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汉时期有两个人物,李陵与苏武,他们同陷匈奴之囹圄,一降一不降。传统史家拿他们说事,无非把降的衬得更黑,把不降的托得更红;从学术的角度讲,不足为取,从人性的角度讲,亦不足为取。先说苏武。他是西汉武帝、昭帝时的大臣,苏武在朝为官时,恰是汉朝与匈奴相和相恶不断的时代。两国之交,犹如小孩子的脸,时阴时晴:阴时,你扣留我使节,我扣留你使节;晴时,你放我的人,我放你的人。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时,汉与匈奴连年作战。为了摸清敌情,双方经常互派使臣窥探,匈奴先后拘留了十多批汉使,汉朝也拘留匈奴使臣做抵偿,双方关系颇为紧张。公元前100年,匈奴的且鞮侯单于即王位,因恐怕汉朝趁机袭击他,就一面大造舆论,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一面主动把被匈奴拘留的汉使送回汉朝。汉武帝对这位新单于的行为非常赞赏,决定予以嘉奖。他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职衔,拿着使者的信物旄节出使匈奴,此行不但送回了被扣的匈奴使者,还给匈奴带去了一份厚礼。苏武字子卿,是汉朝的官宦子弟,由于父亲职位的关系,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在出使前任栘中厩监,是皇室马房的管理官员。苏武和副中郎将张胜、属员常惠以及卫士、侦察兵等一百多人来到匈奴,把礼物交给匈奴单于。不料单于非但不象想象的那样友好,而且傲慢无礼。正当  相似文献   

3.
匈奴人建立了第一个游牧国家,将游牧社会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游牧国家"这种高级组织形式使得牧民更加有组织、国家战斗力更强、发展更快。但匈奴北迁后,匈奴国家频繁遭受天灾的袭击,牧民躲避灾害的效果明显下降,人畜损失巨大。匈奴国家因经济和政治利益而进行北迁,在漠北频遭的天灾也因此不仅是天灾。在灾害频繁的打击下,匈奴内部的部落、属国开始纷纷逃离反抗,并最终导致匈奴国家的瓦解。本文旨在阐述"游牧国家"这一高级组织形式与草原自然环境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极端天气对游牧国家政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轼一生坎坷,仕途起落很大。顺利时官至三品,月俸百缗;落魄时流离迁徙,居无定所。经济状况的变化,使苏轼的思想和创作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这在他的诗、文中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公元307年,王弥反晋起义失败后,决心依附匈奴汉国。他和刘渊“深有分契”,尽量利用汉国的名义,其势力逐渐达到“东王青州”的程度。他成为匈奴汉国地方武装势力后,始终以半独立的状态存在。将以王弥为例,寻找汉国地方武装势力的生存过程,并分析其地方统治模式是一件颇为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周虹 《科技信息》2012,(22):24+26-24,26
晁错政论散文中的《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和《复言募民徙塞下》谈及到怎样抵抗匈奴的军事思想,他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四要素是将帅、士兵、地形、兵器;建议徙民实边,保障军粮储备;善于分析形势,主张以夷制夷。在晁错军事思想的指导下,汉朝抵抗匈奴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奇闻怪事》2013,(3):28-29
战争的残酷和女人的温存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得二者往往同时出现。女性,似乎是对行军者最合乎人情的犒劳。作为飞将军李广之后人,李陵家学渊源,带兵有方,本应做为一代名将流芳百世,最终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俘。他平生只打过一场仗,这场战争以五千步卒打得八万匈奴骑兵伤亡惨重,创造了封建史上的军事奇迹。匈奴被陵军发连弩射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匈奴是雄踞北方的重要民族。在这一时期曾出现了三次匈奴归降的浪潮,汉王朝审时度势,正确决策,采取设立五属国、度辽营、使匈奴中郎将等措施安置和治理归附的匈奴民族。这些措施是汉朝最终战胜匈奴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促进了汉、匈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匈奴这个昔日北方彪悍的民族,曾经在马背上叱咤风云,盛极一时。但最后不但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就连令欧洲闻风丧胆制造出匈奴神话的西迁一支,也在泱泱的历史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那么为什么这个强盛一时的民族逐渐衰败乃致消亡了呢?  相似文献   

10.
在汉代"死节于边"的文化背景中,李陵的幼稚所导致的兵败被俘自然不被时人所认可,公卿大臣"媒糵其短"正是这一文化观念在当时社会上的客观反映。但司马迁本于情理之真的逻辑推演,认为有国士之风的李陵不会是真正投降匈奴,李陵被俘初期的表现证明了他推断的合理性。司马迁既是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叙事者,在客观史实与叙事之相之间,可以看到司马迁追寻情理之真、逻辑之真的历史观念,这种历史观念本孔子作《春秋》"当一王之法"而来,旨在探究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推演历史可能的走向。从李陵事件到《史记》书写,司马迁虽看到了事件表层的史实之真,但他追求的则主要是情理之真,逻辑之真。  相似文献   

11.
《少儿科技》2014,(1):46-46
<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援引文献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解析经典汉代飞将军李广堪称以身作则的典范。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在外带兵,当遇到粮草匮乏的时候,他总在士兵们吃过后再吃。后来,李广随卫青抗击匈奴,军队迷路失期,他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孔子说过:"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李广用实际行动为全军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将士们的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12.
提起上海生大针织绒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惠奇,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厚、勤、实、智"。他为人平和、谦逊、有胸怀,能容得下人,容得下事;他做事不惜力,自己能做的事从来不麻烦别人,总在不停地思考客户、思考市场、思考产品开发。"生大利益大于一切"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企业  相似文献   

13.
匈奴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形成之间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本文试从匈奴的兴起及其经济社会概况、匈奴的兴衰及其与西汉的关系、匈奴与西域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西汉时期匈奴在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匈奴起源问题的研究中,过去的学者们惯用“早期匈奴文化”或“前匈奴文化”等概念,用以表示匈奴文化的前身。不加区别地把匈奴本体和别部、真正的原始的匈奴和后加入匈奴联盟的成员混为一谈,因而把许多非匈奴文化的外来因素也都包含在内,导致了在匈奴起源问题上的诸多分歧和混乱。“原匈奴”概念的提出旨在把匈奴本体的族源问题从整个汉代匈奴的族源问题中区分出来,把匈奴核心民族从匈奴联盟建立和扩张过程中加入和被征服的众多从属的别部中区分开来。“原匈奴”专指真正的匈奴主体民族的前身,“原匈奴文化”指匈奴主体民族创造和使用的核心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幸福是什么?有人说,享受是一种幸福;有人说,创造是一种幸福;还有人说,付出也是一种幸福。我觉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说得真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不久前,我就在帮助他人中找到了幸福。那是一次体育课上,老师叫我们练习推铅球。张刚同学一不小心把手中的铅球弄掉了,正好砸在了他的脚上。顿时,他难受得呻吟起来。体育老师过来了解情况后,把他送到医务室做了包扎。但最终因砸得太重,他的脚不能着地,走路很不方便。但他又怕耽误学习,怎么办呢?最后经过商量,他每天由家长骑车送到学校,而课间去厕所搀扶的任务理所当然地交给了我——他的同桌。  相似文献   

16.
李芒 《创新科技》2012,(8):34-36
<正>百度百科中,没有他的词条;《中关村,激情燃烧的岁月——第一代科技创业者风云录》书中,也没有收录他的文章;用搜索引擎搜索他的名字,除了他逝世百日的追思会通知,有关他的链接,也寥寥无几。他,这个低调得仿佛"隐形"的人,却是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之一,也是北大方正的创办人之一,是他,让铅与火的排版技术成为过去,让王选教授的"激光照排汉字系统"在他的手里打开销售渠道得以推广,真正实现产业化。随着一个又一个新中关村  相似文献   

17.
<正>德国数学家高斯被誉为"数学王子"。他推动了多个数学领域的发展,这得益于他从小养成的爱思考、爱总结、爱找规律的习惯。据说高斯在读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1+2+3+……+99+100=?没过多久,高斯就说算好了,答案是5050。老师惊讶得张大嘴巴,答案是正确的,高斯怎么算得如此  相似文献   

18.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还是保加利亚、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建筑学会的资深会员、文化骑士、院士、教授、顾问,头衔多得数不胜数;1989年他主持规划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实验项目荣获国内多项大奖后又得亚洲建筑师协会颁发的"优秀设计金质奖章",1989年国际文化理事会确认他"杰出的艺术事业及对人类艺术遗产有价值的贡献"并颁发荣誉证书,1993年在联合国总部由应届联大主席授予他"世界人居奖",1999年他负责起草国际建协成立50年来第一部宪章:"北京宪章"等等,荣誉也多得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9.
正"凡事多做准备,将可能发生的事故从源头就遏止。"这是老于常说的一句话。老于是干什么的?他是一个搞了二十八年水电工作的水电工,他的活干得精细、工作认真,小区里的业主们都喜欢他,戏谑地管他叫"于小心",他也乐意大家这么叫他。"小心好,小心驶得万年船啊!"也是因为这样,二十八年里,他的工作从未出现过任何事故和问题,所以老于的本事越传越开,甚至于其他小区业主  相似文献   

20.
<正> 语言文字和碑文回纥汗国的通用语言是回纥语。“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因此,学术界共认“回纥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②。这种语言发展为今天的维吾尔语和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