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段隔夹层划分与展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依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的地质特点,处理了区段内1 000余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对分布于研究区段的隔夹层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共划分出8个砂层组、17个单砂层.7个隔层和9个夹层.对隔层展布及砂体单元内夹层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隔夹层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在G2,G5,G6和G7下部单元的顶部剩余油富集程度高.主力油层馆532,531和541夹层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较小,剩余油饱和度较低,但可采剩余油绝对数量较大;馆51、馆52、馆542、馆55、馆56夹层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值较高,剩余油富集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储层隔夹层精确表征能为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开发调整提供重要依据。从隔夹层表征方法的差异性角度出发,对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储层隔夹层进行重新分类,并依据层次建模思想对隔夹层进行逐层定量表征。研究认为,PL油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储层隔夹层可划分为层间隔层、砂间夹层、砂内夹层和物性夹层4种类型,分别对应储层构型研究的6级至3级构型界面。应用3种建模方法分别对4种隔夹层进行逐层定量表征,即应用基于井孔资料的确定性三维砂描技术表征层间隔层和砂间隔层,应用基于自适应河道方法在单砂体的控制下对砂内夹层进行表征,应用等效表征的方法对物性夹层进行表征。分级定量隔夹层表征方法很好地再现了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结构和隔夹层分布特征,且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3.
隔夹层作为在渗透层内或层间分布的一种相对非渗透性岩层,对流体的垂向渗流和水平渗流具有重要影响。伊通盆地莫里青油田双二段储层内油水分布较为复杂,油水同层现象普遍,为探索隔夹层对该地区储层内油水分布的影响,对工区内约200口井的地质、测井等资料进行处理;详细研究了分布于研究区的隔夹层。首先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明确该区主要岩性为砂砾岩;并说明了研究区的隔夹层类型和成因,将其划分为泥质隔夹层、灰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三类。然后对隔夹层的平面和剖面进行分析研究,分别描述了隔层和夹层的分布特点;并且详细的解释了该区域隔夹层的剖面特征,认为该油藏隔层平面分布趋势与物源方向基本一致,隔层分布稳定,夹层比较发育但连续性较差。通过分析认识储层隔夹层特征,对该油田采收率的提高及中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中16东河砂岩油藏含砾砂岩段分布复杂的隔夹层严重制约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致使油田产量低这一问题,综合运用岩芯、录井以及测井资料,以塔中16含砾砂岩段为解剖对象,划分了该层段内隔夹层成因类型,分析了典型单井的不同类型隔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预测了隔夹层的空间展布、剖析了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含砾砂岩段发育泥质、钙质、低渗透泥质砂岩3类隔夹层;钙质隔夹层主要分布在5小层底部、泥质隔夹层则主要分布在3小层底部、低渗透泥质砂岩夹层则零星分布在各小层砂体内部;隔夹层影响了流体的垂向渗流能力,致使含砾砂岩段形成了2套油水压力系统,在同一个压力系统内,夹层易造成高渗储层水洗严重,低渗部位剩余油富集。通过开展隔夹层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可明确油水分布特征及剩余油的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5.
 开发后期,厚油层内部隔夹层是造成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Velasquez油田G组厚油层内部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本文建立了这两种隔夹层的电性、物性识别模式,利用该模式开展全区隔夹层的识别及横向对比。结果表明,该区隔夹层可分为稳定型、次稳定型和随机型3种。在分析3种隔夹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别用确定性建模、物性下限值控制、条件模拟等方法预测了隔夹层的井间分布,建立研究区隔夹层三维展布模型,为油藏后期措施调整和水平井的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岩心和测井等资料,通过单井隔夹层划分和隔井间夹层对比,对永安油田永7断块戴一段隔夹层进行统计和描述;结合钻遇率、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等参数,描述隔夹层在地下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永7断块戴一段可划分出3类隔夹层: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和泥质砾岩隔夹层。岩心及测井资料在区内识别出3个砂层组、26个小层、17个层间隔层和21个层内夹层。层间隔层整体厚度较大,1-7、2-1、2-10、2-12、3-3五个小层顶部隔层发育,钻遇率高;2-8、2-9、2-11、2-13、3-3五个小层的层内夹层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较高,频率高值井区和密度高值井区基本统一;层内夹层横向延伸性均较好,属于较稳定夹层,欠稳定夹层或不稳定夹层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厚油层内隔夹层的存在使其内部非均质性更加复杂,进而严重影响剩余油的分布.以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为研究区,研究厚砂劈分及隔夹层特征,为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可靠的依据.首先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特征和测井资料确定了复合砂体的可分性,其次确定不同期次河道砂体间沉积的隔夹层为复合砂体的劈分依据,最后根据成因和岩性将隔夹层划分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三种类型.将复合砂体劈分与隔夹层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厚油层内隔夹层的存在使其内部非均质性更加复杂,进而严重影响剩余油的分布。本文以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为研究区,研究厚砂劈分及隔夹层特征,为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可靠的依据。首先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特征和测井资料确定了复合砂体的可分性,其次确定不同期次河道砂体间沉积的隔夹层为复合砂体的劈分依据,最后根据成因和岩性将隔夹层划分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三种类型。本文将复合砂体劈分与隔夹层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昌A油田珠二段I油组隔夹层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A油田珠二段I油组是该油田的主力油组,其生产现状表明隔夹层的类型、对地层水的封隔能力以及空间展布严重影响油藏的开发效果。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后认为,研究区珠二段I油组广泛存在着钙质、泥质和物性3类隔夹层,其中钙质隔夹层对开发的影响最大。由于井少,井网密度稀,取芯有限,仅从岩芯和测井上识别隔夹层不足以研究全区隔夹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小层精细划分对比,沉积微相,测井精细解释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平井水平段的信息,结合地球物理信息,通过井震结合,创新性地应用相控约束下的地震协同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隔夹层的模型预测隔夹层三维空间展布规律。预测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为油田增产和剩余油挖潜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九区三叠系油气藏隔夹层识别及其展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夹层的分布特征是厚油层层内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针对塔河油田九区三叠系油气藏阿克库勒组阿1段厚层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综合岩心、测井资料,将其内部隔夹层划分为泥质和钙质两类,建立两类隔夹层定量划分标准。根据研究区的沉积环境确定了隔夹层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井资料和局部密井网区隔夹层对比结果确定其平面展布范围。优选示性点模拟方法对隔夹层的展布进行随机模拟,再根据隔夹层分布特征修正随机模拟结果,最终人机交互建立确定性的隔夹层三维地质模型。隔夹层研究成果为油藏开发方案编制和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