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沙白·布来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而端粒酶活性很高时,端粒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老化就会延缓。这有助于攻克癌症和衰老等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科学》2009,(5):144-144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相似文献   

3.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家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如何操纵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基因,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基因敲除小鼠”方式,  相似文献   

4.
《前沿科学》2013,(4):85-87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Rothman.RandyW.Schekman和ThomasC.Sudhof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笑  梅进 《前沿科学》2014,(4):78-79
<正>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点30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及挪威三位科学家John O'Keefe、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Moser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John O'Keefe,19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拥有美国和英国双重国籍。1967年他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得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人,出生于1936年,36岁担任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并开始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等病毒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他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发现某些类型的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7.
8.
9.
 201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授予Randy Schekman、James Rothman和Thomas SÜdhof 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的囊泡运输机制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本文将简述这3位科学家的获奖工作,以及这一发现如何扩展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11.
<正>罗伯特德.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二战中服完兵役后,他进入威尔士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其论文内容为小鼠胚胎发育。1958年他成为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始了对人类授精过程的研究。从1963年开始,爱德华兹相继在剑桥大学和  相似文献   

12.
氧的利用和调节是高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门扎3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的相关机制而获得了201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1,HIF-1)广泛存在于急、慢性缺氧细胞中,是细胞适应低氧的重要转录因子。HIF-1水平受氧气含量的调节。高氧条件下,HIF-1被修饰进而降解;低氧条件下,HIF-1不被降解,并通过转录调节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本文通过介绍HIF-1的发现和基本分子机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奇云 《科技潮》2012,(11):58-61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因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共同分享了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14.
 生物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也叫昼夜节律,是以约昼夜24 h为周期的、在生命体中普遍存在的节律性生理生化和行为活动,是众多生物节律或生物钟的一种。美国的3位科学家杰弗理·霍尔(Jeffrey C.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Young)因发现调节生物日节律行为的基因并阐明其作用原理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工作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基本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对了解生命的运行原理以及生命在演化过程中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治疗由于生物钟失常而导致的人类疾病和开发调控生物钟元件的药物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生物节律的研究历史,解读生物节律的分子机理,展望生物节律研究的方向,并探讨其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技术按定向组合的方式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具有定位性强、打靶后新的基因有随染色体DNA稳定遗传的特点,其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点突变、缺失突变、染色体组大片段删除等,相关的基因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基因沉默和基因捕获技术等,为生命科学、基因组学和疾病治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美国科学家Mario R. Capecchi,Oliver Smithies和英国科学家Martin J. Evans因基因打靶技术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两个美国科学家,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即一种沉默基因和调控遗传信息流的重要机制。RNAi(RNA干扰)技术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研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8.
因“在已灭绝的古人类的基因组和人类演化方面的发现”,斯万特·帕博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回顾了人类起源的长久之问、生物测序技术的突破发展和帕博团队的科研历程,明确了其源于兴趣、攻坚克难的古DNA领域探索之路和丰硕成果:首次实现了对已灭绝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未知古人类丹尼索瓦人,为人类的进化遗传学提供了新证据。帕博对人类进化遗传中基因流动探索的科研历程,展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理想的科研生态;他的科研成果和理念,实现了古基因组学跨越学科与时代的价值,也引起了人类未来将去往何方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压力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2名澳大利亚科学家不受主流医学思想的限制,开创性地证明了一种新发现的细菌——幽门螺杆菌才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原因,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使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成为一种可治愈、不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为表彰两人的贡献,瑞典皇家Karolinska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决定授予他们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20.
RNA干扰现象是指一种由双链RNA分子引起的基因沉默现象,在动植物中普遍存在。RNA干扰不仅在生物的抗病毒反应、抑制转座子活性以及其他许多重要生理活动的调节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治疗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上述原因,2名美国科学家——AndrewZ.Fire和CraigC.Mello,因发现RNA干扰现象而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