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浸纸板在变压器中除支撑、绝缘作用外,还为油流散热提供导向通道,其分布位置直接影响换流变压器的温度分布及热点位置。分析了油浸纸板分布位置不同对换流变压器内部温度的影响,以一台±500 kV换流变压器为例,首先基于磁场仿真模型计算得到了铁心和绕组损耗;再以绕组损耗为热源,采用Fluent模拟了换流变压器内部散热的热流耦合过程,得到了流体场和温度场分布;并将软件仿真结果与经验公式结果对比,验证了软件仿真结果的合理性。最后通过改变导向分区、角环对数,探讨理想的纸板放置位置,从而得到更均匀分布的温度场。经分析,合理的导向分区与角环分布可以明显降低热点;并使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分析结果可为变压器设计提供分析和指导;同时进一步讨论换流变压器中理想的油浸纸板位置。 相似文献
2.
电力变压器的使用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出现变压器渗漏油情况,对变压器出现渗漏油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几种油浸式变压器状态检测方法,包括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法、红外热成像法、超声定位法和可见光成像法,阐述了各种检测分析方法及优缺点,并对前2种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针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建议采用多方法结合分析手段,对变压器潜伏性故障进行诊断,开展状态检修,有利于节约电网停电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油浸式变压器通风系统的散热效果,按照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工况,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油浸式变压器系统中散热器室通风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影响散热的参数,分析了各参数对散热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机械进风口宽度对散热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机械进风口位置和机械通风速率的影响次之,自然通风速率的影响最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参数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传统的三比值法,分析了概率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建立了基于三比值法的概率神经网络油浸式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描述了该模型的使用方法,总结了该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分析比较了细水雾和水喷雾灭火原理、系统组成及特点、对油浸式变压器的灭火试验,得出结论:与水喷雾相比,细水雾的雾滴拉径更小,灭火能力更强,特别是抑制足焰能力更强,对系统组件的要求更高。细水雾适用于有防护结构的油浸式变压器的火灾防护。水喷雾适用无防护结构的、设于室外的油浸式变压器的火灾防护。 相似文献
8.
为更准确地掌握油浸式变压器的内部温度场分布,为其绝缘寿命评估提供依据,在分析变压器产热散热机理及导热途径的基础上,依据对流传热和热辐射特性及温度场计算的流固耦合模型,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中实现了变压器温度场分布的建模计算;得到了绕组的温度分布。绕组从下到上的温度分布大致为低—高—低走势,热点位于低压绕组上半部分。同时将计算结果与变压器温升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绝对误差5.3%以内,说明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负载系数、水平油道高度和油流挡板设置对绕组温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变压器热点温度是影响绕组绝缘状态最重要的原因,热点位置也是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监测热点温度具有重要意义。由热电类比理论,建立了顶层油温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内部温升热路模型,推导出变压器热点温度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热点温度在线监测方法。这种在线监测方法需要采集的信息量少且易于获取,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精度较高,能为变压器的运行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对正方形孔、三角圆头孔、网状孔、六角梅花孔隔板换热器及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和压降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试验件采用公用管壳可拆卸芯体管束结构,针对其特点将壳侧轴向雷诺数作为自变量,利用单位壳侧轴向欧拉数的壳侧努谢尔特数指标来反映换热器的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网状孔隔板换热器的壳侧换热系数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当,但该换热器的压降较低,在试验范围内综合性能指标的相对值为1.274;六角梅花孔、三角圆头孔和正方形孔隔板换热器的壳侧换热系数和综合性能均不及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此外,不同的异形孔隔板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与异形孔的形状或通流孔数目有关,流动阻力与通流孔的总面积和水力周长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水分会给油纸的绝缘能力和电气特性带来严重破坏,研究其对油纸系统绝缘状况影响有很大价值。通过在实验室制备不同含水量的油样品和纸样品,开展频域测试;提出不同特征频率点处的ε值作为特征参量,对油样品和纸样品中的含水量进行区分;结果表明:纸中含水量和油中含水量对ε的影响分别集中在频率对数-3~1和-3~-1范围内,且在该范围内影响较稳定;取频率对数为-3、-2和-1、0、1时的ε值作为区分油中水分和纸中水分影响的特征参量,对曲线进行拟合,得出函数关系;对进一步研究油纸绝缘含水量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H形鳍片管束传热与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H形鳍片管束的性能与结构的优化设计,在对H形鳍片管束的传热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优化结构的H形鳍片管束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模化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有关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为H形鳍片管束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大气压气体放电热等离子体先进材料加工的要求,研究了当等离子体发生器出口处存在旋流流动时,旋流效应对有反向载气注入条件下等离子体反应器内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影响.在所研究的参数范围内的计算结果表明:旋流对等离子体的轴向运动有抑制作用,且有助于强化等高子体射流与反向载气的混合,从而影响反应器内的传热与流动特性以及发生器出口与反向载气喷营出口之间所形成的滞止平面的位置;而且随着旋流数的增加,旋流对等离子体轴向运动的抑制作用也会增强. 相似文献
16.
17.
微燃气轮机环型回热器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层流的假设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微型燃气轮机环型回热器交错波纹原表面通道两侧流体耦合换热与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通道结构进一步研究其传热及流动特性,为回热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dependence of flow volume on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rts of a U-tube was determined for both laminar and turbulent flows of a magnetic flui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pendence was linear in the case of laminar flow but was non-linear in the case of turbulent flow.In addition,the inductance and the voltage difference across two coils around the arms of the U-tube were calculated.The voltage difference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flow volume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coil length.Thes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esign of magnetic-fluid-based flow sensors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19.
显热除霜方式的能量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现有逆向除霜方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除霜方式———显热除霜.分析了显热除霜的机理和作用过程,从霜层角度分析了蒸发器除霜过程中需要的热量组成.对显热除霜方式与逆向除霜方式除霜所需热量进行了理论比较,结果表明显热除霜方式所需的热量较少.从制冷系统角度对2种除霜方式除霜过程的能量进行了分析和试验验证.试验表明:逆向除霜方式因四通阀换向导致制冷系统压力、温度分布被破坏并重新建立而存在大量能量损失,显热除霜方式不存在这问题;在同样条件下显热除霜与逆向除霜相比,除霜时间缩短了26.7%,小时供热率提高2%,系统供热水温度波动在5℃以内.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换热器螺旋管的冷凝传热性能,对R22制冷剂使用VOF模型在螺旋直径为300mm、螺距为19.52mm、管道直径为9.52mm的换热器螺旋管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换热器螺旋管的流场分布特性,研究了流体流速和饱和温度对螺旋管内换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对螺旋管内换热性能的影响,对数值模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流体流速时冷凝换热系数的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为3%-11%,在不同饱和温度时冷凝换热系数的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为3%-8%,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和结果是合理的。该研究为螺旋管换热器的设计优化以及空调热水器一体机的节能损耗给予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