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以利玛窦为首的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揭开了西乐东传和中乐西传的序幕。西方的乐器,乐曲等被介绍到了中国。同时中国的民歌也通过他们带回了西方,出现了中西方相互交融的新局面,并推动了中西双方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的中西会通,是在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涌入时所产生的一个独特现象。在明清之际,传教士输入的西方科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远超过宗教神学的影响。通过分析中西会通的历史背景,本文进一步阐释中西会通的内涵和产生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数学文化第一人。他对中西教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住传教士,而且是一住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6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并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教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4.
道德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道德情境下 ,在解决道德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与思维倾向的统一。中西传统的道德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主要表现在 :中国环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线性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保守性道德思维方式与西方的批判性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直觉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理性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学界许多关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或中国美学等的探讨,都是建立在中西对立这样一个理论预设上的。所谓中西对立,意味着三个东西:1.中西比较是比较研究的主流,甚或全部;2.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性质必然相反;3.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出路就在于中西融合创新。中西对立这样的思维框架只是近代历史的特定产物,并不能作为不可质询的理论前提。现在,正是我们要对这一思维模式进行反思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西闻见录》中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以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和其它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等科学传播的主要内容的分析为研究19世纪末中西科学技术传播史提供文献支持。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和分析的方法,结论《中西闻见录》所传播的知识既有西方新进的科技知识又有中国传统的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7.
基于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代微积拾级》中的主要内容分析研究,通过对其西方微积分原理与中国传统微积分思想的对比,结果得出译著《代微积拾级》中的数学思想、语言系统、符号系统、逻辑推理等都来自于中国传统数学。通过相关内容的比较和分析为研究19世纪末中西数学传播史和中国传统微积分思想史提供文献支持。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和分析的方法,结论得出西方微积分知识在我国传播是在中国传统微积分思想的影响下进行的一次中西数学分析交流,并且对我国分析数学的西化有一定的影响和科学传播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数学文化的第一人,他对中西数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传教士,而且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六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井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相互融合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数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之《格致汇编》在晚清西方科学传播中的特殊意义。方法历史考证、辨析。结果其中大部分文章由傅兰雅编译,涉及各类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还包括科学仪器、科技发明、科技研究信息的报道,以傅兰雅的《格致略论》、《化学卫生论》、《混沌说》、徐寿的《考证律吕说》等内容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科学传播价值。结论认为傅兰雅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传教士,他特别发表声明退出教会,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位纯粹的科学传播者。《格致汇编》的传播内容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科学家虽介入编辑传播,但仍以西学为传播内容的主体;其受众局限于沿海、沿江的知识分子阶层,未形成广泛的受众群体;作为中国最早的一份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家合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西方初等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了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标志性事件是欧几里得《原本》的首次汉译.这个时期为西方数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时期,涌现出了代表人物徐光启、利玛窦、李之藻等,其数学汉译开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数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