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文才 《科技信息》2012,(26):345-346
燃油箱爆炸是航空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为了提高燃油箱的安全性,国际上权威的适航管理部门如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以及中国民用航空局均制定了强制性的规章要求降低商用飞机燃油箱的可燃性。FAA已经论证了采用基于空气分离器的机载惰性气体生产系统(OBIGGS)进行燃油箱惰化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这种分离器采用了中空纤维膜气体分离技术。采用OBIGGS对燃油箱进行惰化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课题,本文基于最新的适航规章要求,对惰化技术原理,对影响燃油箱惰化效果的关键因素如进气形式、进气流量等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这些关键因素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杨麦间作系统硝态氮淋失的原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田间原位淋溶装置研究了杨麦间作系统中林分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田土壤60 cm深处硝态氮淋失浓度和淋失量及0~80 cm土层硝态氮分布特征的影响。施氮量设不施氮(N0,0 kg/hm2)、常规施氮(N140,140 kg/hm2)、减量施氮(N70,70 kg/hm2)、增量施氮(N210,210kg/hm2)4个处理。结果表明:对照地淋溶水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杨麦间作系统能显著减少淋溶水量。土壤硝态氮淋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对照地60 cm处N210处理下硝态氮淋溶量最大,为13.89 kg/hm2。杨麦间作系统L1(2 m×5 m)小区距树0.5 m处淋溶量比对照麦地减少了60.27%;相同处理距树1.5 m处比对照地减少了50.11%,不同林分硝态氮淋失量不同,但差异不明显。分析认为,杨麦间作系统能有效减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溶和累积,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国内外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的应用和发展,简要介绍了红外线基础理论,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被动式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并全面地叙述了该系统的其他部分(如单片机8051及其常用接口芯片、语音芯片T6668、脉冲拨号芯片WE9104及通话电路芯片TEA1062等)的原理及结构。  相似文献   

4.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以其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成本节约性广泛地应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部门,为患者提供吸氧治疗,其输出的氧气浓度、杂质浓度、氧气流量等关键指标对于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因此研制一种实时、在线、全指标检测的医用制氧机质量分析仪十分必要.通过设计采样部分、检测部分、前置放大部分、微机控制部分、显示部分、供电部分以及其他一些外围设备构成医用制氧机质量分析仪内部测量结构来实现上述检测功能,选取高精度氧气传感器等以保证实时测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采空区防火问题,提出从采空区漏入风一侧顺流注氮,充分利用采空区漏风流向控制氮气的流向并控制漏风量的注氮思路。利用迎风有限元方法求解注氮时采空区风流移动渗流方程和氧气浓度变化过程的渗流-耗散-扩散方程。根据注氮与采空区流场流态及氧浓度分布规律,分析了注氮流量、注氮位置和时间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以单片微机为控制器核心,以智能控制算法为特点的氢氮比微机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软件设计,分析了该系统中采用的智能算法,讨论了该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SBBR反应器处理人工模拟废水,考察在不同C/N值条件下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及氮的转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进水氨氮浓度为120mg/L左右,保持溶解氧在2.0-2.5mg/L,运行方式为2.5(曝气)-1.5(停曝)-2.5(曝气)-1.5(停曝),当C/N值为5、6时系统脱氮效果最好,且系统主要脱氮方式为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8.
土壤渗滤系统中土壤酶活性与系统脱氮效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土壤渗滤系统污水脱氮效果及其与内部酶活性空间分布的关系.7个工况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水力负荷0.01 m3·m-2·d-1条件下,系统对COD,NH3-N,TN,TP的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②系统内部中层和底层的脲酶活性均与系统的TN去除率显著正相关,底层的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与出水的NO3--N,TN浓度显著负相关,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与系统脱氮效果的关系不明显.现将前两种酶活性(脲酶,NIR)作为指示系统脱氮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杨麦间作系统土壤氨挥发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气法田间原位实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株行距杨麦间作系统、单作麦田系统的土壤氨挥发特点。结果表明:间作系统与单作系统土壤氨挥发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不论是基肥期还是追肥期各处理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6~7 d,占总累积挥发量的60%~83%;间作系统不同施氮水平土壤氨挥发速率及挥发累积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单作系统相应施氮水平下的挥发速率及挥发累积量;在整个冬小麦生长季内,株行距2 m×5 m的杨麦间作系统(I1)和2 m×15 m的杨麦间作系统(I2)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分别比单作系统降低了0.76~4.23 kg/hm2和2.13~4.16 kg/hm2。  相似文献   

10.
以小白菜为材料,设置4个镉(Cd)浓度水平以及3个氮素形态配比,分析镉-氮相互作用对小白菜生长及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μmol·L~(-1)时,对小白菜地上部分鲜重、总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当C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0、100μmol·L~(-1)时,小白菜鲜重和总氮含量显著降低.无论是否添加Cd,硝铵比3/7处理的小白菜鲜重显著低于硝铵比10/0(全硝)和硝铵比7/3处理;100μmol L~(-1)Cd处理时小白菜地上硝酸盐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Cd浓度处理均降低了小白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于全硝处理,以硝铵比7/3为氮源可提高50μmol·L~(-1)Cd处理时小白菜的总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100μmol·L~(-1)Cd处理的小白菜地上部分硝态氮含量.当以全硝及硝铵比7/3为氮源时,小白菜地上部分总碳含量随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仅在100μmol·L~(-1)Cd处理时显著高于无镉对照组.小白菜地上部分总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全硝和硝铵比7/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不同硝铵比影响镉胁迫下小白菜的生长和碳氮积累,适宜硝铵配比有助于提高小白菜对镉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NH4+,NO2-,NO3-和pH等4种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研究了不同基质浓度条件下厌氧氨氧化系统中颗粒污泥内部氮素迁移转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基质浓度充足时,从颗粒污泥表面到内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以一定比例同时降低,发生了以厌氧氨氧化反应为主的特征反应;当氨氮浓度受限时,污泥颗粒外层区域(0~1 200μm)发生厌氧氨氧化脱氮途径,内层区域(1 200~2 500μm)发生以亚硝酸盐氮降低为特征的反硝化途径;当只存在NOx-时,颗粒污泥内部发生反硝化的特征反应.因此,厌氧生物转盘氨氧化系统中至少存在厌氧氨氧化和自养反硝化两种生物脱氮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氮缺乏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采用5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按照缺氧/好氧的方式平行运行,通过调节不同的进水COD∶N比,考察了氮缺乏状态下活性污泥污泥系统的污泥沉降性,脱氮除磷性能,以及出水水质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氮缺乏时,活性污泥仍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并且没有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当进水COD∶N比为100∶2时,活性污泥系统仍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能力,比释磷量约为14 mg-PO43-—P/g-MLSS,硝化速率约为1.26 mg-O2/g-VSS h-1.当进水COD∶N比高于100/0.75时,活性污泥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严重恶化,活性污泥质量浓度在逐渐的下降,MLSS由约2 200 mg/L下降至1 800 mg/L以下,微生物通过自食的方式缓解氮元素的缺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密度泛函第一原理研究不同氮掺杂方式(10,0)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 当氮原子取代碳纳米管中的碳原子时, (10,0)单壁碳纳米管转变为n型半导体. 当氮原子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时, (10,0)单壁碳纳米管转变为p型半导体, 同时与吸附氮原子相连碳原子的p轨道上的小部分电子被激发至d轨道上.   相似文献   

14.
土壤渗滤污水净化系统对碳、氮、磷都具有较强的净化效果,且净化机理也基本明确,但对其运行控制的研究比较少.着重探讨了土壤渗滤污水净化系统运行中的亚硝态氮积累和氨氮对亚硝态氮的抑制等问题,并提出亚硝态氮浓度可以作为指示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效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条件下,低温状态或水力负荷过高、湿干比过高时,会出现亚硝态氮的积累;作为指示系统有效运行的亚硝态氮出水浓度宜控制在0.1~0.5mg.L-1之间,既保证氨氮氧化的需要,又可预防亚硝态氮积累,同时还保证了COD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
荧光检测相对于放射性核素检测是一种高灵敏度、低成本、操作方便的化学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多种化学物质。介绍了荧光化学传感器和化学计量型荧光探针的基本原理。阐明了通过"点击"化学(Cu(I)催化下炔基与叠氮形成稳定的1,2,3-3氮唑化合物)合成荧光化学传感器和化学计量型荧光探针的应用,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包括阴离子识别,阳离子识别以及阴、阳离子对的识别。用于阳离子识别的荧光基团重点介绍了氟化硼二吡咯(BODIPY)、苯并噻二唑和香豆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偏"W"型"两进一回"通风方式下瓦斯和氧气浓度分布规律及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建立了偏"W"型通风方式下存有遗留巷道采场的三维物理模型.在将采空区孔隙度设置为非均匀连续分布的条件下,运用Fluent软件对采空区压力场、速度场及瓦斯抽采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模拟分析了不同注氮量不同注氮口位置采空区惰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两端压差和漏风规律及采空区瓦斯和氧气浓度分布规律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接近;随着瓦斯抽采强度增大,采空区最高瓦斯浓度减小,氧化带宽度在皮带巷侧有缩小趋势,在轨道巷侧有增大趋势;段王煤矿150405工作面最合适的注氮量约为1 140 m3/h,其最佳注氮位置距工作面40 m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采用RF磁控溅射技术,以掺杂氮化锂的氧化锌陶瓷为靶材,用不同物质的量比的高纯氩气和氧气混合气体为溅射气体,在石英衬底上生长锂氮共掺氧化锌薄膜,并在600℃真空热退火30min,研究生长气氛对锂氮共掺氧化锌导电类型、晶体结构与低温光致发光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当以n(氩气):n(氧气)=60的混合气体为溅射气体时,可得到稳定的p型锂氮共掺氧化锌薄膜.X射线衍射谱表明,样品具有高度的c轴择优取向.由变温光致发光分析可知,该薄膜的p型导电来源于LiZn受主缺陷,其光学受主能级位于价带顶131.6meV处.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生活污水传统处理工艺反硝化脱氮能力并在系统内部实现污泥减量,设计水解酸化-缺氧-好氧(H-A-O)生物脱氮及污泥减量组合工艺。试验采用连续运行方式,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220~410 mg/L,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36~58 mg/L,硝化液回流比(r)为300%。试验结果表明:水解酸化作用使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60%;系统在无外加碳源和碱度条件下,COD,NH1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5%和74%,其中总氮(TN)去除效果提高12%;当以污泥水解酸化出水和生活污水作为反硝化碳源时,最大NO3--N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75 mg/min和0.66 mg/min;H-A-O系统利用水解酸化作用实现剩余污泥减量为37%,同时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士洋 《科技信息》2013,(16):409-411
民用飞机燃油箱通气系统是燃油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本文对民用飞机燃油箱通气系统的作用、系统组成、工况及试验试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西门子/NGK公司的NOx传感器及电极极化对传感器剩余氧气的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个空腔内的氧气敏感电极的极化是导致产生18 ppm浓度NOx的主要原因,与V1=385 mV所显示的数值相比,这是高得多的剩余氧气的浓度,即氧气测量电极的极化是决定剩余氧气浓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