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遗址保护中聚落搬迁研究——以汉长安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内聚落发展现状、趋势及对消极影响的分析,研究聚落发展背后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通过城市化不断减少大遗址内居民、多方筹措搬迁经费、加强宣传教育等四项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汉长安城植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汉长安城植被的生长因素、生长状况及其与民众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方法 文献资料的查阅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汉长安城的植被主要有树木、竹林、草被等三大类型.其中以林木生长最为茂盛,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覆盖率也极为广大,其次竹林和草被也远较今天丰富.结论 汉长安城植被生长受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即丰富的植被一方面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资源,另一方面人们对植被的过度利用又使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3.
古遗址是构成我国大遗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保护这一类型的大遗址,以马家塬遗址为例,运用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在对马家塬遗址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资源特性和马家塬遗址实际情况,对马家塬遗址的保护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对推进马家塬遗址和中国大遗址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库瑞 《科技信息》2013,(12):48-48,57
西安城市大遗址保护应以建设世界级文明旅游目的地的新城市文化为目标,构建西安大遗址价值评估体系和大遗址保护与发展的生态建设系统,依据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文化遗产发展思路,实现道德背景下的新型保护开发模式,即政策保护+慈善基金+民众素质综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遗址旅游开发是近年来旅游管理研究的热点,在梳理城市遗址保护与开发模式差异化的表象和参考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研究需要,构建了包含8个指标的城市遗址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主要遗址资源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对西安市的典型城市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遗址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针对大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大遗址体验式旅游的新模式。它既可以使大遗址遗产文化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得到有效的保护,又可以不断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旅游开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很好的解决了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十年来大遗址、遗迹保护国内研究动态,分别从大遗址保护现状、研究方法层次和大遗产局部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而提出大遗址区域保护规划的发展趋势,为大遗址区域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陕西是世界文物大遗址存量最多的省份,由于经济和社会原因,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通过对梁带村、耀州窑、周原和雍城等大遗址保护与规划的分析,说明其对改善陕西关中经济"中间热、两头冷"的不平衡格局,以及加快陕西关中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政府和大遗址保护区域居民之间的博弈关系,确定达到纳什均衡状态的策略.方法 运用博弈论,建立大遗址保护区居民搬迁行为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在理性人假设前提下,政府和保护区居民之间的博弈将最终达到纳什均衡状态.结论 在既定搬迁目标下,政府可以通过补偿安置和就地安置等措施,促使居民自愿、积极配合搬迁.  相似文献   

10.
汉散体大赋的发展是畸形的.未能反映汉代社会的本质真实,而形式上“文丽而务巨”“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但是散体大赋却能成为汉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本文提出了五个因素,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阜阳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能否满足未来人口的需要日益引起普遍关注。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两方面着手,在分析两者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水资源承载力模型,根据2006年~2011年安徽省统计年鉴,计算阜阳市2005年至2010年的人口承载力,分析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果表明近6年的人口承载力都低于每年的人口数,难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阜阳市今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试图以社会契约理论嵌入企业契约理论整合成具有新内涵的契约理论,并基于此构建了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提出企业通过与其相关利益主体签订一系列显性和隐性契约,并采用价值补偿式的成本抵减法来实现其三重效益的战略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基础上,着力论述了可持续发展蕴含的丰富思想,即人类与自然界共同进化思想、世代伦理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内容以及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论述 ,并对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阻力、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针对扩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将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作为项目群系统研究,构建了扩建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系统。围绕集成化管理的三维坐标体系,解释了扩建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涵义,分析扩建工程的项目群特征及“扩建—运营—交通管理”一体化组织结构。建立了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全寿命周期信息结构矩阵和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可持续性晴雨表建立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总结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的建设管理能够为后续工程建设和行业发展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基于国情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方向,但在旅游领域究竟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并未形成共识.该文在梳理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框架和治理途径.结论认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必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核心理念,以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协调发展为底线,进行地方、区域、国家和全球四个空间尺度的二维分析,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以人为中心进行多尺度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能力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分析人口承载能力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区域人口承载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人口承载能力综合分析模型以及人口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模型的构架和关键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利用这种方法对黄河中游陕西省铜川市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控制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人口承载能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涵盖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和存在问题,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义,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涉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以及可持续发展与公众参与等重要问题,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其营建制度规划布局的特点是规模空前、创设皇城、三城层环、六坡利用、布局对称、街衢宽阔、坊里齐整、形制划一、渠水纵横、绿荫蔽城、郊环祀坛。都城的设计思想,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都城建筑制度,并借鉴了前代北魏洛阳城的建制,又有因地制宜依据实际地理条件的变通布局。象天设都,依据天象星辰位置布局都城中宫城、皇城与郭城众坊里,体现着天人合一与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