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火山灰可以通过增加微生物的数量而使全球气候变冷。火山爆发时,除了浓烟和烟灰,还会喷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这些气体随后以酸雨的形式落回到地面。在沼泽等潮湿地带,过量  相似文献   

3.
短期气候数值预测的进展和前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丑纪范  徐明 《科学通报》2001,46(11):890-895
评述了目前短期气候数值预测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需要解决的4个挑战性的问题。认为在短期气候数值预测领域应结合我国学者已有的科研成果和经验,在计算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走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创新之路,而这可能是解决短期气候数值预测目前所存在的缺陷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   总被引:85,自引:5,他引:85  
以青藏高原冰芯记录和仪器记录为主,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不同的空间尺度了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根据对过去10万年、过去2000年和现代等几个2时段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幅可达10℃,而接近海平面的低海拔地区的气温变化幅度在4℃左右,在过去2000年内,6000m以上青藏高原古里雅地区地区的气温变幅可达7℃,而中  相似文献   

5.
Landsberg  HE  朱善钊 《世界科学》1989,11(5):10-12
地球拥有一个独特的大气层,即大气圈。这个大气圈是地球和宇宙之间的缓冲地带。太阳透过它供应持续不断的能量,并提供保护以避免逸散地球上积聚的过量能量,因此,它是维持地球上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然而,在大气圈里,有持续不断的气象活动,导致形成了各种各样复杂、易变的气候变化特征,诸如:温度、湿度。蒸发、辐射、风向和风速、云层、降雨方式及其一定间隔时间内的降雨量、雷雨或雾的发生、烟尘浓度等等气候要素组合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6.
7.
8.
陈星 《自然与人》2010,(6):38-40
地球气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有许多客观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在更大的时空范围里看待这个问题,以期获得更为完整的理解,进而为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王绍武 《现代化》1992,14(6):24-26
  相似文献   

11.
中生代不仅是地球发展和生命演化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距离现代最近的典型温室气候期。其中,白垩纪被视为地球历史时期温室气候的最佳范例之一。通过古植物气孔参数、古土壤同位素以及地球化学模型等途径的研究,可以勾勒出白垩纪这一典型温室气候环境下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大致轮廓。在整个白垩纪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水平相对较高,但在白垩纪早期较低,白垩纪中期达到最高,而白垩纪晚期逐渐降低。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些地质参数还更精确地识别出在白垩纪关键时期出现了几次显著的古大气二氧化碳的短期快速波动变化,表明白垩纪的温室气候状态并非之前所想象的那么稳定,而是发生了几次大规模快速气候扰动事件,并伴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短期波动变化。这项研究质疑了整个白垩纪期间气候温度均匀分布且呈现单一稳定温室状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及其对我国极端气候的影响(2009-2013)”一年多来的若干主要科学进展,包括对于东亚不同典型下垫面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的新认识、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观测事实分析及其与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的联系、短期气候预测新方法以及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等方面。最后概要介绍了项目后续的主要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3.
邓涛 《自然杂志》2013,35(3):193-199
独特的现代青藏高原哺乳动物群中的多数成员在高原上具有悠久的生活历史,表明它们在高海拔的高原范围内经历过长期的适应过程。哺乳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变化非常敏感,能够指示气候环境和地形地势的变化,所以,研究青藏高原腹地及周边的哺乳动物化石的演化历史能够反演新生代时期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对气候环境变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厄尔尼诺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出现了本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为揭开厄尔尼诺的神秘面纱,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从厄尔尼诺现象的命名、发生规律、成因及影响几方面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提出厄尔尼诺的成因可归纳为大气因子论、天文因子论及地球内部因子论。  相似文献   

15.
岩石风化碳汇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刘再华 《科学通报》2012,(Z1):95-102
自气候变化的岩石风化控制学说提出至今,学界普遍认为,是硅酸盐的化学风化碳汇作用在控制着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而在短时间尺度上硅酸盐风化碳汇与碳酸盐风化碳汇也是旗鼓相当的.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碳酸盐溶解的快速动力学和硅酸盐岩流域中微量碳酸盐矿物的风化在控制该流域溶解无机碳(DIC)浓度和碳汇上的重要性,使得碳酸盐风化碳汇占整个岩石风化碳汇的94%,而硅酸盐风化仅占6%左右.另一方面,水生光合生物对DIC的利用及其形成的有机质(内源有机碳)的埋藏,使得碳酸盐风化碳汇在任何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控制上可能都是重要的.此外,岩石风化碳汇研究的另一重要进展是发现了碳汇随全球变暖和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增加,即形成了气候变化的负反馈机制.未来应通过岩石风化碳捕获和储存过程及其控制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揭示岩石风化碳汇过程及其气候和土地利用调控潜力,以服务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政策制定.重点研究:①岩石风化碳汇过程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机理;②硅酸盐岩流域中微量碳酸盐矿物的风化在控制流域DIC浓度及其碳汇上的重要性;③陆地水生光合生物利用DIC产生内源有机碳的效率;④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调控岩石风化碳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17.
翟迪生 《科学通报》1979,24(21):986-986
BB Peg和BX Peg是两个WUMa型的短周期食双星。1978年10—11月间,我们用60厘米反射望远镜对它们进行了宽波段黄、蓝两色光电观测,并作了常规的消光归化工作,取得B、V观测结果。在所得光变曲线的食相内,两星均有一段平底的相区,表明它们是全食类型的密近双星。正在试用中的高速光度计对其极小时刻观测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新情况。高  相似文献   

18.
地球气候的变化是由其自身发展变化规律和外界因素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根据大量前人的资料,从引起气候变化的主因和不同时间尺度等多方面,讨论了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迁规律。据此认为,今后气候将向变冷的方向发展.文申还通过对本世纪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某些气候降温事实的分析,认为目前CO2温室效应还尚未对全球气温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短期气象降雨预报在水库防洪调度中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