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8(18):4182-4185
萨北北二西井网密集,多年来没能利用大量井资料合理组合断层,特别是区块中央部位断裂复杂,对注采关系影响很大。采集三维地震后,把地震资料和井资料充分结合来研究断层。以地震解释的断层为基础,在三维空间利用相干体分析技术、正交切线法检查技术进行断点的空间归位、断层的空间组合,同时结合未组合断点寻找地震未解释的小断距断层,最后建立精准断层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断点组合率,对断层的认识更加清楚可信。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断层建模方法只依靠井断点在三维空间进行组合,推测断层形态,对复杂断层认识不清。为此开展了井震结合研究断层技术,方法是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核心,在地质建模流程中引进地震断面信息,以地震解释断层为基础,结合蚂蚁体进行断点的空间归位、断层的空间组合、断层及断层产状落实,结果表明构造描述精度大大提高,井震结合断点组合率比只依靠井断点组合提高9.3%,断层条数增多,断层走向和倾向描述更加可信。  相似文献   

3.
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不准确、低级序小断层识别有误、大断层下盘构造假象、井震断点不匹配等问题。为此,通过VSP的时深关系对声波曲线进行校正,进而制作精确的合成地震记录;利用正演模型并结合分频等构造属性体信息,解决了小断层识别的难题;采用声波约束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构造成像精度,解决了时间剖面上的假构造和井震断点不匹配的问题。应用完善的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技术有效指导对长垣油田典型区块断点的空间归位、断层的空间组合,断层解释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深化了长垣油田断裂构造的认识,有效指导了断层附近新井部署及注采关系调整,为长垣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复杂构造多断层油藏小层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层对比工作在复杂构造、多断层油藏很容易出现分析失误,使油水井注采关系不清,区块完善程度不清,给地质研究、动态分析和开发决策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以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西区的小层对比分析为例,采用常规油层对比的同时,结合构造位置、构造趋势及钻井地质录井资料等,进行了多井分析判断,及时发现断层。通过对1984年以来728口新井小层对比分析,特别是对14口钻遇断层井的分析,经三维地震资料验证,与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进一步完善了油层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5.
依据东辛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果对东辛油田底辟伴生构造形成机制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Y"型断裂组合是东辛油田底辟伴生构造的普遍断裂样式,"X"型断层组合是形成断裂系统的主要因素;"X"型断层有两种切割方式,一种是在拱张集中区顶部出现,发生在同级或不同级断层间,另一种是在大断层为通道的拱张力作用造成的切割关系;断层的受力强弱应放在一定时间段来分析,在某一时间段低级序断层受到的应力会大于高级序断层,并切割高级序断层,这种新认识可以解释以往作多个砂层组图时出现的矛盾,也将一些被切断层的级序提高,有利于断层封堵性研究和合理的解释油水关系.  相似文献   

6.
唐家河油田馆陶油组剩余油研究及挖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维可视化及油藏描述一体化为支撑,以唐家河油田新处理三维地震资料为载体,将地震、地质、油藏工程多学科有机结合,对唐家河油田的断层进行整体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构造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思路和方法,即:沿着油源断层,根据油气聚集相似性原理、封闭性断层模式和油藏动态寻找剩余油,利用复杂结构井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了开发井位部署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白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1):3064-3068,3072
以BSX断块为研究对象,以地震解释断层为基础,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等基础资料,通过井震资料结合的方法在三维空间利用属性体分析技术进行断点的空间归位、断层的空间组合并建立精细构造模型。重新落实断层形态及构造分布并结合动态数据、分析脉冲试井等方法进行了断层成果的验证和落实,为断层区调整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研究表明利用井震资料结合建立构造模型,既忠实于井点数据,又保留了地震数据的相对趋势,较由测井资料建立的模型,更接近于地下的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露头区解剖、三维地震解释、测井曲线识别、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对松辽盆地杏北油田葡萄花油层砂泥互层地层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建立基于测井曲线综合响应的断层破碎带厚度预测模型,进而探讨断裂带结构特征对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和开采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断裂带由断层核和破碎带两部分组成,其中断层核发育泥岩涂抹的分段生长结构,破碎带发育破碎、滑动和变形3种特征;断层垂向上在葡Ⅰ4小层发生分段,造成系统取心井钻遇3个断点,其中断点1发育砂岩变形带的断层端部破碎带,断点2发育泥岩涂抹的主断层核,断点3发育泥质角砾岩和方解石充填泥岩裂缝的次断层核;断层面两侧随着距断层核距离增加破碎带微构造密度和碳酸盐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多约束条件下断层模型的精确构建,以朝阳沟油田朝84-6井区的地质构造模型为例,结合地质、地震及测井资料,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多边形投影、深度域地震体矫正、断点矫正三种精细修正断层模型的方法,同时利用深度域蚂蚁体与时间域地震体相结合的方法补充解释小断裂,最终以井震联合较为完善的断层模型作为骨架,精细构建构造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的断层模型较符合原始地震数据体,并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弥补了地震解释工作的不足,实现对断层解释的检验和修正。  相似文献   

10.
断层的识别是地震解释的重要内容,断层解释的正确性对于储层研究有直接关系。应用Plutonio油田X区块的地震资料进行地震预处理来消除噪声,对比研究混沌体、方差体和最大曲率属性提取的蚂蚁体,来进行断层的解释,并对蚂蚁体提取过程中涉及的初始边界参数的合理取值进行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先利用构造平滑进行地震预处理,再通过提取混沌体和3D边界增强得到的蚂蚁体效果最佳,其中,初始边界的参数定义的越小,断层越清晰,越有利于小断层的识别,当初始边界过大时,则不能很好地呈现出断裂的发育情况。从蚂蚁体与地震体的融合剖面可以判断出断层连续性好,断裂带异常清晰,为后期的构造建模提供了有力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