006,(9):151-152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班集体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巴班斯基则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样,则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在口语交际课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了还要会用。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最终从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积极性为归宿,即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挥。我们所说的“教”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怎么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采取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9.
肖萌 《科技信息》2008,(15):284-284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设法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外因能够更顺利更迅速地转化为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内因”。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把新课程的理念预设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精心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展开,促进课堂有效生成。下面以《圆的认识》为例谈谈如何预设与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