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沈从文和迟子建分属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时期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思想艺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悲悯情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们小说悲悯情怀的成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都市和乡村文明的冲突中,他们坚守乡土文明立场,但又对乡土文明救赎无力;男一个是在主流和民间文化的选择上,他们都坚守民间文化立场,关注平民的生活,而平民的生存境遇和命运又充满了悲剧性。  相似文献   

2.
李娟 《科技信息》2009,(23):I0207-I0207,I0234
村上春树是最有影响力的日本现代作家之一,近二十多年来他的作品不仅风靡整个日本,在全世界也是掀起了一阵读村上的热潮。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中流露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孤独与无奈,正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都市青年人心境的写照,不仅呈现了都市青年人孤独的内面生活.而且暗示了一种对待孤独与无奈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模式。他呼吁我们回到人类的原点,去寻找自我生存的真谛。孤独也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而是在特定场合下可以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张锐 《科技潮》2001,(4):33-35
自从18世纪初期蒸汽机开启工业文明社会以来,人类一直循着大量开采资源,大规模生产、消费,大批产生废弃物的模式生存与发展。至20世纪末,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赋予的巨大物质满足的同时,也深深地陷入了垃圾的困扰之中。面对垃圾这个老大难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已变得没有以前那样的洁净和轻松,蓝天、白云已是昔日的故事,花草、碧水成为对未来的向往。垃圾堆积如山,令现代都市大煞风景。1998年,我国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有668座,其中2/3被垃圾包围。仅  相似文献   

4.
悲悯是一个积极复杂的问题,它源于感动,它是从超然的人生态度中幻化出来的。人性探索和社会关怀是莫言作品的主题词,莫言不规避对苦难、恐惧、不幸的叙述。他作品中感人至深的深切悲悯表现为:他不回避人性之弊、社会之弊,同时还不忘解答人类的生存之困、树立暖意浓浓的人性"灯塔",这些都源于莫言对美好本真人性的尊崇。换言之,在他笔下人的尊严得到彰显,人性得到超拔,在"血色和悲剧"里人们深刻体认着复杂的人性和庸常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张美兰 《科技咨询导报》2011,(7):208-208,210
在艺术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代表了人类戏剧艺术的顶峰,而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文章解读莎士比亚作品正是通过悲剧人物心灵内在化倾向,特别是通过人物的病态心灵表现社会异化、畸形和危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谢瑜 《科技咨询导报》2010,(10):227-227,229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品。在小说中,作家通过对人类自发的罪恶的书写,表达了他对西方文明与现实的思考,提出了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看法。本文试图通过作品的主题、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及小说人物言行的分析,探讨作家对人性的挖掘及其创作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讲述了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思想。都市文明对乡村文明、文明对自然的胜利,造成这个凄婉哀伤的爱情悲剧。重新审视文明与自然的冲突,是这篇小说传达出的生态呼唤,如果历史的发展要以文明战胜自然为代价,其结果必然是整个人类的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8.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大部分作品以女性的处境与命运为主题,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封闭环境或暴力压迫等境遇下的生存悲剧。《逐爱的女人》通过两位女性的爱情对比,展现了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与父权社会的时代环境下,女性如出一辙地陷入一种封闭且循环的命运悲剧中。本文通过文本与人物形象的剖析,从两性因素、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因素三方面分析造成女性爱情与命运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存本身就有着某种无法摆脱的虚无性,带有浓厚的原罪感,背负着许多重荷,如道德、理想、责任等等。对于人生本质,王国维认为人生从头到底都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悲剧的缘由在于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受到各种各样欲望的困扰。对人生苦痛与欲望的解脱之途是审美,因为美和美在形式是关于实念的知识而不关于实用,能解脱处于现实困顿中的人类。  相似文献   

10.
对人类命运和生存方式问题的探索是曹禺剧作的一个中心主题。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中悲剧人物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想挣脱命运的枷锁但终不免悲剧的生命历程,试图发掘出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困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们已习惯于按照某种时代戏剧规范和模式去阐释曹禺的剧作,导致了我们对曹禺剧作长期的误 读。本文主要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代表,对曹禺戏剧的命运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以便 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对人类命运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方方在她的小说中以深邃、理性的眼光,全方位地描摹女性的生存景观与情感世界,披露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群体的戕害,昭示欲望对人性施加的伤害和扭曲,除此以外,女性的悲剧还源于那无法逾越的命运鸿沟。因此,方方的女性观较之于其他女作家来说显得更为深刻和理性,其作品中那种穿透表层生活直抵人性、人类命运的深度与力度便是她的超越性所在。  相似文献   

12.
张静 《科技信息》2009,(21):I0173-I0173,I022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杰出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诗人,被认为是跨时代的文学巨匠。他一生钟情于希腊悲剧,不懈研读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悲剧的宿命论色彩.反映了他本人对生活的悲观主义情绪。在哈代的文学生涯中,《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最具艺术魅力、内涵最丰富的作品,也是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思想艺术上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不但使这些影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作者在世纪末的迷惘与困惑。本文就《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悲剧的形成原因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1924—1928年间的大量城市题材作品,以第一或第三人称叙述人称视角呈现出现代主体被物质生存和爱欲双重压抑的内心经验,以内化的社会阶级眼光观看情感欲望,聚焦在由爱欲驱动的主体经验的心理描写,呈现出现代主体与都市的微妙关系。现代生活对主体经验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外在的物质生存的压力上,也体现在对主体生理爱欲需求的压抑上,这双重困扰源于社会身份的认同。社会阶级身份的差异在现代主体的心理层面产生扩大化的影响,让沈从文选择用幻想的力量表达现代主体的都市经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小说《蝇王》的社会历史背景及主题思想的分析,揭示了在“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这样一个主题。抨击了文明社会中发生的权利欲望、物质欲望、虚荣等不文明现象。总结出人性丑恶是导致人类所发生种种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觉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悲剧形象,他的不幸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但觉新的悲剧更多地在于他"本己"的迷失.因"本己"的迷失而成为一"心奴",从而导致他对自我生存感性、自我认同的丧失,迷失"本己"的非本真生存状态,是觉新悲剧最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张春单 《科技信息》2009,(19):257-257
本文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一些典型的妇女形象为代表,概括了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社会制度的牺牲品、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分析了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原因:经济上不能独立、政治上没有地位、礼教上奴化教育。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要避免妇女悲剧命运,必须保证妇女独立的经济地位、要避免妇女悲剧命运,必须赋予妇女平等的社会地位、要避免妇女悲剧命运,必须有效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英国著名小说家哈代的成熟作品中往往笼罩着一种沉郁的悲剧命运氛围.神秘悲凉的环境渲染有力地衬托了哈代的悲剧故事;他小说中屡见不鲜的巧合事件更写尽了命运对人的播弄.哈代小说极富于戏剧性.在西方悲剧发展史上,他将古希腊“命运悲剧”和莎士比亚式“性格悲剧”精神注入了“威塞克斯小说”之中,别具一格地表现了英国工业革命后,现代文明侵蚀古老淳朴的宗法制乡村的社会悲剧.因此,哈代小说既有对现代文明阴暗面的抨击和莎士比亚式的对人性的深层挖掘,又有一种类同于古希腊悲剧的恢宏博大的宇宙意识,涵括着对人类不幸命运的哲理剖析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也论悲剧     
悲剧的魅力有其深刻的人性基础。在长达千百万年的人类种系进化中,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惨痛经历在意识深处积淀成了悲剧情结。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性恶”,而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形成的对苦难的适应和感应能力。悲剧情结在今天已不是一种生存手段,但却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情感。通过悲剧人物的不息抗争和不幸遭遇,悲剧情结聚敛起生命的张力,唤起生的渴望,在观众和读者的心里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9.
水问题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没有水,地球就会象人类已知的其它星球那样,呈现一派荒芜凄凉的景象;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产生与发展,没有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可宝贵的资源。从大禹治水算起,中华民族已有4000余年的水利史。当今地球上出现了世界性的淡水资源危机和水体污染,严重损害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我国的水问题也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一生创作颇丰,早期作品关注湘西故乡,1923年来北京时始接触湘西以外的世界。其创作中城乡两条线索一直存在,现代和传统两种文化的撞击,都市文明的发展,使他的写作具备了一种"殖民者"的眼光,这种"殖民叙事"的特征是其作品中乡村与都市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存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